分享

北大校长蔡元培:去世时,无财物傍身,却只留下这两句遗言!

 where5 2023-05-16 发布于布基纳法索

本文来源公众号:纪人物

图片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是蔡元培被任命为北大校长时撂下一句话!


1

1868年出生的蔡元培,7岁中秀才,22岁中举人,24岁中进士,26岁成为翰林院编修,堪称少年得志。

图片

王颂蔚:我这弟子是匹傲娇的千里马

1904年,蔡元培在上海组织建立了光复会。

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

受孙中山之邀,蔡元培出任民国教育总长。

他担任教育总长时,教育部连他就三人:总长、次长和秘书。

而且堂堂教育部,还是借了两间房屋办公。

如此教育总长,真是旷了古绝了今。

不久,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果实。

蔡元培不愿与独裁者合作,愤而辞职。

袁世凯说:“我代四万万人坚留总长。”

但蔡元培去意已决,毫不客气:

“元培亦以四万万人之代表而辞职。”

这一句回答,是何等的胆大包天,还让袁世凯下不来台。

图片

1916年9月,教育总长范源濂的急电惊破了蔡元培在法国的宁静时光,

袁世凯病逝,黎元洪继任大总统;范源濂盛邀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

“国事渐平,教育宜急,现以首都最高学府,尤赖大贤主宰”

这不是美差,而是挑战!

在他之前,北大已走马灯似的换了四任校长,个个是俊杰英才,包括严复、章士钊、何燏时、胡仁源,皆何等人物!但最后都灰头土脸地被“赶出”了北大。

图片

▲ 1916年12月26日,大总统黎元洪亲自颁布委任状,任命蔡元培为北大校长。

当时的北大乌烟瘴气,歪风横行,被戏称为“官僚养成所”!

学生:不务正业,整天打牌喝酒逛窑子,混文凭捞官位

老师:不学无术,讲课敷衍、无心学术、师德败坏;有钱的老师学生经常流连于花街柳巷“八大胡同”。

面对好友劝阻,蔡元培道谢后说了一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2

1917年1月4日,中国教育史上最重要的一天,北大校工们排队在门口恭敬等候新校长。

蔡元培从车上下来,众人纷纷行礼,只见他一反历任校长的目中无人,脱下礼帽,郑重地向校工们回鞠一躬。

校工和学生都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以前的校长,个个都是老爷气派,还没有哪一个这样平易近人。

这一躬不但彻底改变了北大,也就此拉开了中国现代大学之帷幕。

图片

▲ 北大红楼

开学典礼上,他向学员们传达了那一年北大要遵守的三条原则,“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

所谓“宗旨”,自然是指将北大真正变成治学的场所,其中之关键便是招兵买马,如他后来所总结的“广延积学与热心的教员,认真教授,以提起学生研究学问的兴会”。

北京深冬的上午9点,还是叫人冻得喘不过气的钟点。蔡元培从东城东堂子胡同的住所早早赶到前门外,“道貌温言,令人起敬”,汪称赞其“吾国之唯一人物也”。

蔡元培直截了当对他说:“来北京吧,我请你当北大文科系长”

图片

▲ 蔡元培与陈独秀。

陈独秀在上海办《新青年》办得风生水起,自然看不上北大这个“臭虫窠”!

当即谢绝了邀请:“我得回上海”!

在此之后,蔡元培又几次登门,有时候来得太早,陈独秀还没起床,年近五旬的蔡元培便叫人不要打扰,自己搬只板凳坐在房门口等候,颇有“三顾茅庐”的风范。

半月后,陈独秀终于被打动:“那我留下来吧!但是我没有学位头衔”

要说服教育部同意,不是一桩易事。

蔡元培竟然胆大包天:为陈独秀编造了“东京日本大学毕业”的假学历和“曾任安徽高等学校校长”的假履历。

陈独秀这才得以“妥妥地”进了北大。此后,《新青年》迁至北京,北大由此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

图片

为了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蔡元培对教授的选聘可谓是不拘一格:

只要有真才实学,不在乎政治立场、资历和年龄

破格聘请还没上大学的梁漱溟为印度哲学讲师

只因为赏识他发表的一篇关于佛学的论文

所以当时的北大可谓群星璀璨、百家争鸣

有陈独秀、胡适、钱玄同等思想激进的分子

有留着辫子的前清遗老辜鸿铭、国学大师刘师培

亦有“除了替释迦、孔子发挥外,不做旁事”的梁漱溟

图片

▲ 1918年,民国七年北大文科哲学门第二次毕业摄影。前排左二起分别为辜鸿铭、刘半农、马叙伦、蔡元培、陈独秀、梁漱溟,第二排左四为冯友兰。

蔡元培对于北大期许:“囊括大典,网罗众家”。

为达成这八个字,他又提出另外八个字:“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据1918年年初统计,教员217人中90位教授,平均年龄才30岁。这样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一扫当初北大陈腐之气。

无怪乎有人感叹:“北大虽诞生于维新,但真正的北大,是在蔡元培先生到来之后才有的。”

图片

(从右到左:鲁迅、蔡元培、宋庆龄、萧伯纳)

3

蔡元培一生的辞职就不下24次!他执掌北大十年,期间就请辞了八次!

1919年5月4日,在蔡元培上任快要一年半的时候,历史上著名的“五四运动”爆发。

图片

▲ 1919年5月4日,来自北京十几所高校的大约三千多名学生上街游行,高喊“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惩办卖国贼”、“誓死不承认和约”等口号,奔向使馆区。

5月8日,在蔡元培和各个学校的校长多方交涉之下,32名被捕的学生被释放了。但蔡似乎并不感到十分高兴,向北大递交了辞呈。许是真的非常失意吧,他第二天就离开了北京。

图片

1919年9月,回到北京复任之前,蔡元培致全国青年学生书,提出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口号。

回到学校后,蔡元培依然推崇“兼容并包,任其自由竞争”。学生们经历了五四运动,思想也更加活跃了,北大那时涌现出了许多学生团体。几十个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嘟嘟冒出。

静坐会,“以为卫生进德之助”;

技击会,“以强壮体格研究我国固有之尚武学术”;

体育会,“以强健身体活泼精神”;

雄辩会,“以阐发学理修饰辞令”;

…………

次月,胡适发表《大学开女禁的问题》,呼吁社会改革女子教育,蔡元培十分赞同。

1920年,蔡元培更是石破天惊——让北大招收女生,开启了中国大学教育男女同校之帷幕。

有人问:“兼收女生是新法,为何不先请教育部核准?”

蔡元培答:“教育部大学令,并无专收男生的规定。”

如此揽才之魄力,舍蔡元培其谁?

图片

▲ 北大历史上最早的三位女生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这是蔡元培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图片

图为1921年7月17日蔡元培(右十)在美国《少年中国晨报》社前与该报同仁合影

这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想风格,在同一个地方交错重叠的现象,在北大历史上、甚至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空前绝后的。

正唯坚持与发扬“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北大人才方得以大师辈出,北大学术方得以硕果累累。

北大,遂成为全国新文化运动阵地和学术之中心。

此等功绩,前无古人,后有来者乎?

4

一边是学生们的政治诉求;一边是他所坚持的大学真义;蔡元培的改革理想陷于激烈的纷争中。

蔡元培一直在北大担任校长,直到1923年。这一年,他因为不满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彭允彝破坏法制,于是提出辞职,离京南下了。后再不愿回到北大,因为那早已不是他理想中的北大!(政府保留了他的校长职位,校务多半由蒋梦麟代理

1927年,张作霖取消北大,将北大改名为“京师大学校”。蔡元培的校长名义这时才完全取消。同样是在这一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秋天,蔡元培任职“中华民国大学院”院长(简称“大学院”),这是南京政府的学政最高官职。在这个官职上,蔡元培开始了他的又一次、同时也是人生中最后一次的教育改革。

图片

▲ 蔡元培

5

1940年3月3日早晨,蔡元培起身刚走到浴室,忽然口吐鲜血跌倒在地,当场昏厥。

两天后,医治无效,溘然长逝。

照耀民国的学界的那盏明灯,熄灭了,永远的熄灭了……

死后无一间屋、一寸土,还欠下了千余元医药费

入殓时的衣衾棺木还是商务印书馆的王云五代筹的

不愧屋漏,不避刀俎,清贫得叫人落泪!

直到临终前,他看到的,仍旧是民族被杀戮,国土遭沦丧,

无财物傍身,只留下两句遗言:“科学救国,美育救国。”

图片

年轻时的蔡元培留德照。

出殡之,很多香港市民闻声出来看热闹,遗憾的是,他们并不知道蔡元培是何许人。

美国学者杜威这样评价蔡元培:“以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图片

诺大的中国,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大学虽已遍天下,世间也再无蔡元培!

图片

蔡元培北大办公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