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画中的自然】艺术中的自然是道之本然的闪光

 艺术观止 2023-05-16 发布于河南

自然,本然也,道有道之本然,事物有事物之本然,本然又分内外,任何事物都是内在本然与外在本然的统一,道之本然包含所有事物。本然,本来的样子,所以“道法自然”即道法自身而非求之于道之外。

在绮丽中已经讲过,人们对于复杂世界的认识,一部分是能够用知识加以归纳总结的,更多的未知空白则需要用想象力来预见和猜测,所以想象力可以看作是认识力的一种补充。但在实际生活中,面对各种复杂事物,人们既没有精力一一去作穷根究底的研究(即使有时间精力,也是不可能的),又需要对事物进行某种实用而非空想的判断把握。此时便要靠人的情感和心灵去感悟,合乎情感和心灵的人们便会认为其是自然的,是易于接受的,反之则是不自然的,并随之将这种感悟化为自己精神认知的一部分。

所以在认识力和想象力之外,人还有一种重要的能力——感悟力。感悟力在艺术中则体现为一个人的悟性,优秀的画家画牡丹或向日葵,没必要像植物学家那样先将其习性了解透彻(尽管这对于创作不无益处),而是会通过感悟撷取其本然之中的精华加以形象化的表达,这些往往被科学所忽视的内容,却能够极大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因为它们都是道之本然的闪光。

同样一个事物,有人觉得自然,有人觉得不自然,此时觉得自然,彼时觉得不自然,这说明事物可能没有变化,但不同的人、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感悟自然的能力却是不断变化的。

这种感悟力的区别或者说更高的感悟力首先体现于包容性,也即既能感受简单的自然(简单又可分为绝对简单和抽象简单,绝对简单中很难有高级的美,抽象简单中却不妨其有大美存焉,比如自然中的草原,艺术中的书法),又能感受复杂的自然,都能够发现他们真正的美。所以感悟力又体现于真实性,因为感悟力发之于人的心灵,心灵越接近其自身的本然本真,才越能感受到其他事物的本然本真。如果将虚假、矫揉、低俗等明显不美的事物看作美,那便说明其感悟力受到了障蔽、干扰和扭曲。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二十四品新解」自然是不期然而然,往往得于有意无意之间

「二十四品新解」有所偏至必然有所未达,从绮丽到自然的升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