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手作 · 艺术字画 · 日用生活良品 
5月16日~5月23日,一条「探宝」频道,推出“老茶与美器”专场。 嗜茶者,品茗好茶道,也极重茶器。 醇茶与美器,自古就是东方美学里相辅相成的代表,缺一不可。 本次一条为回馈广大新老用户的厚爱,为大家甄选出91件珍宝,其中就包含众多老茶与美器。 部分珍宝上线当日即已售罄,诸多珍宝不容错失,祝大家本期探宝都能探得心仪好物。 探宝 老茶与美器▼ 
1999年凤庆茶厂出品的凤牌茶饼 2003年昔归沱茶 2002年中茶7542绿印生茶 2004年中国澳门华联老班章生态饼 大漆竹石双清泡茶壶 流云鎏金银壶...... 老茶专场 
▲ 1999年凤庆茶厂凤牌茶饼 凤庆,旧称顺宁。地处临沧以北,境内群山连绵,山川相间,常年气候温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十分适宜普洱茶树生长,这里也是滇红的故乡。 凤庆茶区拥有悠久的制茶历史。 早期的凤庆,除了生产出口为主的“滇红”,和内销为主的“滇绿”产品外,也小批量生产普洱茶。 凤庆茶厂,创建于1939年,距今已有80余年的制茶历史。 “凤牌”青饼系列,是凤庆茶厂早期的普洱标杆,首批“凤牌”青饼生产于1995年,往后每年都有出品。 
这款凤牌青饼由于当年的产量较少,再加上2022年底申请破产重整,已然成为了“绝版”,喝一饼少一饼。 同时,历经24年陈化,转化后的口感风味也比较优秀,正值适饮期,非常值得入手。 
▲ 2004年中国澳门华联老班章生态饼 班章茶,素来以浓烈霸道而闻名,被誉为“普洱茶王”。 其中,又以班章五寨中的“老班章”更为稀缺,因其口味独特,格外受追捧,堪称了普洱茶桂冠上的明珠。 
中国澳门华联茶叶公司成立于1965年,其在中国茶叶出口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着“澳门茶王”之誉。 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内开始大力发展茶经济,中茶公司出面寻找中国港澳地区的茶叶代理商,以促进云南普洱茶的出口贸易。 在中国香港南光公司的推荐下,由从事酿酒生意的曾志挥先生领衔,四位中国澳门业界的爱国华侨共同创立了中国澳门华联茶叶公司。 
所谓“华联”,意思是华侨联合经营的爱国企业。 此后大量普洱茶通过华联公司进入中国澳门市场,销往中国港澳地区及东南亚国家,甚至更远的欧美地区,为国家换得发展所需的外汇物资。 “中国澳门华联”在茶界颇具影响力,其制作的茶品,特别受中国港澳台藏家青睐。 茶品在2004年制作完毕,算起来已近二十个年头,早期在中国澳门的自然干仓存放,转化得非常好。 茶品采用棉纸包装,饼面上有“老班章生态饼茶”、“御赏醇香”等字样,底部标明“中国澳門華聯茶葉公司選制”,带有华联“镭射”防伪标志。 因产量稀缺,每个小饼是200克的分量,令人爱不释手。 
注水冲泡,烟香陈韵随之扬起,香气高扬馥郁,汤色橙黄透亮。 茶汤入口非常柔顺,细细品饮,口感醇厚甜润,有独特的烟韵,喝起来十分有力度。 中段转木香、花蜜香,回甘迅速且持久,满口留香,喉韵深远。 银壶专场
▲ 藏六造流云鎏金银壶 “藏六造”是日本银器四大品牌之一。 由秦藏六(初代藏六)创建于文久一年(1861年),并由其子孙代代相传。 他们以“藏六”为名,继承传统金工器物铸造技术,目前已传六代,至今仍被推崇为银壶工艺的泰斗。 
这款藏六造流云鎏金银壶碧玉环摘,青翠可人,赏心悦目。
落口壶盖,呈现出优美的下落弧度,雅致不凡。 
这款藏六造流云鎏金银壶,采用一张打一体成型法,不露痕迹,费时费力。 采用鎏金工艺,在保留银器优点的同时,使之呈现出金器的华美色彩。 
此金翎鹧鸪斑点茶盏,口径约12.5cm,高约7.7cm,容量约330ml。大口径深腹束口器型,点茶必备,便于掌握茶汤分量,点茶时亦可避免茶水外溢。 盏身内外的黑色釉面上分布着晶莹清晰的鹧鸪斑纹,层层林立叠放,过渡舒畅,收放自然,如鹧鸪的翎羽一样富于灵动,极富韵味。底款为“刘学财制”,非常值得珍藏。 
束口盏则是宋代建盏中的经典盏型,杯口靠下略向内收,在杯内壁形成一道凸棱。 这种杯型,让宋人在斗茶时,更方便掌握茶汤分量,倒茶时可起到提醒作用,约束茶水外溢。一圈束口,蕴藏着古人设计茶器的巧思。 鹧鸪斑是建盏两大典型釉纹之一,《清异录》中曾有记载:“闽中造盏,花纹类鹧鸪斑点,点试茶家珍之。”可见在宋代,鹧鸪斑建盏是很珍贵的。 

若有一件茶器能将青山、绿水、蓝天和草地般苍翠的青色溶入,那非龙泉青瓷莫属。 龙泉人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用土、水、火的艺术演奏出优雅的泥土之乐。 
内釉为龙泉青瓷传统釉水梅子青,外釉为彩色釉,经过1180摄氏度的高温相结合烧制而成,再结合景德镇手工彩绘技艺进行釉上银绘,最后烧制成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