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三分太行”看涉县的民情人性

 爱旅游的寒江 2023-05-16 发布于河北

前人将太行山分成南、中、北三段。分界线是漳河、滹沱河。滤沱河以北的为北段。滹沱河以南至浊漳河以北为中段。浊漳河以南至王屋山为南段。常说“八百里太行”,事实上,她呈北北东一南南西方向延伸,直到山西陵川县南部转为东西走向,略成“S”形状。全长约500千米,宽约40-50千米。山脊多沿三省边界延展,是晋、冀、豫三省的天然界山,也是黄士高原与华北平原两大地理区的分界线。自古号称“太行,天下龙之脊”。

还有一种三分法,是将太行山分成了三片。河南片、河北片、山西片,也叫南太行、北太行、西太行。有意思的是,没有“山东片”即“东太行”。现在流行的“东太行(山)”,地处河北邯郸武安市西北活水乡,因其所处太行山东麓而得名,是一处景区,规划总面积仅26平方公里,显然不可与“南、北、西”三分者相抗礼。实质,这里的“东太行”,仅仅是北太行或中段太行南端的一处景区,名字起得有点儿抢眼,如此而已。

太行“三段论”,应系以脉向主轴分段,以木黄向河流为界分。太行“三片论”,应系以行政区划为底色。世面所言“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留在了河南”,应是说的“南太行”。山雨粗略的印象是,这一段,水多,带了更多的南方灵秀气息。

无论哪种三分法,为什么都没有“山东”的“东太行”呢?这要从地貌上去找原因。太行山是以山地为主,兼有黄土丘陵和盆地的复合型山地地貌,这是排除“轴心概念”的一个较宽泛的说法。太行山背斜的东部为断层,短而陡,山势陡峻,土层较薄,多岩石裸露地和悬崖峭壁:西部为高原面,长而缓,到处沉积有不同深度的黄土,不少地方形成黄土丘陵地貌。

太行山区山西境内,在太行山背斜和霍山(太岳山)背斜之间有一个大的向斜构造,就是长治盆地。此外有一些小的山间盆地,如涞源盆地、灵丘盆地、恒曲盆地等。在河南境内形成了林州盆地。就连涉县都有“龙山盆地”,“环涉皆山”,“天成城郭”的说法。民间素有“上山西”、“下河北”的俗语,这都说明,山西“高明”,河北“低平”。从来“得上党者得天下”,还有说,山西的山脸朝天,出帝王的;在山西,人比山高,在河北(涉县),山比人高。涉县盆地中,人易受山封闭,内耗较多;有说涉县人在家都是谷虫,岀去个个成龙,就连刘罗锅的祖上也早知道,根行不错,但不向东走,成不了事。

还有人说,涉县适于“十年积聚”,所谓可以“练兵太行”,但在本地蹬达不开,必须出去。也有人煞有介事地说:“九千将士进涉县,三十万大军出太行”,就是一个明证。有“风水家”言:涉县这地方,十山九跌头,漳河夜哭流。富贵没三辈,清官不到头。似乎都在以民俗的方式讲着一个朴素的道理:柴王爷种煤苗压耧了,涉县这地方地处太行三分之地,是个中继和节点,晋冀豫,三省交界,不产煤,铁也不多,并不怎么丰富,仅有的一点儿山货,也只够防饥荒,人素勤而俭,闯山东者,成事;上山西者,饿不死。于是,得势则走“山东”东阳之地,施展拳脚;失势则逃荒到“山西”爿山地,养家糊口,磨剑三年,待时而飞!历史上,更多的文武举子都是顺清漳河而下,到州府省城(磁州、彰德府、开封“大梁”)才春风得意的,不是吗?

山雨  癸卯桃月下浣  于古沙安乐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