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联合开发远东的关键还是在开放经济体系

 莫为天下先 2023-05-16 发布于湖南

联合开发远东,大好事,能有效预防美日对这个地区的野心!能有效遏制日本自1640年以来对这个地区的朝思暮想。1640年日本就进入南库页了,后来光大夫的故事还很详的描述了这一地区。请参看光大夫旅俄史。

那么,联合开发远东能不能成,成败的关键因素在哪里?这涉及到经济学和经济体系发展的基本原理。如果联合开发是一种内向型的,与别的经济体系隔开的建设,不对外具有广泛的市场作用,历史上成功的例子是没有的。如果实现,是一种伟大的尝试。

我们自唐安史之乱之后,事实上是一个特征非常明显的海洋国家。我国安史之乱前几百年,中国的经济重心已东南移,前一百年,随着运河的开通,华东南的经济比重再次加大。安史之乱使之相对自治于西安洛安的中央政权,进入了海港经济发展,可能是人类历史上自爱琴海地区后第一个成规模的海贸体系。南宋高宗在避难温州半个月当中,亲证了这种大规模的造船业和港口经济,在定都临安后成立了中央部门级的市舶司,以明谕形式光明正大的追求贸易利润,甚至达到一种偏安自乐的心态。正是基于这个安史之乱后海贸带来的巨大收益,我们此前在历史上学到元政府居然提出弃农为牧的政策。耶律力劝元世祖之后才没有执行——但事实上,元还是放弃了农业,虽然没有改成牧地。元代是典型的亡于三农,最后因为南粮无法北运而顺走大草原。历史上能在内陆三农与海贸中受益的统一国家,就是洋务运动的大清。1860后开启的洋务,使中国很快得益于海上的收益,并在此后的同治中兴中击败北方大国对西域的侵略。今天,无论是内陆翻天复地的变化,还是抵边村的建设,都是开放经济体系和繁忙的港口贸易带来的。

也就是说,我国的历史,自秦汉到唐宋元,是一部由内亚走向海洋贸易的历史;最终是一条利用海洋收益,拓展在亚洲大陆中华民族生存空间的路径——是一颗参天大树,树根在海洋,华盖在大陆。我们的文化教育与西洋科学实现完全整合之前,我们的资源禀赋和世上最长之一海岸线决定,我们首先、是一个海贸国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