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东坡文学艺术成就的源泉(上)

 兰若青青 2023-05-16 发布于陕西

图片

苏东坡一方面跟佛禅有密切的交往和因缘,另一方面对庄子也很了解。据《宋史苏轼传》记载,“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比冠,就是弱冠之年,20岁。贾谊是西汉的,陆贽是唐代的,两人都是有谋略有能力的干练之人。苏东坡早期读了很多他们的经世致用的书,这说明苏东坡并不是一个书呆子,很能办事。

     但是“继而读《庄子》”,读了那些书之后他再来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我原来内心深处有很多感觉和感受,但是我的思路不清楚我讲不出来。“今见是书,得吾心矣。”读了《庄子》之后,我这些年的困惑一下子说出来了。苏东坡笔记《东坡志林》卷七记录了他读庄子的心得体会:“蜀本《庄子》云:'用志不分,乃疑于神。’此与《易》'阴疑于阳’、《礼》'使人疑女于夫子’同。今四方本皆作'凝’”。这段文字可见苏东坡读《庄子》读得很细,连文本的异同都看得很清楚。

图片

苏东坡还常在诗文中提到庄子。苏东坡有一个好友文与可,也算是他的学生。文与可最擅长的就是画竹子,胸有成竹就是讲他的典故。他为什么竹子画得好?因为他心胸里先有了非常清晰的竹子的形象。苏轼曾给文与可写信,信中有诗《送文与可出守陵州》“壁上墨君不解语,见之尚可消百忧。而况我友似君者,素节凛凛欺霜秋。清诗健笔何足数,逍遥齐物追庄周。君知远别怀抱恶,时遣墨君消我愁。”

    “壁上墨君不解语,见之尚可消百忧”,壁上墨君就是画出来的竹子,竹子有君子之风,它在墙上象征着君子,但是不会说话。“见之尚可消百忧”,我看了你画的竹子,虽然竹子不会说话,但是我体会到它的精神,我内心的忧愁忧虑,全都可以消解了。“而况我友似君者,素节凛凛欺霜秋”,何况我的好朋友文与可,你的风霜凛然就像这个竹子一样。“清诗健笔何足数,逍遥齐物追庄周”,文与可的诗写得好,是因为你的人格高洁,像竹子一样有节而中通,所以你的诗文才写得这么好,就像庄周写的《逍遥游》和《齐物论》那样。

    苏轼用庄子来夸奖他最亲近的朋友,说明苏东坡很熟悉庄子,很喜欢庄子。“君知远别怀抱恶,时遣墨君消我愁。”老朋友,咱俩要分别了,你知道分别的时候,我的情绪不好,我经常会处在愁闷之中。你多画几个竹子给我,我见它如同见到了你,如同见到了《逍遥游》和《齐物论》,我就百愁皆消了。所以说他看《庄子》所得到的内心的境界也是非常的渊深。

图片

苏东坡的文章里也有不少有禅有庄的句子。古代有一个很特殊的文体叫赋。赋起源于战国后期,主要是在汉代,汉代的代表文体就是汉大赋。但是汉大赋我们今天来读一点意思也没有,又长,又堆砌辞藻,读着很累。大赋后来就发展出小赋,文赋,苏东坡的写法就叫文赋。文赋读着非常清晰,文辞很优美。

   《前赤壁赋》写得非常美,中间有一段哲理性很强的文字。苏东坡和他的朋友,大家很高兴地去游览赤壁,他的朋友忽然唉声叹气。东坡就问:“你为什么唉声叹气?”他朋友回答说,这个地方不是当年赤壁大战的地方吗?想一想当初曹操横槊赋诗,此固一世之雄也,真是当代的一个大英雄。而今安哉也,哪去了,灰飞烟灭没了。何况你我,就像山林间的麋鹿一样,任其自生自灭。想起这些我内心里太空虚了,所以我发出长叹。

     苏东坡就说了,咱们在大江上,底下有江流水,上面有一轮皓月,你理解水和月亮吗?逝者如斯未尝往也。这个水不断地往前流,可是大江还在。月亮满了又亏了,亏了又满了,月亮总在天上。盈虚者如彼,卒莫消长也,有流逝的一面有永恒的一面。“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要是从变化的角度来说,天和地都没有一秒钟的存在。这话说得很透彻,每个人都在变化当中。要从变的角度来说,天和地没有片刻的存在。“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不尽也。”从不变的角度来说,我们都是在一个过程流变之中也没有穷尽的。

图片

这个道理庄子在《大宗师》里讲过,有兄弟四个人关系特别好,好到知心,现在说莫逆之交就是从这儿来的。这四个人是莫逆于心,谁说话,别人一听就对,从来心里也没有区别。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命题,他们是怎么看待生命呢?“谁能把'无’当作头颅,把'生’当作脊梁,把'死’当作尻骨;谁能认识到生死存亡是一体的,我们就和他做朋友。”把出生好比人的头颅,生命的过程就好比脊柱,最后闭眼了,撒手了就好比臀部,以此为尻。这就是说实际上生命就是个有机体,由不同的部分组成,生死存亡原本一体,庄子在这里说的多么透彻。

     著名高僧僧肇在《物不迁》中也讲了类似的道理,要从不变的角度来说,大家都在一个大千世界里流转。可能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形态,但是大千世界的流转不增不减不生不灭。所以“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这是佛理了,根跟尘的关系。这些这么美好的事物我看到了,我听到了,就构成了我的世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谁也不来管你,谁也不来限制你。“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么无尽的宝藏构成了我们的世界,又正好碰到我们两个人这么好的心情在这儿来享受,融化其中,哪有比这个更好的因缘呢?“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一切思想包袱全丢掉了,自在地轻松地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这就是一个庄禅的境界。

图片

《后赤壁赋》也是如此,农历的10月15日,又过了几个月了,苏轼和朋友一起去游赤壁。他们到了赤壁,是日“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最后写了一个梦,这个梦写得也很有味道,写现实和梦幻之间的关系,一种难以言喻的人生的滋味。“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这都是从庄禅来的。 庄子写了很多梦,特别爱写梦,最有名的是庄生梦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他为什么要写梦啊?梦就是他对于人生的这种似真似幻的张力世界的一种比喻。


(横山书院据讲座录音整理,独家版权,转载务必联系)

作者简介

图片

陈洪

南开大学“南开讲席教授”,原南开大学常务副校长;现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南开大学跨文化交流研究院院长、天津市文联主席;曾兼任教育部中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另任加拿大里贾纳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多校兼职教授;担任《文学遗产》、《天津社会科学》等报刊编委,《文学与文化》杂志主编。主要研究范围包括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古典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明清小说、文学与宗教等诸多方面,著作主要有《结缘:文学与宗教》、《中国小说理论史》、《金圣叹传》、《六大名著导读》、《佛教与中国古典文学》、《李贽》、《漫说水浒》、《画龙点睛》、《浅俗之下的厚重》、《沧海蠡得》、《中国古代小说艺术论发微》、《雪鸿閒辑》、《周易中的人生智慧》、《四大奇书话题》、《中国小说通史》、《中国文学史》、《中国古典文论读本》、《大学语文》、《诸子百家精编》、《古典诗词名句鉴赏》等。学术论文主要有《从“林下”进入文本深处——<红楼梦>的互文解读》、《〈红楼梦〉因果框架简析》、《论〈红楼梦〉疯僧跛道的文化意蕴》 、《〈红楼梦〉脂批“囫囵语”说的理论意义》 、《<红楼梦>与<吴江雪>》《〈西游记〉与全真之缘》、《从孙悟空的名号看<西游记> “全真化”环节》、《宗教文字与〈西游记〉的版本演变》、《牛魔王佛门渊源考论》等数十篇。曾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宝钢奖、国务院授衔专家等荣誉,入选首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论著获国家及天津市社科成果奖多次。


图片

清心悦读


季羡林: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

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教育

家业长青——家族企业传承之道(节选)

过去是苏州城北的那条百年老街

我读季羡林散文

图片

想法丨发现丨习惯丨人文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图片

感悟生命
修学智慧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