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伯瀚展览| “同光体”闽派诗人墨迹专题展 5月13-15日福州画院展出

 二闲居 2023-05-16 发布于福建
“同光体”闽派诗人墨迹专题展

展览时间

5月13日-15日

 8:30-17:30

展览地点

福州画院一层展厅

👆点击导航

展览现场预览

图片

图片
图片

同光体,是近代学古诗派之一。“同光”指清代“同治”、“光绪”两个年号。光绪九年(1883)至十二年间,郑孝胥、陈衍开始谈及此诗派,随着后期大批文人等追捧,“同光体”逐渐成为一种成型的诗风。

关于同光体的得名,据陈衍在其著作《石遗室诗话》里的回忆:“丙戌(1886年)在都门”,苏堪(即郑孝胥)告余'有嘉兴沈子培者,能为同光体。’同光体者,余与苏堪戏目同、光以来诗人不专宗盛唐者也。”由此可知同光体之名不晚于1886年。且他们宣称不再遵从当时诗坛一味追求所谓格调性灵却导致萎靡不振的盛唐诗风,而是力求取法于宋诗。

同光体可以说是在近代各诗派中人数最多、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久的诗派。它作为一种文学资源融入传统国学之中,并被新文学吸纳发挥,朱自清、钱钟书、郁达夫等都受到过同光体的影响。1981年,钱仲联先生发表《论“同光体”》,明确将近代同光体诗歌分为闽派、赣派和浙派,由此正式划分近代同光体诗歌内部三个流派,此文影响深远,其同光体流派划分的观点至今被封为圭臬。如前文所言,此三派皆学宋的诗风,然宗旨亦有所不同。

闽派陈衍主张诗有开元、元和、元祐“三元”之说,谓“宋人皆推本唐人诗法,力破余地”(《石遗室诗话》),重点在宋,他自学杨万里;郑孝胥学孟郊、柳宗元、王安石、陈与义、姜夔;陈宝琛学王安石;沈瑜庆学苏轼;后一辈林旭学陈师道;李宣龚等则又是“直效海藏(郑孝胥),未必效海藏之所自出也”(《石遗室诗话》)。同光体闽派诸位诗家除诗文造诣颇深,在书画领域亦各放异彩。很多书法作品不仅充满文气与美感,更有甚高的艺术水平。


图片

  陈宝琛(1848-1935)

陈宝琛被公认为既是同光体“闽派”代表人物,又是诗钟“闽派”代表人物。陈宝琛,字伯潜,号弢庵,福建闽县螺洲人,晚清诗人兼书画家。年仅二十岁就考中了进士,除授翰林院庶吉士,历任编修、翰林侍讲,以后又出任江西学政、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等职务。他在当时颇有直声,与张之洞、张佩纶、宝廷合称为“枢廷四谏官”。沃丘仲子在《近代人物小传·陈宝琛》一文里称其“清简疏放似魏晋间人,虽早负盛名,而翛然有云泉之想”。

作为其中的重要成员,陈宝琛诗歌的创作皆与此一流派的具体主张息息相关。其大部分诗作后来都收录于十卷本的《沧趣楼诗集》中,这部包含近800首诗的诗集,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其一生的活动轨迹及其作为同光体重镇的基本风格。陈三立序其集谓“感物造端,蕴藉绵邈,风度绝世,后山所称'韵出百家上’者,庶几过之”。陈宝琛书法亦一如其人,醇厚古雅,看似瘦硬平淡,实则风规自远。其字风骨嶙峋,自有气节,一派硕儒风范。

图片

陈宝琛 行书吕民《呻吟语》一则

水墨纸本 镜心
130×54cm约6.3平尺
释文:不以外至者为荣辱,极有受用处,然须是里面分数足始得。今人见人敬慢辄有喜愠心,皆外重者也,此迷不破,胸中冰炭一生。
款识:吕民《呻吟语》一则。甲子(1924年)七月,陈宝琛。
钤印:陈宝琛印、太傅之章、御赐琼林人瑞

图片

陈宝琛 行书七言联

水墨纸本 立轴
说明:
1.上海文物商店旧藏。
2.香港苏富比2015年秋季拍卖会LOT1352释出。

图片

陈宝琛 行书《朱子家训》 

水墨纸本 扇面
说明:秦仲文旧藏。

图片

陈宝琛  赠心铭·行书 

水墨纸本 扇面

图片

图片

陈宝琛  楷书“琴韵书声”

水墨纸本 镜框

图片

陈宝琛  楷书“春风明月楼”

水墨纸本 镜框

图片

  郑孝胥(1860-1938)

陈宝琛与同光体闽派的另外一位主将郑孝胥平素来往密切,亦多次以诗相赠,如《次韵苏盦夜直》:“地气鹃前觉,巢痕燕共寻。炉灰浑未冷,相喻向晨心。”《次韵苏盦九日作》:“人间何世更商声,忍死终思见太平。”表达了友人间志同道合、相期共勉之情。

郑孝胥(1860-1938),字苏戡,号海藏,人称“郑海藏”,祖籍福建省闽侯县。近代政治人物、书法家。清光绪八年举人,曾历任广西边防大臣,安徽广东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居。1932年任伪满洲国总理大臣兼文教总长。郑孝胥亦为诗坛“同光体”倡导者之一。其作诗韵味淡远,往往清言见骨,在当时颇有影响力。一向自视甚高的晚清大吏张之洞,也叹服郑诗“自明以来皆不能及也”。

郑孝胥不仅工诗,亦善书,书名极大,尤长楷书、隶书,学颜真卿、欧阳询,受益于北魏碑版,其作品字势偏长而苍劲朴茂,开创了潇洒俊逸、凌厉干练的独特风格。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对郑孝胥评价颇高:“可以矫正赵之谦的飘泛,陶浚宣的板滞和李瑞清的颤笔的弊端的,只有郑孝胥了。他的作品,有精悍之色,又松秀之趣,活象他的诗,于冲夷之中,带有激宕之气”。

图片

郑孝胥 墨松图

水墨纸本 立轴
125x44cm
款识:博泉内弟法政。孝胥。
铃印:太夷 (朱)
说明:古籍书店旧藏
上款人:吴学庄,字博泉,号雁客,安徽庐江人,福建船政大臣吴赞诚第七子,郑孝胥妻弟光绪三十三年任浙江衢州知府,1906年创立衢州农业小学堂,后调任温州知府,1910年温州水浮莲阻塞温瑞塘河,吴大力整治。

图片

郑孝胥、谢远涵书画成扇

水墨纸本 成扇
50x19cm
释文:少时哗共西东,帘卷西山暮雨中。四十年间逾百劫,白头江国更相逢。射虎将军老不侯,只今憔悴寄南州。谁知我亦无家客,闲向西风话楚囚。化乡满眼故乡人,何处桃源好避秦。项并亡张李烬,看天地再开新。
款识:辛未秋客章门同研旧友索诗口占三绝句,得之先生雅属教正,谢远涵。
得之仁兄大人哂政,孝胥。

图片


图片

郑孝胥 赠尤柳门·行书四屏

水墨纸本 立轴

图片

郑孝胥 自作诗《严氏三耄耋图》

水墨纸本 镜片
35x35cm
款识:乙丑暮春(1925年)孝胥。
钤印:郑苏堪。
著录:《郑孝胥日记》P2047
说明:无锡文物商店旧藏,带火漆印。

图片

郑孝胥 行书“浩然”

水墨纸本 立轴
33.5x60cm

图片

郑孝胥 行书“酒道”

水墨纸本 立轴
18x31cm
款识:太田君属,孝胥。
钤印:太夷。
说明:太田外世雄上款。太田外世雄(民国),1929年,郑孝胥到日本活动复辟,太田外世雄曾为他编印了传略和诗文。

图片

  陈衍(1856-1937)

在福建文学史上,陈衍对福建文学的贡献十分突出,作为“同光体”闽派的代表人物,他不仅在理论上辨析了“同光体”闽派诗人“清苍幽峭”的艺术风格及其渊源,而且在其著述中非常注重收录闽人作品及对这些作品的评价,并为林旭等闽籍诗人诗集作序,探讨他们的创作过程及其风格的形成。近代福建诗坛“同光体”取径宋诗、颇具规模的诗派,陈衍作为领袖的杰出贡献不容否定。

陈衍(1856-1937),字叔尹,号石遗,并以号为其书斋名,晚年自署石遗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近代著名文学家、儒学家、经学家、史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在清末民初文坛上享有盛誉。他编修有《福建通志》,所著《石遗室诗话》是“同光体”诗派的论诗代表作,也是他最重要的一部诗学著作。

图片

陈衍 楷书七言联
水墨纸本 立轴

图片

陈衍 赠孙绮芬·行书
水墨纸本 镜片
86.5×41cm 约3.2平尺
款识:题绮芬诗人浪墨,七十九叟衍。
钤印:石遗释文

图片

  沈瑜庆(1858-1918)

沈瑜庆作为同光体闽派诗人之一,可谓是“核心人物”,与此派诸多人士皆有亲缘或师友关系。他与陈衍、郑孝胥等名士过从甚密,并聘请陈衍作家庭教师,还曾出资陈衍刊印《元诗纪事》。沈女鹊应从之学诗。

沈瑜庆(1858-1918),字志雨,号爱苍、涛园,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为沈葆桢第四子,娶沈葆桢同门郑葆中之女。沈葆桢卒于两江总督任上,沈瑜庆随侍在旁,手录其父遗疏。其后,沈瑜庆回福州,购入明朝许友的“涛园”故址,建沈葆桢专祠,并因此自号“涛园”。光绪十年(1884年),沈瑜庆以恩赏主事入京候选。翌年,中顺天府举人。经李鸿章书信推荐,为江南水师学堂会办。翌年,升为江南水师学堂总办。历任护理漕督,湖南按察使,顺天府尹,山西、广东按察使,江西布政使、护理巡抚,贵州、河南布政使等职。宣统三年(1911),沈瑜庆调任贵州巡抚。沈瑜庆最能继承沈家爱好文学书法的家教传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沈瑜庆 致陈夔龙信札一通四开
水墨虎皮宣 镜片

图片

  林旭(1875-1898)

沈瑜庆的女婿林旭,闽派人士,福建乡试解元。林旭(1875-1898),字暾谷,号晚翠,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末维新派人士、为“戊戌六君子”之一。积极推动维新变法运动,参与新政。“百日维新”失败被捕,9月28日,与谭嗣同、杨锐等六人同被杀害于北京菜市口。临刑时神色自若,仰天长啸:“君子死,正义尽!”

沈鹊应自幼师从陈衍,林旭亦时常追随陈衍左右。陈衍对同乡后辈林旭赏爱有佳,沈瑜庆将长女嫁与林旭时,曾专门征求陈衍的意见。林旭蒙难后,陈衍特作《哀晚翠》:“谈空说有便瞢腾,为证莲花有一灯。多事千言并万语,临厓撒手欠垂藤。”郑孝胥有《哭暾谷诗》写道:“谈笑临刑信太难,道傍万众总汍澜。书生自说君恩重,廿载头颅十日官。”足见二人对其悲痛惋惜之情。林旭遗著有《晚翠轩集》。其书法传统儒雅,用笔严谨,笔笔精到,秀雅温润而又刚韧劲健。

图片

林旭 楷书七言联
水墨纸本 立轴
136×32cm×2
释文:平生四海苏太史,今日江南庾子山。
款识:暾谷林旭书
钤印:林旭之印、暾谷
说明:本作品由北京荣宝2022秋季艺术品拍卖会LOT184释出。

图片

林旭 致梁鼎芬忆武昌旧游信札
水墨纸本 镜框
34×23cm
款识昨造谒,值先生家忌谢客,遂反,病后第一次出门也。记去年正月过武昌,陪文燕累日,既去,辄有所作,自丑不复竟。顷追本尔时依恋意补作之,欲得是正,无所用匿焉。节庵先生。旭拜,八月二十五日。
出版:《明清书法丛刊》第十卷P72,江兆申编,二玄社,1988年。
说明:梁鼎芬上款。
林旭为戊戌六君子中最年轻者。其亲笔手迹在市场中非常少见。
梁鼎芬对林旭早期思想的成型产生过重要影响,林旭对其推崇备至。两人相识于1893年初,当时林旭正随其岳父沈瑜庆(1858~1918,沈葆桢第四子)游武昌,还结识了陈宝箴与陈三立父子、蒯光典等早期维新派及洋务派人士。
林氏此信谈到“去年正月过武昌”,即作于二人结识之次年,时在1894年。信中谈到追忆在武昌时经历补作诗歌,寄呈梁氏。此诗或即为著名的《寄梁节庵武昌》。诗中写道“先生伟节风天下,求匹于古非于今”,可见推崇。

图片

  李宣龚(1876-1953)

李宣龚(1876-1953),近代诗人,福建闽县人,沈葆桢为其舅祖。字拔可,号观槿,室名硕果亭,晚号墨巢。清光绪甲午(1894)举人,官至江苏候补知府。民国后供职上海商务印书馆多年,曾任商务印书馆经理,并兼发行所所长。喜收藏,有清一代和清末民初同辈人诗文,以及时人书法、绘画精品,凡印有“墨巢藏本”者均为其所有。民国30年(1941年)任合众图书馆(即上海图书馆前身)董事。所藏经史子集各类图籍千余册及师友简札、书画、卷轴等一并捐入该馆。曾为诸贞壮、林旭、林亮奇、杨钟羲、冒广生、王允晰等刊行诗文集。其生平诗文词,生前有过几次刊刻,如《硕果亭诗正续集》等;2009年10月,又经黄曙辉先生汇集校点,刊为《李宣龚诗文集》。他的诗文情绪淡雅而深情,将自然风光与情感结合,营造出静谧自然的暖心氛围。

图片

李宣龚 致李佩秋信札一通一开
27×17cm

图片

  何振岱(1867-1952)

何振岱(1867-1952),字梅生,号心与、觉庐、悦明,晚年自号梅叟,侯官县(今福州)人。师从名儒谢章铤,光绪二十三年举人,科举废止后,被江西布政使沈瑜庆(沈葆桢之子)聘为藩署文案。公余,沈何二人常作诗唱和。沈离职后何振岱到上海柯鸿年家司笔墨兼教读其子女。后结识老乡同光派诗人陈衍。

辛亥革命后,与陈衍同回福州。振岱应聘为福建省盐运使刘鸿寿西席,居住光禄坊与陈衍对门,两人来往非常密切,陈衍极力推崇振岱,称赞其为海内有数的诗家,并于所编的《近代诗抄》中大量选入何的诗篇。他认为“君诗语能自造,而出以自然,无艰涩之态”。

何振岱诗作成就颇高,以其深微淡远、疏宕幽逸的诗歌美学在闽派中独树一帜,被公认为“同光体”闽派的殿军人物。又能琴擅画,书法融碑帖于一炉。何振岱推崇《兰亭序》,他认为:“《兰亭》不纯是真书,而学真书者必玩味及之。昔人云:'临得《兰亭》八百本,不忧书法不造微。’”习《兰亭序》当求不似似之。何振岱书法功力深厚,晚年小楷融合碑帖风貌,雍容尔雅,为其书一大特色,但从不自我标榜,因而书作存世不多。

图片

何振岱 墨梅
水墨纸本 镜片
38×29cm
图片
何振岱 梅兰集锦
设色纸本 镜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