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崇文尚武-漳州铜山(东山岛)

 风吟楼 2023-05-17 发布于广东

崇文书院位于东山铜陵关帝庙东边30米处,现为黄道周纪念馆和东山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崇文书院是东山岛上最早的书院,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章图片1

黄道周纪念馆(崇文书院旧址)

(一)历史背景

东山岛上书院建成的时间相对较晚,是因为东山为与外界缺乏联系的独立海岛,有文化记载的历史也比较迟。最早进东山岛开垦的是北宋末年一个名叫“下英”的小村村民;直到南宋,全岛人烟仍然稀少。一日三餐都难保的村民,自然无法在文化需求上有什么奢望。到元代,这里的文化也还是几乎空白。据《诏安县志》记载,当时的东山岛,不外是大陆人前来放牧的地方。明洪武年间,因为明太祖朱元璋加强东南沿海防卫,才有铜山城;因为有铜山城,才有戍防的官兵;因为有这些官兵,才有随他们前来定居的亲属子弟;因为有这些没有文化的亲属子弟,才必须修建教化他们的书院。

明嘉靖十年(1531年),东山岛采取一岛两治管理,即海岛东北角的铜山古城属于镇海卫管辖,其他地区属于诏安县管辖。这样的区域管理,使东山的文化发展步伐不一致,即铜山城的起步相对比较早,而其他地区就显得迟缓了。从另一个角度看,铜山城的文化背景更是在军事化管理的环境中产生的。

明正统间(1436—1449年),礼部勘合调查核定,明令铜山城中的诸生,必须依附漳州府或漳浦县城的儒学就读。铜山人处僻远之地,其子弟要渡船过海到漳浦县城绥安镇和漳州府就学,确实很不方便:到漳浦县城200里,到漳州府300多里,其艰苦状况可想而知。因此这些军人的子弟就以僻远为由,辞去就学的机会。但是礼部没有顾及到学子这些具体困难,因此军人子弟们的这些正当要求,没有得到回复。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又有军人子弟张环等人呈送奏文,请求比照平海卫(属今莆田市秀屿区)的模式在铜山建立儒学。署衙的指挥张文其接到军人子弟要求在东山岛上建立儒学的呈文,随即转呈当时的指挥田中隆,田又将此奏文呈送到礼部,结果还是没有得到回复。

此后,铜山城中管理者意识到对军人及其弟子加强文明教化的重要性,善士武守为建家塾、青云馆,向军人子弟授予月课,让学子们学习四书五经。每月对学子举行课试。家塾后改为社学,又改称东壁书院、崇文书院,同时为铜山所文庙。崇文书院,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当年之所以兴建这个书院,是在戍守铜山城官兵的文化水平十分低下;官兵及其家属子弟求学欲望十分强烈,尽管铜山最著名的善士创办了私塾,可是远远无法满足铜山城官兵子弟接受教育的需求。当地官员即在这种情况下划创书院。可以说,没有求学者的迫切要求,没有镇海卫龚朝鼎等官员的倡导,没有武守为这些善士的慷慨解囊,就没有崇文书院。所谓“崇文”,顾名思义,就是和铜山人重视文明教化关系密切,也就是说,铜山自此要重视文明教化而兴建了这所书院。

(二)书院沿革

明正德元年(1506年),镇海卫龚朝鼎倡捐文庙,铜山善士武守为捐赀助建。《铜山人物志序》:“……圣殿也,始于善士武公守为,创为家塾,以教子弟,后乃公之于乡。”《铜山庙宇志》:“大成殿,在城东方,府志名曰'崇文书院’,正统[德]元年,镇海卫卫府龚公朝鼎倡捐,孝友武公守为助建。”据此推测,武守为在龚朝鼎的倡议下,建造家塾,教授铜山所的军人子弟,家塾内祀孔子。

此后,经当地士子反复向官府申请,嘉靖二年(1523年),福建督学邵锐批准建为社学。明朱瑛《重修书院引》:“铜之有崇文书院也,祀孔氏也。铜之有孔氏祀也,首夫肃安武君之劳于筑,而昉于庠士刘生富、崔生凤、刘生尧夫等之请也。直指周公鹓、学宪胡公铎、邵公锐先后皆报可,而大役成焉。”《铜山人物志序》:“越二年丙戌,黄、游、陈、刘四生呈请,蒙直指周公鹓、学宪胡公铎、郡守张公鹏后先报可。”周鹓,华亭人,正德年间任巡按福建监察御史。胡铎,馀姚人,正德年间任按察使司副使提督学校。邵锐,仁和人,嘉靖初年任按察使司副使提督学校。张鹏,四川洪雅人,嘉靖元年(1522年)任漳州知府。古方志一般认为崇文书院的创立时间是嘉靖二年。

嘉靖七年(1528年),因分守参政蔡潮题“东壁星辉”四字于风动石,遂暂名“东壁书院”。

文章图片2

东山风动石——“东壁星晖”题刻

隆庆二年(1568年),督学蔡国珍准立孔子神位于书院中。书院改名“崇文书院”,漳州知府葛纶题匾。

从正德元年(1506年)到嘉靖五年(1526年),崇文书院是铜山城亦即东山岛上惟一的书院。正因为这书院寄托的是全铜山人民强烈的求知渴望,所以一开始,她就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前来入学的学子络绎不绝。创办初期,前来书院入学的人员,不管他们的家庭经济有多困难,一律不得享受廪膳。直到嘉靖五年(1526年),福建巡海道蔡潮前来铜山城巡视,为了使东山的地理利于人才成长,兴建文峰塔,并设立了南溟、东壁两座书院。此外,为缓解贫穷的军人子弟读书的困难,蔡潮还一改过去诸生没有官方给予膳食的做法,改由公家给以膳食。

万历七年(1579年),崇文书院改办为社学,以教化为主要任务,教育15岁以下之幼童和少年;教育内容除了经史子集之外,还包括御制大诰、本朝律令及冠、婚、丧、祭等礼节,以及历算之类。万历十七年(1589年),5岁的黄道周入小学读书,就是在这所学校。万历四十年(1612年),儒生陈王教(黄道周舅父)等见书院狭窄,带头捐钱并向社会募捐扩建。扩建后的崇文学院就此显得壮观,之后,又锦上添花,在书院门前树立了华表。天启年间,高中进士的黄道周回到家乡,为自己“母院”的华表题字,匾额是“斯文在兹”;第一进门对的文字是左“江汉”右“秋阳”;第二进门对的文字是左“玉振”右“金声”。此时的崇文书院,有学子高中进士,有众人捐款扩建书院,有黄道周的题字,因此声名显赫,可谓书院最为荣光时期。

崇文书院的布局、规模是典型的闽南庙宇风格,又具海岛风格。书院位于铜山城惟一的小山即岵嵝山之龙首,与关帝庙、宝智寺同列,这就形成左有武圣,右有文圣,两相媲美的建筑格局。正门面对岛外岛东门屿,总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80平方米,为砖木结构。其布局为两进一天井,东西各有一个12米长、5米宽的廊道,中间夹一个由条石铺成的正方形大天井;大天井的西南边有一个深井,四季不枯;里边为主殿正厅,宽约30米,深7米。整个书院大约可容纳150名学子。据《铜山志》载,修建好的崇文书院,“殿庑巍峨,棂星爽垲,设有祭祀,春秋上丁行释菜礼”。

然而有荣就有衰。从明末到整个清朝的300年间,铜山岛的“文运”陷入低谷。其原因,就是因为战乱。

明末清初,铜山成了郑成功抗清复明的据点之一,英勇地和清军进行长达37年的顽强抗争。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部将蔡禄、郭义叛变,掳走了铜山城10000馀人到云霄。崇文书院的孔子神主牌也被带到漳浦文庙。康熙三年(1664年),清政府实行第三波野蛮的“迁界”,全岛32400人全部被赶出家园。清军纵火焚烧铜山城,崇文书院焚为废墟。康熙十九年(1680年),清政府允许被迁界的人返乡,原来已经有两万人口的古城,返回的人仅有5000余人,仅为原人口的四分之一。在抗清期间,由于铜山人民坚持斗争,使铜山成为台湾、澎湖之外,全国最后一个被清军占领的地方。因此,清政府恨死了铜山人,不予入籍,铜山人成了弃民。这样,铜山城的所有书院全部被废弃,失去了文明教化的机会。

康熙三十年(1691年),在乡贤唐朝彝先生同驻军首领黄镐将军的斡旋下,在漳浦知县陈汝咸的大力推动下,才恢复了南溟书院,而崇文书院和东壁书院则不复昔日荣光。嘉庆年间,崇文书院被改为文昌宫。同治元年(1862年),文昌宫迁移到东壁书院,而崇文书院则被改为“节孝祠”,成了节孝妇女的祭坛。

1918年,东山大地震,东壁书院被毁,崇文书院复为文昌宫。民国三十年(1941年),崇文书院改为县立初级中学,后因房舍陈旧而倒塌。1985年在原址改立黄道周纪念馆。遗憾的是,经过清代、民国以及“文革”的荡涤,文物已经完全遗失。而今,东山县委、县政府正谋划另择地址兴建黄道周纪念馆,将崇文书院还原,同时将南溟书院的孔子像迁回本院,这是恢复历史文化的一大善举。

有关书院的文献,在《铜山志》中尚存乡贤、知府朱瑛的《重修[新]崇文书院引》,佚名的《重新铜山文庙上梁文》,佚名的《新塑孔子圣像开光文》。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三)名人轶事

据庄起俦《黄子年谱》载,黄道周入崇文书院时,接受《论语》的教学。刚开始就教,先生就被5岁的黄道周问住了。当黄道周的老师教到孔子教人读书的事情,想不到黄道周问:“先生曰:'一、二叶书,孔子止教人读书,有子如何教人孝弟?孔子止教人老实,曾子如何教人省事?’”黄道周这个读书敢于质疑和提问的故事,后来在铜山就成为佳话。因此在东山人们都爱引此故事,说明“有状元学生,没有状元老师”。后来黄道周就成为“字画为馆阁第一,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宇第一,其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第一”的圣人(徐霞客语);《明史》赞他“文章风节高天下”;乾隆皇帝谥其号为“忠端”,誉之为“不愧一代完人”;清代著名学者蓝鼎元誉之为“旷世伟人,全闽师表”。

据《广阳杂记》载,“黄石斋先生被执,拘狱中,洪承畴往视之,先生闭目不视。洪既出,先生举笔疾书一联云:'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盖成仇与承畴同音也。”

据《台湾外记》载,当年黄道周北上抗清,兵败被捕,囚于狱中,贝勒王和洪承畴请黄道周用清茶一杯,黄道周听到“清”字,愤然“掷杯于地。此亦夷齐不食周粟志也”。

黄道周的轶事,向后人展现了这位伟人的高风亮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