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升华七律诗 致同窗

 难时方觉影孤单 2023-05-17 发布于天津

致同窗

庠生四载改乌头,岁月含情牵六幽。

笔彩因传深野意,知交始涉众英游。

读书几见杜鹃血,考史曾寻鹦鹉洲。

晚景应询陶学士,当时记忆可还留?

【注释】读清代诗人丘逢甲的《南道院》二首其一,步韵而咏他事。原诗云:“宝气搜残剩石头,石玲珑化洞天幽。三分得水知鱼乐,九曲看人作蚁游。荒外有山容道侣,海中无地不瀛洲。他年补入神仙传,曾费骖鸾半日留。”步韵诗作于2023年5月13日。

这首诗的意思是:做庠生四年居然改变了青丝乌头,含情的岁月牵动着八极六幽。笔彩因为传出了深深的野意,知交才开始涉及到才俊英游。在读书中多少回见到了杜鹃啼血,考史时曾经寻觅过鹦鹉芳洲。晚景的日子应该询问您这位陶学士,当时的记忆可还仍旧存留?

首联中的“庠生”,指科举时代府、州、县学的生员,明清时指秀才。见明代诗人饶与龄的《酬族弟庠生印池送别》诗:“风雨连床不计年,归来复聚白云边。驽骀偶愧先驰骤,鸿雁还期接翅翩。一阕阳关催酒斝,数枝梅信出寒烟。天门雨露春应遍,会见贤书起惠连。”

这一联中的“乌头”,指长着黑发的头,借指年少。见明代诗人唐寅的《叹世》诗其五:“人生在世数蜉蝣,转眼乌头换白头。百岁光阴能有几,一张假钞没来由。当年孔圣今何在,昔日萧曹尽已休。遇饮酒时须饮酒,青山偏会笑人愁。”

这一联中的“六幽”,指天地四方。见《文选·班固<典引>》:“神灵日照,光被六幽。”蔡邕注:“六幽,谓上下四方也。”又见唐代诗人李峤的《晚秋喜雨》诗:“睿感通三极,天诚贯六幽。”还见宋代诗人刘敞的《再和邻几》诗:“气象昏千里,光芒混六幽。”以及明代诗人何白的《哀江头》诗:“一物终回造化仁,六幽竟藉阳光烛。”

颔联中的“笔彩”,指文笔辞彩。见唐代诗人李咸用的《谢友生遗端溪砚瓦》诗:“呵云润柱础,笔彩饮虹霓。”又见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其一:“粉壁有吴画,笔彩依旧鲜。”

这一联中的“野意”,指山野意趣。见唐代诗人皎然的《题周谏别业》诗:“隐身苕上欲如何,不著青袍爱绿萝。柳巷任疏容马入,水篱从破许船过。昂藏独鹤闲心远,寂历秋花野意多。若访禅斋遥可见,竹窗书幌共烟波。”

这一联中的“英游”,指英俊之辈,亦指才智杰出的人物。见宋代诗人许将的《游东山和程大卿师孟》诗:“东山十里复溪流,远客时时骋望愁。泉近榴花深洞口,亭开狮子旧峰头。一州旂色天边出,三馆芸香海上留。南北共歌公所憩,独嗟无计共英游。”又见明代诗人赵滂的《和唐县尹山居》诗:“早从上国接英游,晚卧沧江擅一丘。无复谢公携处妓,空余陶令去时舟。千章古木排云起,一派寒泉傍石流。客至不须谈世事,小亭已扁四宜休。”

颈联中的“杜鹃血”,指传说中的杜鹃昼夜悲鸣,啼至血出乃止。见宋代诗人陆游的《初夏》诗:“杜鹃血尽啼未歇,蝴蝶梦残心更狂。我自人间少情者,老来十倍惜年光。”

清 黄遵宪 《近世爱国志士歌》:“草莽臣 正之 ,望闕輒哭謁。眼枯泪未枯,中有杜鹃血。”

这一联中的“鹦鹉洲”,指汉代人祢衡葬身处。相传东汉末年祢衡在黄祖的长子黄射大会宾客时即席挥笔写就一篇《鹦鹉赋》,此洲而此得名。后祢衡被黄祖杀害,亦葬于洲上。这里借指文人归葬处。见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又见宋代诗人刘克庄的《抄戊辰十月近稿七首》其一:“畴昔荣途分寸跻,危机不合上云梯。凤皇池有人争夺,鹦鹉洲无客敢题。早不修真坏丹灶,晚方受录脱金闺。羽毛只可如鸦雀,谁遣君为吐绶鸡。”

尾联中的“陶学士”,指宋人陶谷。因历仕后晋、后汉,至后周为翰林学士,故称。他曾得党进的家姬。一天陶谷掏雪水烹茶,问那家姬说:“党家有这样的风味吗?”那家姬答道:“他是粗人,只知道在销金帐下浅斟低唱,饮羊羔美酒,哪有这种风味。”见《绿窗新话·党家妓不识雪景》。后“陶学士”遂成典,为风雅之士的代名词。见他的《题玉堂壁》诗:“官职有来须与做,有才用处不忧无。堪笑翰林陶学士,一生依样画葫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