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四)孙朝宗医案——脑血栓,偏枯(钩藤汤,六味丸)

 谷山居士 2023-05-17 发布于上海

57脑血栓偏枯/钩藤汤——孙朝宗医案

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赵某,男,57岁,1966610日初诊。患高血压眩晕三年余,经常手颤,说话时反应迟钝。近因忿怒,肝气郁结,致神志昏迷,不能言语,口眼㖞斜,面目红润,左半身不遂,血压220/160mmmHg,瞳孔等大,对光反射迟钝,被诊断为脑血栓形成。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治以平肝熄风、滋阴潜阳,方以羚羊钩藤汤加减:双钩藤60g,桑叶30g,生地30g,白芍30g,牛膝30g,石决明30g,生龙牡各30g,珍珠母25g,龟板20g(打细),羚羊角粉6g(分冲)。上药以水3杯,煮取1杯,药滓再煮,取汁1杯,每日分2次温服,每服兑冲羚羊角粉3g。患者连续服药3剂,神志转清,言语尚可,继服上方3剂,上下肢活动力有所增强。上方加减继服,11剂后血压降至160/100mmHg,有人扶掖已能慢慢走步,唯感腿软,难以自支,续服滋补肝肾、强壮筋骨之剂以求其愈。药用:生熟地、怀牛膝、川续断、桑寄生、杜仲、鸡血藤、金毛狗脊、当归、丹参、龙骨、牡蛎,调治月余后基本康复。《孙朝宗中医世家经验辑要》

论:这些时方,都比较典型。气虚而瘀,而成中风,也是典型的内风,不还是土湿阳衰。用这些时方,调理阴阳中气,阴阳交济,也能治愈。但最后还是滋补肝肾,扶阳温补,培元固本。时方医案,对比经方医案,就有明显的治辨不同,但总以经方医案,为理论准绳,经方为主,时方为辅,取其经验,以完善临床。

58中风偏枯/钩藤汤——孙朝宗医案

肝阳化风,痰火上扰

王某,男,61岁,工人,1970825日初诊。一个月前,炎暑不迭,一日赴宴,饮酒失度,突然如醉,扶之室内,即神昏不语,牙关紧闭,面目红热,如妩媚之鲜艳,鼻鼾气粗,口泛涎沫,喉中痰鸣漉漉,状若曳锯,小便失禁,家人惶惶,特邀孙教授诊视。脉来弦滑有力,血压230/130mmHg,瞳孔等大,对光反射存在,左半身不遂,即针刺人中、承浆、风池、风府、太冲、十二井穴点刺出血。顷刻,神志稍清,牙关已松,遂冲服安宫牛黄丸1粒。疏方如下:双钩藤60g,石决明24g,胆南星9g,菖蒲9g,远志9g,全瓜蒌45g,僵蚕9g,夏枯草24g,川贝9g,葛根30g,鲜荷叶一角,紫雪散2g(分冲)。上药。

以水3杯,煮取1杯,药滓再煮,取汁1杯,每日分2次温服,

每次冲服紫雪散1g。上药服1剂后,肠腑通畅。3日后,神志转清,经服上方加减,10日后病却大半,唯言语尚感謇涩,上肢举动较下肢活动略差,舌质红,舌苔黄腻,拟方如下:双钩藤60g,夏枯草24g,胆南星6g,菖蒲12g,远志12g,石决明30g,僵蚕9g,川贝母9g,嫩桑枝60g,鲜荷叶一角,竹沥汁60g(兑服)。上药以水3杯,煮取1杯,药溶再煮,取汁1杯,每日分2次温服,每次兑服竹沥汁30g。上方连服6剂,患者可以下床走动,上肢活动困难不若前甚,脉转冲和,舌苔淡薄而稍黄,血压150/95mmHg,再按上方加减,重佐丹参、鸡血藤、豨莶草、川续断、桑寄生、赤芍、红花等,并配合针刺疗法,先后调治一个半月,起居如常,恢复劳作。《孙朝宗中医世家经验辑要》

论:厥则昏迷,针则促苏。针刺人中、承浆、风池、风府、太冲、十二井穴点刺出血。顷刻,神志稍清,牙关已松

脉来弦滑有力,滑为阳厥不降,弦为厥阴木陷。滑为痰阻,隧路不通。弦为下寒,小便失禁。本条典型的厥逆之病,因于喝酒则木旺,酒最助土湿木旺而土湿,而发厥逆,厥阳独行于上

这个方子的主路,大概就是泻厥之上盛,以通隧路,降厥逆之气也。根本就没有中气药,生姜甘草大枣人参干姜、茯苓、白术。然后还用了一些活血化瘀药,都时方的主路,大多都是化痰开窍和化瘀活血。续断与桑寄生是温肾的药,不如用附子来的猛。

图片

59脑出血卒中——孙朝宗医案

肝风犯胃,呕吐食瘀

唐某,女,69岁,市民,1977513日初诊。暴仆成中,神志昏迷,鼻鼾气粗,呃逆频仍,呕吐败腐食物二次,血压185/110mmHg,体温37.5℃,脑脊液带有血色,中西医会诊为脑出血。西药治疗从略,中医辨证为:肝风犯胃,呕吐食瘀,治宜凉肝血以熄内风,降逆气以养胃阴。疏方:紫雪丹1.5g(先冲服),生地24g,杭白芍24g,玳瑁9g,川牛膝21g,赭石24g,生龙骨24g,生牡蛎24g,竹茹12g,麦冬24g。上药先煮玳40分钟,后入诸药,取汁1杯,药滓再煮,取汁1杯,每日分2次缓缓服之。服药3剂后,呃逆呕吐悉平,神志已转清醒,再以上方加减,调治月余,下肢始能下地走动,唯上肢拘急,屈伸困难,又过一年,终因复中而亡。《孙朝宗中医世家经验辑要》

图片

60脑梗偏枯——孙朝宗医案

形盛气虚,痰湿化风

朱丹溪指出:“肥人中者,以其气盛于外而亏于内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使人中满,致痰湿内蕴,郁而化热,热极生风,蒙闭清窍,终会发生形盛气虚、痰湿化风之中风闭证。《素问·通评虚实论》指出:“仆击偏枯……肥贵人,则膏梁之疾也。”

孙氏中医世家通过多年临床观察,发现老年肥胖之人,确实以气虚多痰者为多。

黄某,男,64岁,市民,1966年农历819日初诊。中秋之夜,饮酒,饱食肥甘入睡,翌日偏废不起。急送医院治疗,检查后见:体温37℃,血压140/100mmHg。初步诊为脑血栓形成,连续治疗3日,效果不理想。转至孙氏处采用中医诊疗。患者体质丰腴,左侧半身不遂,动转困难,精神痴呆,口角流涎,舌体胖大、苔厚腻,脉沉弦,中医辨证为形盛气虚,痰湿化风,以理气化痰、熄风通络之法调之。猴枣1粒约0.3g,用粗瓷碗底加水磨之,色黄褐,每日服3次,每次一汤匙。瓜蒌20g,川贝母12g,石菖蒲12g,胆南星9g,陈皮15g,半夏15g,茯苓15g,丝瓜络15g,竹茹12g,钩藤30g,桑寄生30g。上药以水3杯,煮取1杯,药滓再煮,取汁1杯,每日分2次温服。上药服2剂后,大腑通畅,精神已振,言语稍迟,口角已不流涎,继以上方加鸡血藤、杜仲、丹参、红花,左半身活动稍感灵活,舌苔由淡腻而转黄薄,此气虚转旺之象。脉由沉弦而转弦数,此阳气有流行之机,痰湿有克化之望矣。继以鸡血藤汤加味以益气通络,调治月余基本康复。《孙朝宗中医世家经验辑要》

论:沉弱为阴盛下寒,此当温燥和之。开方却为理气化痰,是治气厥之痰涎也。熄风通络者,还是温燥为主。沉弦转弦数,还是要温燥。

附:猴枣,中药名。今一般认为为猴科动物....等的肠胃结石。具有清热镇惊,豁痰定喘,解毒消肿的功效。主治痰热喘咳,咽痛喉痹,惊痫,小儿急惊,瘰疬痰核。

图片

60脑梗偏枯/六味地黄——孙朝宗医案

精气空虚,中风不语

《素问·脉解篇》指出:“内夺而厥,则为瘖痱”,此是对肾虚而言,盖肾虚,是指肾脉之精气,不能从肾上挟阴跷之脉,入肺循咽喉,抵舌本,故舌机不掉而言语不出。《仁斋直指方》指出:“肺为声言之门,肾为声音之根。”这就更进一步说明了中风不语一症与肺肾的关系相当密切。

范某,男,60岁,职工,1969825日初诊。患脑血栓形成后在医院治疗7天,血压下降,发热除,嘱出院疗养。目前,右半身不遂,行走困难,上肢不能高举,言语不利,只会发出得得之声,舌本强硬、少津,咽干,脉象弦细。辨证为精气虚衰、中风不语之候,治以滋补肾阴,清肺活络。方以六味地黄汤加味,缓缓图治。生熟地各30g,萸肉30g,丹皮9g,生山药24g,泽泻15g,茯苓15g,薄荷梗9g,细辛3g,白芍15g,双钩藤60g,麦冬25g,元参15g,嫩桑枝60g,牛膝30g。上药以水3杯,煮取1杯,药滓再煮,取汁1杯,每日分2次温服。上药连服9剂,津液有来复之机,咽干好转,舌络得荣,言语较前进步,可以发出“不吃”“喝水”之声,仍以上方加减服药21剂,言语基本恢复正常,左半身不遂亦逐渐改善,可以自行百米。但仍感软弱不支,继与鸡血藤汤加牛膝、寄生、菟丝子、杜仲等,调治月余而康复。《孙朝宗中医世家经验辑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