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暮云深 2023-05-17 发布于广东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注释】

林断山明:树林断绝处,山峰显现出来。

翻空:飞翔在空中。

红蕖:荷花。

古城:指黄州古城。

杖藜 :拄着藜杖。杜甫《漫兴九首》其五:“杖藜徐步立芳洲。”藜,一种草本植物,这里指藜木拐杖。

殷勤:劳驾,有劳。

浮生: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李涉《题鹤林寺僧舍》:“偶经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评析】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时苏轼谪居黄州(今湖北黄冈)已经三年。在经历了初到黄州的精神危机和经济危机后,苏轼已经能够随遇而安,达观地将自己和黄州融为一体,过上了闲适的幽居生活。这首词就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自我写照。全词上片写景,下片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雨后的农村小景。

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耸立的高山。近处,一簇簇青青的翠竹,像一道绿色屏障,围护在院墙周围。院墙外的池塘边,衰草萋萋,蝉鸣缭乱。空中不时有白色的小鸟飞过,娇艳欲滴的荷花,在小池塘里安静地盛放着,它的倩影倒映在水中,亭亭玉立,散发出点点清香。

我手持藜杖,怡然地徜徉于村舍外,悠闲地漫步于古城旁,转瞬已是夕阳。昨夜天公作美,殷勤地降下一场微雨,及时地浇了浇蒸人的暑气,让我这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了一日的爽心清凉。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这一句写夏末初秋村舍周围的景色。远处有高耸的山,有葱茏的树木,近处有苍绿的翠竹,有小小的院落,还有鸣蝉、衰草和小池塘。这些物象组成了一幅清新、生动的农村画图。树林、青山、绿竹都是静物,有了蝉声,这些景物一下子热闹起来。一个“乱”字,让人仿佛听到了蝉声的此起彼伏,聒噪得让人有点心烦。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蝉鸣有点让人心烦,但是眼前一幕的情景,却让人心头一喜。白鸟“翻空”,透出孩子般的顽皮;荷花“照”水,俨然顾影自怜的女子。这一动一静,相映成趣。本来香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细细”一词,却将荷花的香味透过文字幽幽地飘散出来,清新淡雅,如缕不绝。蓝天、白鸟、绿水、红蕖,色彩明丽而协调,充满了活泼的生机。起先的心烦意乱也被鸟儿的顽皮、荷花的清香赶跑了,取而代之的是对自然的由衷的喜悦之情。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阵雨过后,天气清凉,词人手拄杖藜,在村口古城边,边散步边欣赏雨后风景。雨后的空气是清新的,让人心旷神怡,就连夕阳也有了人情味,似乎也在缓步跟随词人徘徊。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全词画龙点睛之笔。“殷勤”二字隐藏着词人无限的感慨,仿佛是在说:有谁还能想到我这几经贬谪的闲人呢?大概世人早已把我忘却了,唯有天公还想到我,为我降下一场微雨,让我享受这一日的爽心清凉。溽暑初褪,风气微凉,词人应该是舒适的,但“又得浮生一日凉”似乎又透着几丝不甘、几丝惆怅,让我们看到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隐者形象。“浮生”是一个带有佛教色彩的比喻。人生在世,就像在漫漫苦海中作短暂的浮游,不知何时命数一尽,便会径直沉下去,一沉到底,再无声息。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在生死面前,众生平等。人生有限愁无限,为乐当及时。苏轼说:“人生不过百年,索性笑他三万六千场,一日一笑,此生快哉!”如果生命的意义可以用快乐的次数或时长来衡量,那么活在当下、及时行乐便是最成功的生活方式。从容面对生活里的一切不如意,感恩并珍惜每一次的“浮生一日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