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审美赏析

 江山携手 2019-08-28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审美赏析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为苏轼被贬谪黄州时所作,也是苏轼当时乡间生活的真实写照。在整个词中,表现了苏轼雨后游赏的欢快,以及那种闲适的心境。全词如下: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上片写的是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的景色,属于环境描写。词人首先写道:“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乱”即“很多”的意思。意思是说,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高山耸入云端,而且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像绿色的屏障,把院墙隐藏起来了。而靠近院落的池塘,边上长满枯萎的衰草,有很多的蝉声,叫声不断。其中,这里,词人通过“断”、“隐”、“明”,把自然景物写得层次清楚。这两句词人描绘了自己身处的具体环境。

接着写道:“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芙蕖”是荷花的别名。“细细香”描写得颇为细腻,是说荷花散出的香味,不是扑鼻的浓烈香气,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这两句说,高远的天空中,时时看到白鸟飞上飞下,而在池塘中,满池荷花映照于绿水之中,散发出淡淡的芳香。这里,词人描绘出荷塘美景,显得清新淡雅,给人一种诗情画意之感。在艺术上,这里,词人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不但扩大了内容空间,而且提升了词作的审美境界。

接着过片写太阳西下时,词人手拄藜杖缓步游赏,以此表现了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词人写道:“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藜杖”即用藜树枝做的手杖。意思是说,手拄藜杖,来到村舍之外,在古城旁的小路上漫步,此时已是斜阳西下时候。这里,词人直接描写了雨后斜阳西下的温馨的环境,暗示了词人闲适的心境。这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所写的“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心境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苏轼所写的环境是温馨而自由的,是一幅难得的雨后夕阳图。于是,最后写道:“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殷勤”即情意深厚的意思。在此,词人借“殷勤”将上天拟人化,表现出了上天宽厚仁慈的情怀。“浮生”指短暂虚幻的人生。词人借此自指。我们要注意的是,此处的“浮生”的含义,化用《庄子·刻意》中的“其生若浮,其死若休”(意思是说,人生在世如浮萍一样飘荡,死了以后才会归于平静安然)句意。而在此,词人的意思是说,老天爷情意深厚,昨夜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得自己在短暂的人生中又度过了凉爽的一天。我们从苏轼的口吻可以感觉到,这最后两句恰好表现了词人的思想情怀。也就是说,最后两句不但表明了自己对上天的感激之情,以及“天人合一”的思想,而且也表现了雨后游赏的欢快所产生的自由自在的闲适心境。
  在艺术上,这首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注重描写,意义婉转。其次,动静结合,生动活泼。再次,多种修辞,形象生动;第四,注重对偶,意境开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