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幼儿园“小学化”的冷思考

 课程教学研究 2023-05-17 发布于浙江

      幼儿园“小学化”在学前教育界是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日前教育部发文叫停“小学化”,将此问题的论争推向了高潮。中国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题研究中心主任朱家雄说,谈幼儿园“小学化”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小学化”。有学者指出,幼儿园“小学化”有隐性的,有显性的。而幼儿园“小学化”到底想纠正幼儿教育中的什么问题,怎样避免幼儿园“小学化”,“小学化”的根源是什么?这是需要专家学者和一线的教师、家长们冷静思考、共同探究的问题。

什么是幼儿园“小学化”

    幼儿园“小学化”的话题由来已久,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有学者批评过此现象。什么是幼儿园“小学化”呢?

      教育部在日前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明确指出,对于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的,要坚决予以禁止。对于幼儿园布置幼儿完成小学内容家庭作业、组织小学内容有关考试测验的,要坚决予以纠正。针对幼儿园不能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脱离幼儿生活情景,以课堂集中授课方式为主组织安排一日活动;或以机械背诵、记忆、抄写、计算等方式进行知识技能性强化训练的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等等内容。此文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内容,都是“小学化”的表现。

      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幼儿园“小学化”的表现是什么呢?在幼儿园教学一线工作多年的江苏省特级教师、如皋市教师发展中心研训员姚亚云看来,幼儿园“小学化”的表现有,教学内容的“小学化”,比如100之内的加减,背诵唐诗,写字,学英语等。教学形式的“小学化”,比如以老师讲授为主,不让孩子在操作实践中学习,课桌椅的排放方式等。课程方式的“小学化”,比如以集体上课为主,游戏活动少,户外活动少。教学环境的“小学化”,比如游戏材料少,幼儿课程操作的材料少,等等。

     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专家和学者们对于“小学化”的理解有共识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刘华认为,幼儿园升小学让幼儿做大量的习题进行考试训练,幼儿园教师布置执笔的家庭作业,教孩子拼音等,这些都是“小学化”的表现。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教授曹能秀对笔者分享了她在一次调研中看到的景象。云南某地学前班附在了小学学校里面。学校的管理者把学前教育毕业的和性格活泼开朗的教师调到小学一年级,教一年级的孩子,让年龄大的没有受过学前教育正规教育的老师做学前班的老师。结果看到的景象是:一年级的教师把小学生带到操场上,跳民族舞,老师和学生都激情洋溢。而学前班的教室很安静,幼儿在一笔一画地学写字,有的笔画笔顺都不正确,老师并不管,只是看孩子最后写的字对不对。曹能秀认为,这种学前班的现象是幼儿园“小学化”的表现,

       但她对于幼儿园是否要有早期阅读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早期阅读不应该被看做是幼儿园“小学化”,幼儿,尤其是农村的幼儿在幼儿园里读绘本、以图画为主的书,不是“小学化”的现象。如果农村的孩子不在这个阶段做早期阅读,和城里孩子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幼儿园“小学化”现象需要辩证地看。

要识别隐性“小学化”

     幼儿园的“小学化”有显性的,容易识别,但并不是所有的“小学化”行为都这么明显,有的“小学化”是隐性的。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负责人史燕涛在日前举行的《2018两岸学前教育研讨会》上表示,对于3岁的幼儿,秋天他看到树叶变红,落了下来。幼儿就问家长,树叶为什么是红的。这位家长就给这个幼儿讲科学道理,叶绿素使得树叶变红,这显然不是3岁幼儿所要的答案。研究者认为,有关自然现象,这种超乎幼儿年龄理解力的回答,会抹杀孩子探究自然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这同样是“小学化”的表现。

      日前网上流传的一篇文章引发热议,1968年美国的一位母亲投诉幼儿园的教师,原因是这位教师教会了她孩子字母“0”,状告幼儿园破坏了孩子的想象力。“其实,对于有的字母和阿拉伯数字,不是说在幼儿园阶段一定不能教,教会了就一定破坏了孩子的想象力。“小学化”的识别和规避,和幼儿素质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紧密相关。”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纪红霞表示,有关阿拉伯数字,或者说1 1=2,引导幼儿对生活中、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探究,有时候1 1不等于2。如果直接教给孩子1 1等于2的答案,显然是一种拔苗助长的做法。有的幼儿写“3”,刚开始他可能也没有数学的概念,只是在画符号,幼儿怎么教,怎么学,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怎样才能不跨越幼儿的基本能力,这些和幼儿园的幼儿素质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有关。幼儿园制定科学的幼儿素质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来避免“小学化”现象。

多元化发展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不能等同于幼儿园教育。幼儿园的'小学化’和目前的社会文化密不可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张燕指出,发展幼儿教育可以是多元的,不要一刀切。

      对此观点曹能秀表示赞同,她也认为,杜绝“小学化”在目前的中国是不可能的。中国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背景,是“小学化”的根源所在。家长觉得,孩子学得知识越多,学历越高越好。中国的家长普遍感到焦虑,担心自己的孩子将来竞争不过别人家的孩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有的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就出现了“小学化”现象。

      怎样发展幼儿教育,可以从历史取经。张燕在文章《北京市街道幼儿园发展历程与反思》中谈到,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生育高峰期,为解决城市“入托难”的问题,北京市政府共计投资2.5亿元,为全市109所市立园和街道幼儿园进行了扩建。街道幼儿园突出特点是便利家长,有全托、日托、半日托等,服务项目多,早送晚接、照顾生命孩子等,受托对象有一半甚至三分之二来自低收入家庭等。发展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幼儿教育,可以是多元化的方式,在芬兰这样的发达国家,幼儿园入园率很低,大概20%。在中国,社区里还可以办家庭托儿所,对家长进行育儿指导、定期办家长读书会等。家庭育儿也是幼儿教育非常重要的部分。

     美国孟菲斯大学副教授薛烨认为,幼儿教育是很复杂的事情,教育不是考技术和成绩来衡量的,学什么,怎么学,学前教育界要一起探索,达成共识,共同解决“小学化”的问题。

刘亚力/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