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官屯

 映山红豆 2023-05-17 发布于山东

原创 于建才 滇海传奇 2020-06-03 08:45

18万字的《于官屯》记录着:中华古老的大地上,鲁西南这个消失的大野泽,孕育着中华文明,千万年来,勤劳的人民繁衍生息,时间到了父辈,为了儿女,依然把血汗毫不吝啬的散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故事就发生在我的记忆里----这里把开头和结尾手稿传递给您,如需要请您联系作者

于官屯

 

打开中国地图,用绣花针在菏泽这个点上扎一下,巨野县太平乡于官屯就在这个真眼的范围内,在中国历史上这里是中原地带,是齐鲁大地,相传齐王和鲁国国君会盟于此,今天会盟台还屹立于巨野县城和田桥之间,距离会盟台不到3公里的地方就是于官屯。

这个年代百度上的资料简介:于官屯村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于氏自登州府莱阳县望石乡房屋社土山前迁此建村,四千五百多人,于姓人占百分之九十,历史上名人辈出,明代有于锦、于若瀛父子均为进士,于锦官至贵州布政司,于若瀛官至都察院右都御使,清有京城侍卫使于虎臣,民国有陆军中将混成旅长于兴托,现有第二炮兵副司令于际训中将等等。可谓人杰地灵。

现在的于官屯发生翻天巨变,不只是人们的生活,还有自然环境,对于官方发布我也知之甚少,这里作为一个祖祖辈辈生活的人,记录的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我自己的于官屯。

因为龙固煤矿的开采,方圆几个村庄大部分已经搬迁,原来于官屯到邵海外婆家经过一个四里庄的村庄,因为其距离于官屯、邵海、纪庄都四里。2013年以后邵海、纪庄、四里庄都不复存在,大片的农田出现了塌陷区,被搬迁的人们被属地管理,归总一起。太平乡的于官屯、林屯、邬屯三个人口超过3000的村庄,因为煤价的逐年下降,搬迁的成本过高,至今没有搬离。

    故事就发生在于官屯,从2015年这年冬天展开。

也是造化弄人。2015年百年不遇的大雪覆盖整个鲁西南,冰冻灾害有选择的选择了于官屯。

于官屯这个将近5000人口的平原村子,在鲁西南菏泽市巨野县可谓是一个大村庄,村没有改居前,整个村只有一个生产队,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

大队部正堂里有于官屯家谱和老祖的挂相,一眼就可以看出,于官屯的来历可以上溯到明朝,从服饰来看,挂相上的人就在明朝做官,故事不从明朝开始,而是从现在开始。

于官屯从20年前就开始种果树,整个太平乡都种果树,慢慢的也蔓延到巨野县大部分地方,到2015年太平乡已有10几万亩的规模,于官屯更是家家户户有果园,户户家家忙果树,在没有其他的收成,果品为主的经济收入,可见果树的重要性,果树以红富士为主,每年都要到农历的10月底,很多都家庭都是迎着风霜雪雨把苹果摘到家,或者直接拉到街头的苹果贩子大车前排气长队,收获季节,进入于官屯满眼都是苹果,买苹果成了最为平常的事情。

山东的鲁西南的冬天下雪也很平常的事情,小时候,冬天,在雪地上奔跑嬉戏成了成人永远的回忆。

2015年冬天的这场大雪,刚下时,人们内心还在想,瑞雪兆丰年,但是和往年不一样的是在下雪之前凌冽的北风吹了两天,天昏地暗,气温达到零下十几度,平时这个时候也刮风,刮一天就停止或者开始下雨雪,人们还是按照往年的计划,也是等一下评估的价格是不是能上涨一点,能有一个好收成,所以接没有改变收苹果的计划,然而凤刮了两,等第二天的时候冯更大的恨过果实都北风吹下,果农顶着大风到地里一看红红的一地,要知道苹果落下来品相和价格 就会大大折扣,这个时候没有任何的征兆和思想准备的于官屯的果农很是心疼。但是为时已晚,还不到傍晚就飘起鹅毛大雪,这学一下就是三天,有苹果还没有来得及摘的人家,每天都会顶着风雪到自己家的果园里观察积雪和苹果的情况,但是突然而至的恶劣天气,让今年的于官屯每一个人都措手不及。

后来才知道这场冰冻雪灾成一条线的全部把灾难落在了于官屯,面南背北,土地相连的邬屯,南边一路之隔的林屯的果园都毫发无损,唯有于官屯的果园,很多早熟的品种毁灭性的打击,这个果树,这些因这些果树养家糊口的果农的收入和这些果树的寿命一样寿终正寝了。致使成片的树木死亡,成片的土地荒芜,很多人在没有心思把主要精力放在土地上了。

这场雪村子给村子里的人心里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但是这两个他人不知道,他们永远不知道自己失去生命以后的于官屯发生了什么,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我猜测他们回叙知道,他们的在天之灵正看着这一切,这些都是我猜测,我是个无神论者,所以不相信他们能看到,但是内心也不相信自己的无神论正确与否,所以矛盾的心理,最后还是相信他们能看得见于官屯发生的一切,因为他们自祖上以来从未离开过这个古老的村庄,只其中的老者还是于官屯果树的缔造者,年轻的人正是老者的儿子。

往年的这个时候这个老人会关注天气预报,比关心什么事情都要倾注,因为自己已经把自己的汗水散在自己的土地上56个年头了,更是因为自己的儿子从部队转业成了本地区城市里面的一名气象员。

发现有严寒天气,他会提醒街坊邻居,要把果树上的叶子全部要打掉,不然冰霜来了,没有自然掉落的叶子会结冰,等太阳出来冰雪融化,会把叶子上和树干上的水汽带走,这样本来可以御寒的果树会因为迅速脱水而死亡,这些话,从自己引进果树苗以来,他每年都说,但是,至今还没有发生过着未老人所说的树叶上的冰雪迅速融化会让果树死亡的事情,所以没有人把他的话当做一回事,因为大家知道这个人以前就在村集体的果园里看护于官屯村数百亩的果园,因为为人正直,死脑筋,得罪了很多人,因为这样还差点把自己的姓名丢掉,现在土地承包了,自己种植果树,以前的那些东西都过时了,这一点从这位老人几十年经营的果园就能看出来,因为他果园里种植的果树五花八门,什么早熟的,晚熟的,解放邻居土地果园种植比较早的就是听信了这个人说法,晚熟的品种中间种植了部分早熟的,称之为授粉。但是土地晚种植果树的人,果园里只有一种果树,要么是早熟的,要么是晚熟的,这样能成批 的售卖,减少了中间管理的成本,更容易管理,这个人因为自己的果园里什么都有,增加了苹果的管理,同时也分散了集中的产量,所以这些年来,这个家里没有更多的收入,因为四哥子女读书,反而使自己家里穷途四壁,现在两个当兵的儿子也没有改变家里的现状,还要自己的两个女儿读书,初中读完了就算了吧,还要读高中,读大学,哎,劳累也是活该!

老人的儿子都考上了军官,给了这个家庭很大的信息,也给了街坊邻居很长一段时间的羡慕,但是大雪的前四年,二儿子从离开部队的第二年,被查不来白血病,这重病,在这个小病拖大病抗的农村被视为是一种无药可救的瘟疫,并且这个家庭的结果也证明的大家的看法,至此,老人心里压力过重,再加上切实的没有钱未自己的儿子看病,仍然操劳在田间地头,用汗水血水换来儿子的医药费的想法让老人彻底的失去了生命,大雪的前三个年头,老人也被检查出来肝癌晚期,这一切好像天注定一样,读书传家在老人身上一直至死不渝。

老人和自己的儿子在大雪前的九月和十月前后被埋葬在自己的果园里。

这个老人就是于官屯的老党员于来均,享年65岁(身份证上的年岁),因为父母去世早,没有人知道他到底生平几何?是门口的刘奶奶一直坚信就是那一年那一月那一天生的,所以村里上户口就定位这个年月日,这个人就是我的父亲,一个一生任劳任怨,原来一心为集体为公家献身的老党员,为了儿女牺牲一切的老人,他是没有钱看病才死的,他是穷死的。

这时候5000多人的一个村子只有一个人自家做了很多用扫扫菜最柔软的不为做成扫把,准备雪一停,就去扫去苹果树上的积雪,大家都知道,霜是不影响苹果的收成的,小雪也无所谓,反而增加苹果的糖分和品相,增加价格也就增加了收成,而今年的反常让往年果农所想的时间不是问题,价格可以等,等大雪来之前把苹果收到家里就是没有问题的。谁知的,今年的这场雪真的比2014年来的早了整整半个月

大雪加上低温,如果雪停了,加上大大的太阳,阳光融化积雪的同时,需要吸收很多热泪,会把树干上的温度带着,现在晚熟的苹果树比如有果实的红富士,只要还有职业的受影响最大,如果能像城市里一样把果树上面在能覆盖上一些草或者其他御寒和遮挡积雪的东西会更好,及时树上没有果实也有必要这样做

要知道于官屯每家的果树就是他们是生命啊,全家人都指望每年的果实收成读书、盖房、娶妻、看病等。如果被毁了就全完了。并且农民没有农业保险的意识,偌大一个村庄,偌大一个群体,偌大的一个马上就要发生的巨大损失。很多人不是心急如焚就是麻木不仁。

这个在肚子自己一个人帮扫把的是一个70岁的老妇人,其实她 不应该被记住,就像亿万生活在片贫瘠土地上的农民种的一个,繁衍生息,很正常的事情,现在就是因为这里确实发生了什么,或者正在发生着什么,一个不起眼的老妇人被计入历史,然而,被计入历史的我们可以翻开史记录哪一个不是农成长起来或者农民成就的,伟大的共和国缔造者毛泽东主席就说过,人民创造了一切。

他就是邵秀平,一个只读过半年书的鲁西南菏泽市巨野县于官屯的一个刚刚失去丈夫和儿子的人,现在他患有高血压和轻微心脏病,3年前心脏做过一次手术,他的举动就是他死去的老伴于来均告诉他的,于来军一天没有上过学,但是他读过很多书,两个都50年代一个祖祖辈辈出生在于官屯,一个出生在距离于官屯10离地的邵海,取媒妁之约结婚到现在,妇人就是一个老妇人,一辈子没有离开过这片土地,最远的是去云南看望自己的儿子;丈夫于来军在村子里不是一个能人,确实一个人人皆知的老实人,老实的好人。

他是村里20年前引进果树的两个人之一,另一个人是于发勇,两个一起响应政府支农发展生产的号召,把苹果种子从烟台引进于官屯,不断在自己土地种植培育改良和嫁接,不断的发展和壮大,现在真个太平乡的果树90%以上的果树都是从他们两家买走的果树苗,果树苗经过二年生长,份果树的品种选优秀的果树枝条进行嫁接,然后嫁接好的称苹果树苗在再生长1-2年才可以出售,或者生长更长是时间才可以出售,无论生长多久买的价格都不会太好,何况嫁接的当年成功长成幼苗的几率不高,于发勇经过几年的经营家庭条件很快就改观了,日子过的不错。但是于来均因为孩子多,自己想一切办法共子女读书,把钱都花光了,在儿子要上大学或者现在家里债台高磊。

老妇人就按照死去的丈夫于来军告诉她的:“如果下雪了,一定先把苹果树上的雪和叶子去掉,这样如果保不住苹果,还能保住果树,下年还可以有收成”。门外大雪飞扬,她一个人在返修了有10多年的堂屋内一个年年到达、不紧不慢的棍榜扫把,其实自己家里的果树在老头子去世前都收的差不多了,因为家里现在只有他一个人,大女儿2012年济南是一个卫校毕业,在巨野县人民医院实习了一年,在家等了一年,年龄也打了,前年出嫁到20里以外巨野县城边的农村,外甥刚出生,有自己的家,有自己的事情,孝顺归孝顺也不能天天来家里陪着自己;小女儿吉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在外面找了三年工作,哥哥病种,前父亲病种,就回家来照顾父亲和家庭,去年考了临县郓城县一个边缘乡镇做中学老师,在这边大部分搬迁的地区,回趟家也不容易,先是从学校做城乡公家车到郓城转到巨野的中巴车,道具也会要么等城乡中巴,要不打黑车,要么骑车20公里回家。

......

........

........

........

........

.........

.......

....

...

..

.


现在父亲真的老了,因为肿瘤堵塞胆管,胆汁无法正常流进胃里进行消化,父亲每天不想吃饭,这样反复的恶性循环,使父亲的体制已经很弱了,体质弱抵抗力就不行,这样长期下去人就会一天天垮下来。

医生避开父亲,告诉我,晚期、肿瘤位置不适宜做手术,回家吧,和你父亲一样的很多检查出来就是晚期,很多都回家了。

回家吧?放弃?这是我自己的父亲。

子女无论怎么样,父亲永远一额不会放弃我们。

就这样就放弃父亲?

我不能哭,现在家里就我一个主心骨,虽然不能回来陪父亲,不更给父亲更多的照顾,但是我不能垮下来。

我问:“转移了没有”?

没有?

不能放弃,没有转移,就是希望。

父亲骨瘦如柴的坐在病床上,眼睛发黄满是血丝,好像比以前大了很多,在茫然的看着我们。

这双眼睛,我没有认真看过,以前,当兵之前,我总想摆脱父亲的约束,走自己的路,远离了父亲,现在也不能回来守护父亲。

父亲的眼睛从来没有这么茫然过,临死前我也没有陪伴父亲,也不知道父亲受了什么苦,也是这双眼睛,就没有闭上。

父亲的眼睛就像这冬天的巨野的天空,灰蒙蒙的,阳光在雾霾中一个发黄的白薀的不规则的圆圈,在天空时隐时现,听父亲说已经很多天没有见过真正的阳光了,雾气中像雨丝一样的粉尘飘浮着,天空还是像我上一次来的时候一样,整个鲁西南都是这样,这里的人好像已经习惯了,出门戴口罩,尽量不把衣物晾晒在室外。

我和妹妹商量,说到上海肝胆医院吧,妹妹就联系在上海打工的邻居,让其帮助挂号,同时我们买了去上海的车票,父亲还坚持做硬座,腊月里,硬座也不好卖,到上海必须到兖州转一趟车,我们就买了从巨野到兖州的硬座,从兖州到=上海的是硬卧,父亲一个人的。

大妹把家里的积蓄拿出来,我们两个一起凑了4万块,我知道这几年妹夫长年在外打工,他是一个很老实,很节俭的人,每月的工钱都如数交给妹妹,妹妹自己做主补贴了这个不幸的家,妹夫肯定是知道的,从来没有一点怨言,几个家庭及是这样默默的付出,与病魔和困难争斗,这个世界上这个家庭是最团结的家庭,就像2008年的“5.12”的中国,这个大家庭,没有团结,我们无法奋进,夜无法再奋进中强大。

大妹结婚,因为我在部队也没有陪嫁,和这个不善言语的妹夫只有一次交流,是在电话里,他说他打几年工,有点积蓄就回家来自己创业,这句话我记忆很深,因灾脑子里,他是一个有追求的人,也是一个顾家爱家的人,但是有什么办法,这个家庭用去了他大部分的积蓄。

和这个县医院的医生,无论成功与否,我们都想去试试,医生很同情我们,说好了从上海回来,我们还是住进这个医院,请给我么留好病床,在中国,因为家里的病人,我知道和去过很多大大小小的医院,医院无论大小,只要是正规的公办医院,病床都很紧张,都要排队,挂号排队、就诊排队、拿药排队、住院排队、出院排队、报销排队,能排上队也值得庆幸,因为还有很多人住不上院,挂不了专家号,一个病人进医院要有好几个人来陪护,不然操作起来很苦难。

作为一个父亲,我儿子住院,每一次都要我和妻在诺大的一个医院上窜下跳,还要打电话找熟人,不然没人平排队挂号,没人排队拿药、没人排队化验、没人排队办理住院、没人排队交钱,所以我在部队的时候,起义一个人到医院那种无奈和着急可想而知,大家都进过医院,大部分都没有高干病房,也没有专用通道,大部分偶读在焦虑和急切的心情下做的这一切。

弟弟病重四年,大部分都弟妹一个人陪着在医院,山东、天津、济南、北京很多医院,她一个是怎么坚持的? 我在问自己,这平凡而又伟大的妻子和母亲,作出一个怎样的牺牲和奉献,在1400多个日日夜夜,辛酸血泪,你能感觉和体会吗,

一个重病 的丈夫,嗷嗷待哺的孩子,这样一个家庭,经历了的苦难无法计算和丈量,无法用笔墨来描述,就像2014年长江沉船的哪一件,我到北京报社,当我向一个门卫说了弟弟的事情,他被感动的帮我联系了哪个很忙的记者,这个记者听了门卫的转述,当时就落了眼泪,并答应在北京电视台去采访和播出,帮我们筹款度日,在长江陈船的前一周,北京电视台去了当时海军总医院弟弟病房里对弟弟和弟妹进行了采访和呼吁,好心人和有能力的好心人救救这个频临崩溃的家里,救救这个生死相守的患难夫妻。

采访如期在长江沉船前两日连续播出,很多好心给弟妹打电话,也有好心人把善款交给弟妹,看到,听到这一对恩爱夫妻和这个不幸的家庭的现状,他们都为之动容。

我不是不同情长江沉船那些遇难者,多少家庭因为失去亲人而痛苦,人们很快转移了视线,播出对弟弟采访很快掩埋在对于长江沉船的关注中,我没有埋怨,我知道,那些生命肯定比一个人的生命要重要,。那些家庭肯定比一个家庭更重要,我和弟弟曾经都是一个军人,我们这个家庭一而因为出来两个军人二自豪,如果国家有难,我有机会的话,我会第一时间站出来,把自己的生命贡献给国家,因为我和弟弟都一致这样做。

父亲在上海肝胆医院也得到了于医生的无偿帮助,父亲回到家里延续了两年的生命,如果不是生活如此的压力,父亲现在都会健在,我恨我自己是一个无能的儿子,没有更多的能力来为家庭,为自己的亲生父亲做的更多,我在努力,我多么想把母亲接过来,尽尽孝心,现在母亲的推脱其实不说不想来,而是怕给我增加麻烦,在农村这种婆媳关系,母亲是考虑的,自己的儿子现在生活压力大,知子莫过于母,母亲对儿子的了解再清楚不过了就是不想增加儿子的压力。

作为父亲在子女承认之前,把子女抚养成人,这不只是法律规定的,这是人性,这就是爱的责任。

作为子女,自己不是无缘无故的出生和长大,对于父亲的的心血和汗水全部都给了子女,现在父亲老了,赡养老人,也不只是法律的约束,这同样也是人性。是必须这样做的,如果不尽人子的义务,连畜生都不如,羊羔和小鸟都知道反哺,何况是一个人。

我每天都在努力,让母亲放心的来儿子这里,是我最大的心愿和动力。

一个地方叫做家,于官屯就是我的家,曾经离开了你也是为了光宗耀祖,留下来更是把家建设的更幸福,驻足乐土,才是我们的目标。过去是到远方去寻找养家糊口的路,确无奈远方按不了家,从此便有了漂泊,有了乡愁,才有了春运,春节回家不很多应该都不是乡愁的颂歌,二是一种无奈的归途,祝愿所有人都一路平安,幸福就把家带在身边。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战略普惠于民,人民群众总体生活水不断的提升,,于官屯这个古代屯田留下来繁衍生息到今天的古老村庄,在中国发展新时代的浪潮中也不能甘于落后,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积极创新,勇于进取,寻找发家致富的道路,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回乡的路不在是无奈,而是追寻幸福的路。

以前总想着,功成名就时衣锦还乡,但是,这个世界很多时候,总不会心想事成,回家的路一直在脚下,我们成功的速度和孝敬父母的能力如果赶不上,父亲老去的速度,难道,我们就不回家了吗?在努力中常回家看看,世界很大,再大也没有父亲的胸怀博大,成功的路很长,长刀可以连接一边是父母,一边是子女,中间是我们。

于官屯用于在我们心里,要记住,中国的农民就像于官屯的农民一样,奋斗过,付出过,并且一代一代继续付出和奋斗着,这就是我要写的于官屯。

2018年2月   昆明  于建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