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的高铁整体是亏损的,并且在可以预见的短期内没有扭亏为盈的可能

 倦鸟依林 2023-05-17 发布于山西

  • 东风

  • 文章说的都是普通的道理,没什么问题,除了一条“不计成本的资本投入”。

    这个真没有,中国高铁恰恰极为重视成本,只不过我们降低成本的方法国外比较难学,就是超大规模的标准化构件制造。

看来你懂技术但是不懂经济,更不懂会计核算。人家说“中国高铁不计成本的资本投入”,一点没错。

实际上,人家的观点极有价值,不是你认为的“是普通道理”,其实他表达得还没到位。况且,即便是这些普通的道理,你的理解也太“普通”了。

中国的高铁,整体而言是亏损的,并且在可以预见的短期内没有扭亏为盈的可能。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较低的票价就是一个因素,这个不是主要的。因为票价上去之后,票卖得就少了。商务座上座率低就是如此。

主要原因仍然是,建设这个高铁系统需要巨大的资本投入。我没有查到权威的数据,有说四十万亿的,我估计不太靠谱,恐怕得把所有铁路相关的投资都算进去。还有说中国高铁负债六万亿的,我估计这个数字不会很离谱。具体数字不管了,知道几个要点就行:十几年来高铁总投资巨大,这个投资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于融资,最终会表现为中铁集团的负债。

高铁目前的运营情况如何呢?基本上每年亏损,少则四五百亿,多则上千亿。如果是目前这样的营收水平,高铁扭亏为盈短期无望。还有一个偿还债务的问题。这种大规模的基建项目,基本上是自建成投入运营后贷款开始计息,现在还没有进入还款期。这方面则是根本没有可用的数据,这应该是国家机密级别的信息。不过,用脚后跟想想也能知道,离开了国家政策各方面的大力扶持,高铁没戏。

纯粹从投资及会计核算角度,短期内高铁一塌糊涂,没有希望:大多数线路并不具备盈利的客流量。

很多人义愤填膺了:你真是个混蛋,简直不是中国人。骂得好,但你骂的不是我。

上面全是关于目前高铁商业运营的负面评价。然而,实际上我对中国高铁的总体评价是:它是中国政府最近二十年里在经济和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顶尖的成就之一,利国利民,我举双手赞成,给出最高评价。它是国家级的社会基础设施并且极具战略意义,不能单纯从商业角度衡量。即便不从商业角度衡量,因为涉及到政府开支和国有企业投资,既要考虑建设成本也要考虑经济效益,当然也要考虑社会效益。顺便说,很多地方政府以商业模式运作社会效益并不显著的当地基础设施项目,就难免本末倒置。

为什么?巨大的持续的社会效益,高铁对中国社会的带动是全方位的。这钱花得值,只要国家负担得起。能不能实现高铁盈利呢?有办法,能做到,但不是眼前。

好了,大家也了解我对高铁的态度了,那就回归正题:

问你一句,这是不是“不计成本的资本投入”?

理论上,如果运营不善,高铁长期亏损还贷无望也是有可能的,而且这个可能性并没小到可以忽略。即便如此,国家仍然会兜底。实际上,我估计国家对这种局面也不是没有认识和评估,这仍然立足上面说的“对中国社会全方位的持续带动作用”来评价。

中国是一个“巨型国家”,有高铁这样一个子系统,整个国家由此产生的运行效率提高是难以估量的。所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就是这意思。高铁的实际运行中,只要着力于精细化运营,减支增效即可。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发表于山东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