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箕子的《洪范九畴》

 博闻v强识 2023-05-17 发布于湖南

箕子是商王文丁的儿子,商王帝乙的弟弟,商王帝辛的叔父。与微子、比干,在殷商末年齐名,并称“殷末三仁”,在孔子《论语·微子》中曰:“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殷有三仁焉。”

《洪范九畴》的章节记录在《尚书》中,为《尚书·洪范》。《尚书》,最早书名为《书》,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本。《尚书》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其成书或传为春秋时儒生编撰,为传达儒家思想;或为之前书籍篇章的收集,难以考证出处。

现代一般解释到“五行”、“阴阳”、“八卦”等传统名词都会很生硬,因为不懂象数所想表达的意思,所以我们重新粗略翻译一遍。

《洪范九畴》原文:

武王胜殷,杀受,立武庚,以箕子归。作《洪范》。

武王推翻殷商统治,杀商纣王,立其子武庚,唤箕子回来(这会应该避难去了)。作《洪范》。

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王乃言曰:「呜呼!箕子。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攸叙。」

十三年,武王访箕子。问治国的道理。

箕子乃言曰:「我闻在昔,鲧堙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斁。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

答:听说过去大禹之父鲧治洪水,采用的“堵”的方式。“堙”就是堵,塞。这里的“五行”,自然是说的当时洪水的活动规律,泛滥规律。

背景资料:鲧是大禹的父亲,有崇部落的首领,曾经治理洪水长达九年,用在岸边设置河堤的障水法,缓解了中原泛滥的洪水,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劳苦功高。但水却越淹越高,历时九年未能彻底平息洪水灾祸,因此有了大禹治水。一说因鲧与尧之子丹朱、舜争部落联盟共主之位失败而被尧流放至羽山;一说是“尧令祝融杀鲧于羽山”,总之,鲧葬身于羽山,是一个悲剧色彩浓厚的治水英雄。

因为鲧最终没治理好洪水,导致了决堤,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箕子认为“天帝震怒”,不给“『洪范』九畴”这种高级的国家治理理念。等到鲧被流放而死,他的儿子禹继位,老天才赐予“『洪范』九畴”,用于治国安邦。

这里显然是箕子认为鲧没有办好事情,没有治理好洪水,所以也就没有领悟到治国安邦的妙计。而他的儿子大禹治理好了洪水,于是他的儿子有一套,肯定是领会到了治国安邦的计策,这种计策箕子称作“『洪范』九畴”,九畴跟上文的五行一样,指万事万物的规律。五行放在前文,那就是治水的规律。

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

“初一、次二、次三……次九”,自然是这个计策的顺序。不是初一要干嘛,初二又要干嘛……不是指这九天要干嘛。

1、由天象制定易数节点,万物分作“五行”大体规律。

2、当权者要依据事物运行的顺序,同时做好五件事,类比思维。既然是给君王提的治理国家的计策,当然是要君王去做的。下文有说是什么: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恭作肃,从作乂,明作哲,聪作谋,睿作圣。这些就不翻译了,反正是要君王有这些态度去做事。

3、接下来当然是农事了,农事可是大事,关乎到“能否吃饱饭”的问题,关乎国家百姓的存亡。先由象数分作“五行”规律,再细分作“八数”规律,即后面说的“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日宾,八曰师。大体是管理统筹国家粮食储备;管理统筹国家财务政策;管理国家祭祀大事;大体是:国计民生、司法治安、军事保卫、祭祀和宴宾等王政职能的分工。

4、“协用五纪”,当然是指“天文观测”,好比现代的天气预报。五祀: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历数。

5、皇极:皇建其有极。白话文: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那下文的一大段文字,实际上就是想表达的:国家治理,百姓的民生大计。无论哪个朝代都得做这些,就比如现代短视频的管理,不规范如何正“视听”?

6、“次六曰乂用三德”,“乂”的古意是相交的意思,看其字形就知道了。

箕子的《洪范九畴》

所以我们知道这里为什么用这个“乂”字,后文表达的“正直、刚柔、柔克”不就是这种含义吗?

前面五点不是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吗?那么以什么方式去执行这些政策呢?

那就得:正直、刚柔、柔克。对什么人用“刚”?什么人用“柔”?这个是君王的挑战。

7、“次七曰明用稽疑”:当君王对一件事情,一个政策拿不定主意时,怎么办呢?

后文提到了“卜筮”这种方式,当然不局限于此,还得听征询卿、士、庶人的意见,如果卜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就是“大同”,是为大吉。

8、“次八曰念用庶征”:君王如何知道自己的治理效果呢?“用庶征”。

后文提到:“庶征:曰雨,曰暘,曰燠,曰寒,曰风。曰时五者来备,各以其叙,庶草蕃庑”。

古人还是比较重天象显示的,古人认为风调雨顺、百姓安乐必定是有一个好的政策,好的君王,那么无异常自然气候,自然是百姓的作物丰收,能吃饱饭活下来。所以这里将气象与君王的功绩进行了挂钩。

9、“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那假如前面几条都做好了呢?那就呈现“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那假如前面没做好呢?那就呈现“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

从上文看,虽然短短一篇文章,实际上论述的道理并不简单。

后文就不用翻译了。

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二、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恭作肃,从作乂,明作哲,聪作谋,睿作圣。

三、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日宾,八曰师。

四、五祀: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历数。

五、皇极:皇建其有极。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惟时厥庶民于汝极。锡汝保极:凡厥庶民,无有淫朋,人无有比德,惟皇作极。凡厥庶民,有猷有为有守,汝则念之。不协于极,不罹于咎,皇则受之。而康而色,曰:『予攸好德。』汝则锡之福。时人斯其惟皇之极。无虐茕独而畏高明,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凡厥正人,既富方谷,汝弗能使有好于而家,时人斯其辜。于其无好德,汝虽锡之福,其作汝用咎。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尊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会其有极,归其有极。曰:皇,极之敷言,是彝是训,于帝其训,凡厥庶民,极之敷言,是训是行,以近天子之光。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

六、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平康,正直;强弗友,刚克;燮友,柔克。沈潜,刚克;高明,柔克。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凶于而国。人用侧颇僻,民用僭忒。

七、稽疑:择建立卜筮人,乃命十筮。曰雨,曰霁,曰蒙,曰驿,曰克,曰贞,曰悔,凡七。卜五,占用二,衍忒。立时人作卜筮,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身其康强,子孙其逢,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逆,庶民逆吉。卿士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庶民逆,吉。庶民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卿士逆,吉。汝则从,龟从,筮逆,卿士逆,庶民逆,作内吉,作外凶。龟筮共违于人,用静吉,用作凶。

八、庶征:曰雨,曰暘,曰燠,曰寒,曰风。曰时五者来备,各以其叙,庶草蕃庑。一极备,凶;一极无,凶。曰休征;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暘若;曰晰,时燠若;曰谋,时寒若;曰圣,时风若。曰咎征:曰狂,恒雨若;曰僭,恒暘若;曰豫,恒燠若;曰急,恒寒若;曰蒙,恒风若。曰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师尹惟日。岁月日时无易,百谷用成,乂用民,俊民用章,家用平康。日月岁时既易,百谷用不成,乂用昏不明,俊民用微,家用不宁。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九、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