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政涛丨建设高品质学校需要树立五种意识

 愚然楼 2023-05-17 发布于湖南
图片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 教育、科技、人才”统筹部署,凸显了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给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高品质学校正是学校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回应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美好期待的积极行动。在新的阶段,建设高品质学校要更注重“ 看天气,接地气”,树立五种意识。

第一是传承意识。学校的变革与发展是一个过程,高品质学校建设倡导提升品位与改进质量的交替循环,要求学校要基于前一阶段的发展争取新的突破。因而说传承是创新的前提,最理想的状态是老树上发新芽,开新花,结新果。建设高品质学校首先要注重优秀传统和典型经验的传承。从更大的范围来看,我们还要传承地方的风土人情,要展现中国文化的内涵,践行中国特色的教育。

第二是主张意识。学校要实现持续的、蓬勃的发展,要依靠清晰的、有生命力的主张。包括教育主张、育人主张、办学主张、文化主张,即要让全校师生对理想的教育实践、理想的人格品性、理想的学校样态、理想的文化氛围都有一个共识。主张鲜明,才能行动坚定,才能推动学校不断地走向高品质的境界。

第三是结构意识。学校改革是不同要素的综合融通,而非不同要素的累计叠加,如果只关注学校改革中的某一视角、维度、方面,就很容易丧失对改革整体的把握。因而结构性改革是当下学校改革的重要趋势。学校必须把各种主张与各方面的行动关联起来,把学校的改革与教师的发展关联起来,把课程、课堂与学生的生活关联起来,在成事中成人,在成人中成事,才能最终实现人和事的统一,促成真实的发展。

第四是前沿意识。校长作为领导者和管理者,要具备大视野和大格局,要准确把握趋势、了解前沿。其中又包括了几个方面的前沿:一是政策前沿,要把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吃准吃透,贯彻落实,例如在“ 双新”“ 双减”的背景下,在“ 教育数字化”战略的背景下,学校改革的方向要认清;二是研究前沿,要把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尽快地转化和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例如学习方式变革带来教学方式变革,学校要充分重视,及时跟进;三是实践前沿,要根据学校的定位和做法,找到改革的标杆,建立发展的参照系,看到先行者的探索,看到同行者的发现,从而挖掘自身的独特性,逐步建构优势,形成特色。

第五,学校走向高品质还必须树立贡献意识。学校要引导师生把个人的志趣、本校的发展与时代精神、国家的需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连接起来,为中国式的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图片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教育科学论坛。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中小学校长论坛尊重原创,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