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一哥王阳明》第三章 以日以年,上下求索对境起修

 语杨读书 2023-05-17 发布于江苏

对境起修
弘治十二年(1499年),王守仁28岁,考中进士,全国第十名。自此王阳明的时代到来。

王阳明上了一篇措辞激烈的奏疏。边陲之患正是惊醒陛下,革故鼎新,改弦易辙的时机到了。

王阳明提出八项措施供皇帝参考,内容涉及经济,政治和军事。

盛世危言
王阳明此刻人微言轻,奏折呈上去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

王阳明和普通人不同之处在于他能全面地把握事物的两面性,在自己偏激的时候立刻将心态调整到中间状态。

心学教会一件事,不要被自己一时的情绪左右,偏激永远是因为看得还不够多。

李梦阳为首倡导复古运动,而王阳明则认为需要从改造思想意识入手,树立求圣的志向以及远大的政治理想。

失望的王阳明告别政治,回家养病。

插图#网上图片

朱陆异同

王阳明计划斩断一切俗念,了却尘缘,魂归自然,但是却无法舍弃亲情。

心学被看作是儒家和道家的结合。

孟子的思想核心: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追求一种自然而然的心态,不妄为。

老子肯定追求目标,但是强调行动不要刻意和做作,心态要自然,学会主动放弃不可能改变的事物。心学中权变的智慧来源于此。


理学代表朱熹,理学要求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外在事物归纳总结多了,经验值攒够了,就升级了。

心学代表陆九渊,陆认为成圣之学是内在的感悟,与知识多寡,学问深浅并无直接联系,这也是后来王阳明“人人可成圣”的由来。

三个理学达人
坚持理学的人一般自律甚严,具有高洁的人格和凛然的正气,这些是超越常人之处。但是他们严于律己,更严于律人,薛瑄就是其中的代表。

最终薛瑄得罪权倾朝野的王振,被诬陷下狱,差点丢了性命。

曹鼐,此人宣德八年(1433年)的状元,深谙程朱之义,美色当前,坚强不屈。

人们对丘濬(明孝宗朝文渊阁大学士) 的恶语评价是“貌如卢杞心尤险;学比荆公性更偏”。

俞伯牙和钟子期
陈白沙早年从学于吴与弼,也遵从于朱圣人的教诲,到处格物,最终心与理不能融会贯通。

陈白沙是明代由朱转陆的第一人,是心学运动的先驱。

王阳明结识陈白沙的学生湛若水,作者将他们比喻为俞伯牙和钟子期,两人一见如故,一心都讲求身心之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