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春二月走苏州,观姑苏风情之八:无锡惠山寺

 zzz_0401 2023-05-17 发布于北京

上次说春秋吴国都城始在无锡梅里,后因阖闾(念河驴)雇了伍子胥为臣,伍子胥便在姑苏建了一座新城给阖闾做都。阖闾姓姬,名光。

再早的殷商时期,周氏部落的首领叫公亶父(念公旦父),相当于酋长,周氏,姬姓。他和太姜生有三个儿子,那时不讲究,他没把酋长之位传给老大“伯”,而是传给了老三“历”,因为排行老三,被称季历。老大称作泰伯,中国古代兄弟排行是泰、仲、季。泰伯未得父亲传位,为免兄弟反目,便远行江南蛮地避其弟季历,这个叫做“泰伯奔吴”。季历传位于“昌”,就是周文王姬昌;文王传位于“发”,就是武王姬发。周武王消灭商纣王,夺了天下,建立周朝。小说里是胜利之后姜子牙封神,现实历史上是武王封侯。武王给他爸爸的大伯泰伯在南蛮之地封了个吴王,吴都就是无锡梅里。

这虽是《史记》所说吴国是怎么来的,但不一定是史实,现在很多人研究后认为这是伍子胥编的故事。这个故事的核心是说吴国来自中原,是周氏姬姓正支血脉。吴国是怎么来的说不清楚了,吴国是怎么没的可是很清楚,那是被越王夫差给灭的。吴国从公元前1123年的泰伯开始,到夫差寻死的公元前473年,一共传了二十五代。

为什么伍子胥要在姑苏建新吴都城?因为姑苏离梅里很近,就在梅里东南方向六十里地。既然苏州距离无锡这么近,我肯定要去看看。我在苏州从驻地出发坐地铁,十几分钟就到苏州火车站。随便买一张最近车次火车票,再坐十几分钟火车就可以到无锡。到无锡下了火车,出租车到景点也不过十分钟。这一路比我在北京从家到天安门还近、还快。

我去无锡肯定不是要去梅里寻阖闾弃履,连夫差的姑苏台都断烟荒草令人愁了,阖闾的梅里就更是“繁华处,悄无睹,惟闻麋鹿呦呦”了。我要去看无锡的另一个很有名的地方,叫做惠山。那些惠山之景都集中在古老的惠山寺一带。看看惠山寺山门。

南北朝宋齐梁陈的刘宋时期,司徒府二把手湛挺和一把手不和,他就跑到世称历山的惠山东坡下这里结庐隐居。他把那个庐叫做历山草堂,还写了几句小诗:闭户守玄漠,无复车马迹。衰废归丘樊,岁寒见松柏。身惭睢阳老,名忝梁园客。习隐非朝市,追常在山泽。离离插天树,磊磊间云石。持此怡一生,伤哉驹度隙。湛挺去世后,他曾经的粉丝常来草堂凭吊。这些粉丝里有一个南齐大官江淹,写过好多诗,有才。江淹一夜里做梦,梦见写《游仙诗》的文豪郭璞来见,说是曾有一支笔在江淹手中,现在是来讨还的。江淹一摸怀中果有一支五色笔,便掏出递还。古人说其“尔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郎才尽”。这是成语“江郎才尽”的典故,从那时起,古惠山脚下这一带就成为文人常聚之地。

也不为什么,就有僧人跟着这些文人来了。他们占了历山草堂,改成了一座精舍,开始在此坐地修炼,妄图成佛。到南梁武帝萧衍的大同年间(公元537年左右),僧人们化缘在精舍里盖起一座大同殿,精舍改名法云禅院。唐小杜公牧之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法云禅院当是四百八十寺之一。周边满眼都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唐武宗李炎的会昌灭佛其间,法云禅院被毁。这唐武宗会昌五年下诏灭佛,第二年便就崩于长安大明宫中,享年三十三岁。此后有俗话说“人到三十三,破船过险滩”,唐武宗就没过去这个险滩。唐宣宗李忱接过武宗的印把子,怀疑武宗是因为灭佛而被佛祖招去说道说道,便在大中年间赶快重新恢复崇佛。法云禅院此时重建,扩大为惠山寺。这是惠山寺最早的历史,就说是唐大中四年(公元850年)吧,至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唐代惠山寺还留有一点痕迹,那是山门前的一座经幢,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经幢曾埋于地下多年,保存得还不错。但是经幢上的字已经全无痕迹了,据说当年刻的是《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说有善住天子和众天人天女出游行乐,夜闻天上有通知说他七天后将死,下地狱做牲畜。善住天子去求帝释天化解,帝释天便来到祇园精舍请佛祖保佑。佛祖给他说了这个《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善住天子诵经设供,终延寿转难,修成第146尊罗汉。

唐代的惠山寺已在元末战乱中被毁,明洪武年间再建。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战乱中,惠山寺又被毁。新中国逐渐重建惠山寺一部分建筑,直到2000年才开始大规模重建惠山寺,2004年完成。

上面那座经幢虽是唐代,但后面的山门是1954年重建的。山门的位置还是过去的位置,式样可已不是原来的式样了,现在这是一座仿清代山门。进了山门是由东向西的一条大路,大路两边有各式祠堂,什么年代的都有。看看这座。

这位邹公是北宋时期的邹浩,宋哲宗朝时在中书省做一个最小的官,叫做右正言,左正言都比他官大。到了宋徽宗朝时,渐升任兵部侍郎,却两次被发配岭南思过。邹浩卒于公元1111年,这个数字很巧妙,能卒于这一年不容易,这是北宋徽宗的政和元年。邹浩为官直言敢谏,后被赐谥号“忠”。邹氏在无锡算是一门望族,明万历年间有邹氏后人建起这座邹氏祠堂。有古代皇上御赐谥号,当然风光,便取名“邹忠公祠”,实为家庙。这祠堂最初不在这里,倒也离此不远。清康熙年间移建此处。按说邹氏宗祠应该建在当年族长家门外,可能借用了邹忠公名头,只好建到公共场所了。这邹氏后人不仅为先人盖了祠堂,还在祠堂不远处造了一座园子,叫做愚公谷,暗喻其祖愚忠不智。近年重修后,请了郭沫若先生题写园名。

这条大路还挺长,足有一站地,佛寺里像这样的大路真是非常罕见。大路走到头,见一座殿。

刚才看见的山门是拱券门,这座殿也是拱券门。拱券门是佛教禅宗寺院山门的标志,正宗的禅宗寺院山门应该是一座无梁殿,象征汉传佛教禅宗初始祖菩提达摩面壁十年的那座山洞。既然这座殿是山门内的第一座殿,那它就是天王殿呗。南方佛寺天王殿两侧通常没有钟鼓楼,这里也没有,但一边一根经幡柱是要有的。这座天王殿相当大,面阔有五间呐,前面开了三座拱券门。殿前有宽敞气派的垂带踏垛。你看门前那石物,上前看看仔细。

你看,这真是承露盘了,不是寒山寺大雄宝殿门前那样的出食台。

天王殿上面是灰瓦斗拱抬梁单檐歇山顶,砖雕脊墙,鳌鱼脊吻,火焰宝珠脊刹。戗脊上是仙人骑鸡领着四只脊兽,怎么又是双数?据说这仙人骑鸡是战国时期齐闵王的形象,就是那个著名的齐宣王之子。齐宣王爱乐,他的乐团里就混进去一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齐宣王之子登基做了齐闵王,他让乐团每人排队上台独奏,南郭先生只好怀抱烂竽掩面而逃。齐闵王好战,在苏秦的挑动下,他四面出击攻击别国,最后引起五国伐齐。燕国大将乐毅(念月异)打进齐都临淄,齐闵王走投无路,此时飞来一只凤凰,把齐闵王背去了卫国。他们说把齐闵王乘凤逃生的形象排在脊兽最头里,是取其“绝处逢生”之意,意思是房主人怎么都死不了。可齐闵王最后是四处流浪,终被楚将淖齿(念作孬齿)宰杀。

今天寺中似有法事,在此处即可听见舞台音响中播放的诵经声。进去天王殿看看。

天王殿当中佛龛上供的肯定是大肚弥勒佛。你看那个佛龛四角的木刻立柱,红色立柱上有一只金龙,这叫盘龙柱,等级很高的。这个还不是等级最高的,等级最高的是皇家建筑里的盘龙柱,龙爪有五趾。往上一看,这也是船篷顶,看来苏式建筑风格至少涵盖到了无锡。

天王殿后是标配的放生池,现在很难见有善人在此放生了。

行善之人通常是在这里放鱼,将鱼从锅里救出来带到这里放他一条生路,行善积德的意思。僧人则是在这里放龟。说唐代有一高僧,每日吃斋念佛,在寺里掘池放生,积德蛮多的。唐武宗李炎会昌灭佛时,前述高僧带众徒儿们乘舟南徙避难。途中忽遇狂风大作,舟即倾。众人更落于水中上下求索,扑腾不止,悲呼吾等善人谁知却止于此处,苦也。须臾间,水中现一巨龟,驮负众人至彼岸,如履平地。及登岸,高僧向巨龟致谢,口称阿弥陀佛。龟答曰:吾乃贵寺放生池中老龟也。自此,善人们更是放生不辍。

放生池上必要有一座石桥,这里是一座石板桥。桥下池中曾种金莲花,桥即称做“金莲桥”。此桥据考建于北宋末年,因为他们在石头上见到“懋德堂李府”字样,这是北宋末年抗金名将李纲。李纲祖居无锡,徽宗宣和年间任兵部侍郎,钦宗靖康初年做过宰相,主战派。靖康元年抗金获胜,后被主和派陷害遭贬。李纲任宰相时,此寺赐其为府。

过了金莲桥,前方是一座御碑亭。

这是一座苏式四角方亭,灰瓦嫩戗重檐歇山顶。御碑亭这种东东是清乾隆时期的特产,老乾喜欢到处题诗,然后就刻在石碑上盖这么一座亭子供起来。南方的御碑亭多是这种徽派小亭,北方多是红墙黄色琉璃瓦,民间称做“黄亭子”。惠山寺御碑亭里的石碑下没有叫做赑屃(念必泻)的驮碑龟,而是石刻碑座。碑帽上刻着“宸翰”,就是御笔的意思。碑正面是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第一次南巡时,老乾在惠山寺做的小诗:寄畅园中眺翠螺,入云抚树湿多罗。了知到处佛无住,信是名山僧占多。这最后一句有点小怨气,好山都被僧占了。后人便仿其意造出“好白菜都被猪拱了”。

乾隆二十二年第二次南巡时,老乾曾招来一位顾栋高座谈。顾栋高是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进士,授内阁中书,经学专家。经学就是四书五经中的五经之学,研究诗、书、礼、易和《春秋》的学问。顾栋高恃才倨傲,在雍正朝被免职遣送原籍无锡。乾隆元年招回朝中做国子监司业,就是国子监二把手。顾栋高以年老为由致仕又回家。老乾在无锡招来顾栋高,更授其国子监祭酒,就是国子监一把手。老乾和顾栋高座谈后,再游惠山寺,并又做小诗一首刻在这座碑的背面。

“九陇重寻惠山寺,梁溪遐忆大同年。可知色相非常住,惟有林泉镇自然”。老乾诗中“九陇”是指此惠山古时称历山,取意虞舜耕于历山。历山有九陇,或称九陇山。老乾的“九陇”还暗喻唐代茶叶产地之一的九陇山,在四川。他在此提九陇暗喻是有原因的,因为唐代茶圣陆羽曾经来此惠山寺烹茶品茗。“大同年”是指南朝梁武帝萧衍的大同年间,此地僧徒们盖起第一座佛殿“大同殿”。“林泉”是指寺边一眼著名的山泉。

古时的大同殿早已毁灭,大同殿遗址上后来盖起了大雄宝殿。惠山寺的大雄宝殿和别处不一样,它自己有独立的院子,院门额石上还刻着“大同殿”。

惠山寺建在惠山东麓,坐西朝东,顺山势逐级升高。所以你看大同殿门前有高台阶,院里的大雄宝殿便是高高在上。门前那棵大树是古银杏。惠山寺元末被毁后,有僧人普真纠集钱粮在明洪武元年重建,并自任住持。做为重建惠山寺纪念,普真在大同殿前种下这棵银杏。北宋诗人秦观的后代秦琳曾有诗赞曰:大同殿下绿苔滋,银杏浓阴覆石墀。笑指树头新结子,青青多在寄生枝。

大同殿前应该有左钟右鼓,左钟位置却是一座听松亭。

六角亭內撂下一块褐色大石,大石上面是平的。古人可以盘腿坐在石上听山林中松涛之声,现在游人或香客不能坐上去了,估计是怕造成拥挤致踩踏事故。大石前面有“聴松”二字,传说这是李白好友、唐代书法家李阳冰所书。李阳冰擅长秦篆,被称“李斯之后千古一人”。古人月下听松是相当文雅的勾当,李白即有“时游敬亭上,闲听松风眠。或弄宛溪月,虚舟信洄沿”。既然石上有字,文人来时便会驻足观看。听松二字如此富有诗意,后来的文人便纷纷留字和之。晚唐皮日休即有《惠山听松庵》一首。

此石本在大雄宝殿前,到了北宋徽宗政和年间,有人把它移到此处。这些人读过皮日休诗中“殿前日暮高风起,松子声声打石床”之句,把大石搬到此处松树下,是想离松树更近,以便听那松子落大石之声更真。他们有六个同伙,搬完大石还把此事著文刻在了“聴松”二字旁,现在已经模糊难辨。

听松亭占了大同殿左手位置,2000年重建惠山寺时,便把十字歇山顶的钟亭建在了右手。虽然这很不符合规矩,但也只能这样了。

看完了金莲桥、御碑,古银杏和听松石这些院外老物件,登门入院看看里面的惠山寺正殿。

明清式样大殿面阔五间,外有一圈檐廊,规模不小。明间和次间各开四扇六抹隔扇门,裙板上有蕃草花卉木刻。稍间实体墙,抹灰刷黄,翔龙镂空砖雕圆窗。

黄色粉墙和砖雕漏窗是江南寺庙特点。殿前有宽大的垂带踏垛,踏垛两边立着在寒山寺见过的出食台。

大殿上面是灰瓦斗拱抬梁重檐歇山顶,两层檐之间有窗,那这里就是有夹层,算作是伪楼。这座屋顶是前坡长后坡短,那就是让雨水都往前面流呗。南方多雨地区常见前坡长的屋顶,利于向外排雨水。北方少雨地区则是多有內坡长,向院内排雨水,然后在院子里挖一口集水井,收集雨水。在东南亚常见高脚屋,屋檐下有专门的雨水导流槽子,屋下装有收集雨水的不锈钢水罐,还有用便宜塑料水罐的。东南亚人不会挖井,所以只能吃这样的无根水。

砖雕脊墙,鳌鱼脊吻。正脊中央是砖雕蟠龙吐水,寓意遍洒甘泽,这是中华吉祥文化,与佛教无关。明代以后的非佛寺建筑正脊螭吻背上常插有天师许逊的宝剑,这里正脊鳌鱼脊吻身上为何却插着希腊神话中海神波塞冬的三叉戟?难不成这鳌鱼是波塞冬派来的救兵?我估计那是避雷针。

水戗脊上有仙人骑鸡领着六只脊兽,怎么还是双数?其实前面那应叫作仙人骑凤,但是它那个凤实在是太像大公鸡了。

看看大殿的檐廊。

红漆立柱,覆钵柱础。你看它檐上挂着一根莲花串,这个叫做雨链。过去的雨链相当于现在的排水管,让屋顶的水顺着雨链流下来,下面可以接一口缸存水救火;也可以接一条排水沟渠。你注意看那屋檐下有一条横着的水槽,雨水落到屋檐上,便顺着瓦当之间的滴水勾头流进下面的水槽,再顺着雨链流到地面。

上层檐下挂四片斗方“大雄寳殿”。看看下层檐。

明间檐下挂“梵宇慈雲”额匾,乾隆第二次南巡时所题。梵宇就是佛寺,唐代宋之问有“梵宇出三天,登临望八川”句。慈云是说佛之慈心广大,如云般覆盖世上众生。明间门上挂“大圆满觉”门匾。大圆满觉就是大圆觉,广大圆满的觉悟,佛之大智。宋代雪岩禅师有“绝毫绝厘,如山如岳。万里高飞,遥空一鹗。见不到处,天涯海角。智不及处,大圆满觉。西风萧条黄叶落,古殿深沈撼金铎,却悔当初赚行脚”。

进殿内看看。

是在做什么法事,我听不懂他们所诵何经。穿金缕红袈裟的是高僧,应该是本寺住持吧?茶褐色僧袍是禅宗僧人的日常服装。

大殿进深四间,明间中柱和后金柱之间做佛龛,减去明间中柱和前金柱做拜厅,还算宽大。贴金木刻须弥座上供木胎贴金释迦牟尼佛像。

这种脚心朝上盘腿坐姿叫做“结跏趺(念家夫)坐”,左腿压右腿叫做降魔坐。佛像两手姿势叫做手印,也有讲究。上面这尊佛像左手叫做“与愿印”,表示满足众生心愿;右手叫做“说法印”,说法破迷障。佛祖左右是两位老少徒弟,左手长者是大迦叶尊者,手持拂去烦恼的扇子;右手少者是阿难尊者,手执禅定印,表示心神安定。做法事的左钟右鼓是在大雄宝殿內。殿内挂满经幡,房顶上有彩绘莲花平棋天花,佛像上方是黑漆脱胎圆形藻井,前挂八角红漆贴金盘龙华盖。

我看完大雄宝殿出来,顺着侧檐廊下往殿后走,想看看大雄宝殿后面。

佛寺供佛有三世佛一说。一类是在天王殿供弥勒佛,大雄宝殿供三尊佛像,中间释迦牟尼佛,他的左手是东方药师佛,右手是西方弥陀佛,这是横三世佛。第二类是天王殿供弥勒佛,这是未来佛;大雄宝殿供释迦牟尼佛,这是现在佛;后殿供燃灯佛,这是过去佛。第二类是纵三世佛。惠山寺天王殿供弥勒佛,大雄宝殿供释迦牟尼佛,没有横三世佛。按说其应有一座后殿供燃灯佛,山西长治龙门寺就是这样的供纵三世佛布局,那是天台宗改禅宗寺院。

大雄宝殿身后有一眼“龍眼泉”。惠山有很多古泉,据考至古者即为此龙眼,乃南朝梁武帝大同三年盖大同殿时掘成。

大雄宝殿背后并无后殿影子,却是高台上的另一座院子。惠山寺内都是刷黄粉墙,上面那座院子却是刷白,说明它已不是寺院产业。院门上挂有“昭忠祠”门匾。此处过去曾是惠山寺院内,很有可能原有一座燃灯殿。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时期,李鸿章率淮军在此和太平军作战时,此处寺庙建筑被毁。战后,李鸿章代理江苏巡抚,在此建了昭忠祠,祭祀那些被太平军击毙的淮军兵丁。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下令禁止污蔑反抗满清的太平天国运动。这座昭忠祠此后改祀辛亥革命英烈。

回到大雄宝殿前,左手有一座旁门,那就是旁门左道呗。

门上额石写着“不二法门”。佛家所说的不二法门是说别看左右,直接入道,是不可言传的法门。引申是说独一无二的高招。从此旁门左道出去是明万历年间所建的一片左路建筑,清末被毁,近年重建。门上四个字是明代当年新进的进士邵宝所题。这是一个相当大的庭院,有一些附属殿堂,罗汉堂、地藏殿什么的。对面那黄白二层楼看着是阴阳二个世界。

那座黄楼门上挂着“五觀堂”,这是惠山话的斋堂,僧人食堂。五观不是耳鼻喉五官,而是佛家食存五观之意。一观“计功多少,量彼来处”,观自己功德有多少,是否配得上这碗饭;二观“醒己德行,全缺多减”,观自己德行是否配得上这碗饭;三观“防心显过,不过三毒”,防生坏心贪心;四观“正事良药,取济形苦”,把饭当做疗饥良药;五观“为成道业,世报非意”,为事业而吃,但不可吃饱。僧人餐前念的经就是这五观。那五观堂楼上肯定就是僧房了,可见有僧人奔向那方,黄色僧袍也是日常穿的。

左路庭院中最大的建筑是近年新建的大悲阁。

大悲阁下面的平台比大雄宝殿台基还高,前面是带折返的两截八字爬梯,平台四周有白石扶手栏杆。爬梯金刚墙上写着“西竺留痕”,西竺就是西方天竺国。明清风格的大悲阁是一座面阔三间的方阁,一层有一圈檐廊。二层是伪楼,只为增高内部空间,便于安放高大的佛像。上面是灰瓦斗栱抬梁单檐十字歇山顶,素面山花,挂木刻悬鱼。漏砖脊墙,正脊四只木雕金色鳌鱼脊吻,戗脊上有金色砖雕仙人骑鸡领着四只脊兽。

大悲阁通常供的是大慈大悲观音菩萨,这座大悲阁内供一尊香樟木雕贴金十一面千手观音像。上次说这个形象的观音像是密宗六观音之一,明代风格。我们在寒山寺寒拾殿佛龛背后见过,那里是一幅明代石刻。

惠山寺是坐西朝东,所以中路两边不能说还有东西两路,但左手为上还是没错的。左路是上面这些配套殿堂,右路则是僧人解闷儿去处,就是花园。从大雄宝殿右手一座门进去就是花园,进门是一座游廊。

有庭院、叠石假山和亭台。

还有闲屋可以落座。

这是花园正屋,檐下挂“与秋堂”纸匾。

明间后山墙横枋挂了一块乾隆御笔“顿還舊観”匾,难道老乾见过此处旧时景观?

墙上镶着几幅刻石,中间是老乾题跋《竹炉煮茶图》,两边是《晴竹》、《雨竹》,都是明代王绂(念王服)所作。王绂画竹堪称一绝,被称作墨竹明朝第一。

不过,这幅竹炉煮茶图已非王绂原作,是老乾找人依意重绘王绂图之局部,原图是一幅横轴。

传说明洪武年间有无锡官人王绂因病辞官回乡养病,他闲时常和老中医潘大夫去惠山寺找大和尚性海喝茶。一次,某竹匠见他们煮茶无美器,就下手给他们做了一只茶炉。这茶炉以石为胆,裹以细泥,竹编炉身,颇有古风神韵。古人无论煮酒还是烹茶,那炉都是重要的道具之一。唐小白即有“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诗句,当雪煮酒莫不快哉。

王绂三人得此竹炉,汲泉烹茶,更比嘬酒酣畅。王绂当即拔笔作山水图,挥斥方遒。画毕,兴未尽,乃附竹炉诗一首:僧馆高闲事事幽,竹编茶灶瀹清流。气蒸阳羡三春雨,声带湘江两岸秋。玉臼夜敲苍雪冷,翠瓯晴引碧云稠。禅翁托此重开社,若个知心是赵州。性海和尚收此竹炉、竹图并竹炉诗,当做至宝,凡有文人进寺烧香,他即引其入园饮茶赏图。大好风光下品茗观画已是诗意纷纷,文人当然也就欣然献墨,性海和尚便就积攒下不少文人墨迹。

建文年间,性海和尚将王绂煮茶图和竹炉诗,连带那些文人起哄文字一起装裱成一卷,这是最早的《竹炉煮茶图》。王绂原作在乾隆年间毁于一次大火,老乾令人重绘,并题诗。咸丰年间兵乱中,这些炉、图都已遗失。今墙上刻石应是依惠山寺所存刻本重制。正屋额匾“与秋堂”似应是“雨秋堂”,以和王绂竹炉诗中“气蒸阳羡三春雨,声带湘江两岸秋”句之意。老乾所言“顿还旧观”当然就是文人品茶旧观,当年他南巡时曾在此忆古人品新茶,就是玩旧瓶装新酒。

看完惠山寺,走回头路出了天王殿。大路两边却各有一座冲天牌楼门,左手曰“聴松”。

你别看这门前有修竹,其实里面是听松亭下的那片松林。

对面则是“観泉”。

我已惯闻那松,却还未见此泉。既然百闻不如一见,我不妨举手投足进此观泉门去窥窥。路边有一古灯。

于此时节,见此古灯,你会不会想起:“鸟啄花枝春已半,马谙苔径路犹层。茫茫世事归浮梦,寂寂禅心对古灯”。

沿此小路行尽,便见:

粉墙石门,额石上金字写着“二泉”,这是那眼“天下第二泉”。

泉亭后墙嵌几块刻石。

上面一块是元代赵孟頫书“天下第二泉”。赵孟頫的楷书称为赵楷,和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合称楷书四大家。下面一块是泉亭功德碑,有明万历修亭记和清雍正重修亭记,还有一篇清咸丰年间光禄寺卿宋晋的《天下第二泉说》。

上面图中可见八角和四角两池。那泉水最先流进八角池,再入方池,终入漪澜堂下一座大池。

你看那大池中吐水螭首已颇残破,那还是明弘治年间原物。

天下第二泉学名叫“惠山泉”,开凿于唐代宗李豫的大历元年(公元766年),至今已逾一千二百五十年。当时仅有上面的八角池和中间的四角池,宋代在方池下搭建茶馆和下池,明代在下池添螭首。

此泉出名全靠唐代茶圣陆羽。在陆羽之前,古人并不懂品茶。那时的茶就是一味药,叫做“荼”,《神农本草》中已有“荼”。《诗经·出其东门》有“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出其闉阇(念殷都,瓮城门),有女如荼”。这是说遍地都是美女。陆羽把茶从荼里择了出来,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陆羽到处采茶品之,对各种茶有各种评价,所以被称“茶圣”。他不仅评茶,还给烹茶之水评级排座次。他向全天下推荐十大名泉,第一是庐山谷帘泉,第二便是这眼惠山泉。这十大名泉里,庐山占有三眼。陆羽来惠山,游历惠山寺时发现惠山泉。他还曾做一篇《游惠山寺记》,其中有:“梁大同中,有青莲花育于此山,因以古华山精舍,为慧山寺,寺在无锡县西七里。寺前有曲水亭,其水九曲。寺中有方池,岁集山姬野妇,缥纱涤缕。池上有大同殿,以梁大同年置,因名之”。

陆羽兴起饮茶之后,宋代在惠山泉前建了大池和茶馆,便有文人来此消费。北宋苏大哥几次去杭州赴任都曾路过惠山,免不了在此以茶当酒。并做茶后诗《惠山登顶望太湖》,云: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惠山因有九条山脊,古称九龙山,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九陇山。东坡诗中所言孙登乃东晋著名隐士,于苏门山掘窟而居。苏门山中有百泉,汇于山下结百泉湖。诗中还提到松声,声漫半岭传万壑。

我也坐进这漪澜堂消费了一碗二泉水沏碧螺春,并未咂出其味甚甘。恐怕如今之泉水已异于古泉,且明前新茶亦还未下。

文人虽有以茶会友咏诗会,却也有独自一人啜吟时。北宋时有一位王禹偁(念王雨称),苏大哥曾为其画像点赞作序,言“以雄风直道独立当世,耿然如秋霜夏日”。宋太宗赵炅(赵光义)太平兴国年间,王禹偁赴苏州上任时曾过无锡,进惠山寺饮茶至夜。作有一诗:甃石封苔百尺深,试茶尝味少知音。唯余半夜泉中月,留得先生一片心。诗中所说“泉中月”是说夜色中圆月落于二泉大池所现之景,即是著名的二泉映月。

民国年间,无锡盲道阿炳有一首二胡曲,后被起名为《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有一个短小、沉静的引子,之后是深沉哀怨的第一主题和明快悠扬的第二主题。二段主题之后是五段变奏,每段变奏都有一个小高潮,最后在第五变奏推动情绪达到全曲高潮。五段变奏之后是一个尾声,尾声重现了二个主题,引导情绪从高潮逐渐下降,最终结束在和引子相同的沉静中。

这首二胡曲是中国民族曲调和旋律,就是宫商调式,终止在宫商角徵羽(念宫商觉之羽)的“徵(So)”音,这是中国民族调式的徵调式。但是它却包含了典型的西方音乐元素,结构非常严谨,引子和尾声情绪一致。第一主题是宫调式,第二主题回到徵调式,两个主题不仅有调式变化,还有强烈的情绪对比。主题与变奏在民族音乐中常见,比如《梅花三弄》,但《二泉映月》的每段变奏都有一个小高潮,逐步推高情绪至最强,充满动力。主题是五声宫商,变奏中却出现半音,叫做“变徵(降So)”。这个变徵是雅乐七声才有,雅乐是古代皇家祭祀、典礼所用,民间较少用。

《二泉映月》来自最底层的民间艺人,却有最现代的曲式结构,令人叹为观止。《二泉映月》有很多改编曲,我最喜欢的是吴祖强改编的弦乐合奏。1978年,小泽征尔在首体指挥中央乐团演奏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还有这首《弦乐合奏二泉映月》,我手上还有这次演出的录音唱片。小泽征尔虽然是东方人,但仅靠读谱还是对《二泉映月》理解不到位。即使这样,这首弦乐合奏已经很震撼了。第二天,小泽征尔在中央音乐学院听了一位女学生用二胡拉的《二泉映月》,当场潸然泪下,说“这种音乐,只能跪下来听”。并说如果事先听了这段二胡,头天晚上绝对不敢在首体演出这首曲子。

惠山泉漪澜堂侧院墙上有许多刻石,多是名人字迹。看看这个,清代书法家王澍所题,这个算是名人手迹。

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无锡县令重修漪澜堂功德碑,这个不算名人手迹。

看看泉亭墙上赵孟頫“天下第二泉”和其下重刻记。

子昂当年所题“天下第二泉”木匾流入民间后失传,后有王澍于清雍正年间重书“天下第二泉”。陆羽评泉、东坡题诗和王澍题字此后被称惠山泉三绝。清嘉庆年间,子昂匾重现,时人便重新摹刻于泉亭壁上。此后,那惠山泉三绝便渐少提及。

泉亭左手高台阶上有一座大门。

门上有匾“竹爐山房”,这是惠山寺花园的正门,它里面和那座与秋堂是相通的。

像寒山寺一样,惠山寺也是个很有文化的地方,最初在此结庐隐居的南朝湛挺即是诗人。他那好友江淹也很有才,虽最终江郎才尽,但也是史上留有一笔。南朝寺庙大起时,此庐成寺,又有大同殿起,被杜牧归于“南朝四百八十寺”的烟雨楼台中。唐代茶艺初发时,就有陆羽来此评论山泉之妙,又有王绂来此围炉烹茶,挥笔作画。北宋年间,东坡先生携弟子秦观在此雅诗三弄;又依泉听松赏月。更有书法大家赵孟頫、王澍留下墨宝。这惠山寺既然恁有文化内涵,那位最爱附庸汉文化风雅的弘历老兄当然不会落下如此高尚之处,凡南巡便必过此寺住跸,题字作诗一通,表示自己是中华文化的疯雅传人。清灭后,别看阿炳就是无锡的一个下里巴人,却在惠山作出《二泉映月》这放之四海而皆喊好的佳音,绝对不输那些阳春白雪和高山流水。

惠山寺非常值得看,正是:走泰伯旧城,游惠山怀古。读前人华章,赏再造金庑。大同前听松,二泉下茗煮。进寺未拜佛,却是瞻古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