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苑〕字款定窑瓷器

 荣纳堂 2023-05-18 发布于天津

2023年5月30日的香港佳士得「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专场上将出现一件颇为有意思的器物:

北宋 定窑鼓形盖盒  “苑”字楷书刻款 

北宋 定窑鼓形盖盒 “苑”字楷书刻款 ;2023年5月香港佳士得

估价:HKD1,000,000 - 1,500,000 

根据官网给到的器物说明:本盒底部阴刻“苑”一字,有可能是宋代少府监“后苑”的简称,从而推测这件定窑盖盒很有可能是宋代宫廷器物,目前暂未见其他刻“苑”款的定窑器物

所以今天我们就从这件带“苑”字款的定窑盖盒说起,聊聊:

  1. 宋代的“后苑”是什么?

  2. 除了“苑”字款,定窑器物上还能见到哪些官用刻款?

  3. 这些刻字款的定窑跟“官窑”概念有什么区别?

1.

宋代的「后苑」是什么?

根据《宋史·职官五》记载:“少府监旧制,判监事一人。以朝官充。凡进御器玩、后妃服饰、雕文错彩工巧之事,分隶文思院、后苑造作所。”

可见「后苑」在宋代的职能相当于掌管宫廷生活所需的内廷官署,并负责“御器玩”等御用器物的供应。

也有另一种说法,认为“苑”指的是宋代皇家园林,带「苑」字款的器物则推测为宫廷园林所用。

不管如何,基本上可以确定的是,「苑」字款大概率与宋代宫用/官用器物有关。

最有力的一处佐证就要属2009年从原杭州东南化工厂厂址出土的大量南宋瓷片标本中,也有刻“苑”及 “后苑”款的越窑瓷片

南宋越窑「苑」字款 /「后苑」款

原杭州东南化工厂厂址(南宋临安城都亭驿遗址)出土

经考证,该地点为南宋临安城都亭驿位置所在。

都亭驿,相当于今天的国宾馆、招待所,一般用来接待各类使节,北宋时就已有设立。

除却外交使节可在此住宿外,外地的大将、大臣初来京城,也可住在都亭驿。

《 咸淳临安志》中的南宋皇城

红色方框为【都亭驿】

那么从此处出土的瓷器大概率是为南宋政府机构使用

除却「苑」字款、后苑字款外,当时出土的越窑瓷片中还有“御厨”、“殿”、“贵妃”、“慈宁殿”等字款

“御厨”刻款

“殿”刻款 

“贵妃”刻款 +“慈宁殿”刻款

2.

除了「苑」字款,

还能见到什么刻款的定窑

除却越窑瓷片外,南宋临安城都亭驿遗址还出土了不少定窑残片,其中就有少量刻款瓷片,比如“殿”、“尚药局”字款等

「殿」字款

“尚药局”刻款

根据《宋史·职官志》记载,尚药局属于殿中省门下,负责“掌和剂诊候之事”。这说明在南宋时期,即便皇室已经南迁,作为北方窑口出品的定窑器物,也依旧会被官府、宫廷采购所用。

南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几次提到宫廷用品中有定窑瓷器: 

二日,宫中排办挑菜御宴......后妃、皇子、贵主、婕妤及都知等,皆有赏无罚。以次每斛十号,五红字为赏,五黑字为罚。上赏则成号真珠、玉柸、金器、北珠、篦环、珠翠、领抹,次亦铤银、酒器、冠镯、翠花、缎帛、龙涎、御扇、笔墨、官窑、定器之类

南宋定窑残件

原杭州东南化工厂厂址(南宋临安城都亭驿遗址)出土

其实根据目前出土以及传世的资料来看,在整个宋代,相对其他窑口来说,定窑白瓷为官府、宫廷所用的数量应该是最多的。 

我们可以从一些与官府、宫廷相关的刻款器物来佐证这一点。

比如,台北故宫有北宋“官”字款定窑器物。

北宋定窑白瓷莲瓣碗 底刻「官」款

台北故宫藏

定州博物馆也藏有1969年从定县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的北宋「官」字款器物。

北宋定窑金装口“官”款洗

定州博物馆藏

北宋定窑金装口“官”款盘

定州博物馆藏

大英博物馆也藏一件定窑碗和一件定窑盘,均底刻“华苑”款。

北宋定窑白瓷刻花碗 华苑款

大英博物馆藏

北宋定窑白瓷盘 华苑款

大英博物馆藏

冯先铭主编的《中国陶瓷·定窑》中也收录了两张定窑瓷器的「奉华」铭拓片,左图应为故宫博物院收藏。

北宋定窑瓷器「奉华」铭拓片

《中国陶瓷·定窑》

3.

它们跟“官窑”有什么区别?

一直以来会有人将定窑这种刻「官」字款的器物跟「官窑」混淆,所以在文章的最后我们来厘清一下这两个概念。

首先官字款不是“官窑”的代名词

“官”字不是“官窑”之义关于“官”字的确切含义,王光尧在《中国古代官窑制度》一书中解释过:可能更接近于是为了区分官用瓷器与一般民用瓷器的标志,也即官物的标志

其次早在唐代,其实就已经出现带「官」字款的定窑器物。

根据王光尧先生的推测,这可能跟唐代的「贡赋制度」有关,瓷器是可以被地方州府购买后作为应纳赋税的一部分进贡给中央的,这就是唐代的贡瓷。

而被作为贡瓷的瓷器,就会被特刻划”官”字,以示区别。这种贡赋制度也基本上被五代、宋代所采纳,这也是为什么可以继续在五代、宋代的定窑器物中找到“官”字刻款。

五代定窑白釉“官”字款碗 | 故宫博物院藏

关于“官”字的含义,学者权奎山在《关于唐宋瓷器上的“官”和“新官”字款问题》一文中则有不同看法,他认为:“官”字很有可能是当时官府机构光禄寺下属的太官属的简称

那么“官”刻款就很有可能是官府机构“太官属”专门向定窑定烧的瓷器。

这一说法其实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像前文提到的“苑”、“尚药局”字款等,也可按此思路去理解,是为定烧单位的标识

根据文献记载,不只是定窑,唐宋时期的越窑、邢窑、耀州窑、河南窑也都为中央烧造过官用瓷器。

我们也可以在这些地方窑口的器物身上找到除却“官”字款外的刻款,比如在前文就提到过的越窑的苑”、 “后苑”、“御厨”等,还有邢窑的“大盈”,这里的“大盈”大概率指的是唐代的“大盈库”,是为内廷下设的皇帝私库。

唐 河北邢窑“大盈”字款残片

但不管如何,我们都可以透过这些刻字款,看到唐宋时期的地方窑口是如何与中央政府互动的鲜明路径。

在某种程度上看,这种对地方窑口的管理方法,也是在为之后真正的“官窑”制度打下基础。

同样的,穿过这条微观的、反映在瓷器身上的草灰蛇线,我们还能看到千年来地方与中央之间的权力关系是如何博弈与变化的。

就像我常说的,器物才是最诚实的历史记录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