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天,赴一场非遗的“武林大会”

 cxag 2023-05-18 发布于北京


上海开埠后,外来的近代体育和本土的传统体育在此相遇、碰撞、融合,形成了许多独具地区特色、富有海派体育风貌的文化遗产。它们是活的瑰宝,为这座城市注入独特的文化气韵和生命搏动。
从5月18日起,由上海市体育宣传教育中心、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主办的“尚武·承文·传艺”体荟非遗主题展在上海体育博物馆拉开帷幕,展览将持续3个月。
图片

本次展览以体育文化为纽带,从融合体育、养生、民俗、表演等方面的“大体育”视角,瑰集了精武体育、绵拳、卢氏心意拳、太极拳、浦东调龙灯、滚灯、手狮舞、耍石担石锁等19个上海的国家级和市级非遗项目。

其中,咱们就来讲讲独特的上海绵拳

图片

绵拳

绵拳,柔似棉花,连绵不断。同时劲力寓于其中,得势则刚。宋代时就有记载,相传为一僧人所创,后有一习绵拳者救了宋代的某一皇帝而御赐一匾称为“神拳”,因此被称为“神拳”和“江湖黑拳”,可惜绵拳拳谱《丝白巾》已经佚亡,传承历史已无从以考。

根据上海绵拳代表人物孙长根、孙宝庆的讲述,最早在上海进行绵拳传授的人是孙福海的师父孟光银。在清末民初武术名家吴志青所著的《太极正宗》中收录的《向恺然先生练太极拳之经验》一文中,详细地讲到了孟光银学绵拳的经过。

图片


孟光银原为清朝同治、光绪年间沧州顺德镖局的镖师,主要在山东、河南两地走镖,颇有名声。一日携镖投宿,与友论武,被一皓发行商老翁讥笑。孟不忿之下与其论武,甫一交手,手脚如被蛛网缠身,有力无所施,方知遇到高手,当场跪请拜师,后放弃镖业,随老翁行商习武。1920年前后,孟光银来到上海,成为富商李瑞九的拳术教师。50年代初,迁至兰桂坊开始教授绵拳。孙福海作为孟光银最早的弟子之一,深得其真传,并且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形成了符合上海地域文化的绵拳。

绵拳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兰桂坊”绵拳武术俱乐部

解放前,上海绵拳在上海杨树浦区“兰桂坊”(现为兰州路857弄)教授。在这块上海绵拳的发源地上,近年来又成立了上海兰桂坊绵拳武术俱乐部。2010年,兰桂坊绵拳武术俱乐部荣获浙江国际传统武术比赛最佳运动队称号,并多次在国际比赛中获奖。


海绵拳是一种均速柔和,圆活连贯,刚柔相济的拳术。它的运动柔似棉花,形意相随,连绵不断,动作运行处处为弧形,同时劲力寓于其中,舒展沉实,得势则刚学习过程强调内外功兼修,具有外柔内刚,注重技击;近靠远打,后发制人;下盘稳固,力由腰发;呼吸自然,收放自如;功法架子,内外兼修等特点,是上海地区独具特色的传统武术拳种之一。自20世纪20年代传入上海,一直保留着传统古拳法的优点,是一种珍贵的能用于实战的传统拳种,更是中华武术中的一块瑰宝。目前,绵拳已被列为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

图片

绵拳贴靠盘打:沉肩击胸肘

绵拳在上海发展传承已经历经百年时间,在这个漫长的时期中,习武已经从走南闯北的傍身技能成为了全民津津乐道、提高身体素质、修炼人格品德的文化活动形式之一。上海绵拳也已经走进学校,在学校中开展传承普及活动,用自身映射出的武德光辉在中小学教育中发挥作用。

图片

绽放吧,国之少年

更多“上海体育博物馆武林大会”中的精彩非遗故事就不多剧透啦,期待你来发现!

图片

“尚武·承文·传艺”体荟非遗主题展

展览时间:2023年5月18日至8月31日

展陈地点:上海体育博物馆第四展厅(南京西路150号)

开馆时间:每周二至周日(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上午9:30-11:30(11:00停止检票);下午14:00-16:30(16:00停止检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