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情绪一个出口,与这个世界和解(体质养生系列之:气郁体质)

 简单医行 2023-05-18 发布于云南

传播中医,人人自医

中医八纲辨证: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气郁体质:是指由于长期精神刺激,或情志抑郁,或体内阴阳失调,稍有情志刺激则易致气郁而发病,且病变反复发生的体质。表现: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面色时有潮红,纳差,舌质偏红或有瘀点,脉弦或沉涩不畅,或见胸腹胀满,嗳气频繁,纳食不化,或见心烦失眠。

-----摘自《中医基础理论》

气机在体内的流动,犹如空气之流动,地气上升,形成云朵,再天气下降,成雨成露,滋润大地,往复循环,周而复始,始终是在运动中。试想如果空气凝滞不动,人在其中,必然压抑憋闷。

气郁即体内气机郁滞,气机郁滞则脏腑功能受到影响,以肝气郁结、肺失宣降、脾胃气滞最为常见。

比如肝气郁滞主要症状是胁肋胀痛、情志抑郁;

肺的主要功能是宣发肃降,肺气郁滞就会出现肺不宣发,导致皮肤干燥,肺不肃降就会肺气上逆而出现咳嗽,甚至大便不通;

脾主升清,脾气郁滞就会出现头晕,胃主降浊,胃气郁滞则胃排空受阻,就会出现胃胀甚至胃痛等等。


肺失宣降多因外邪,多以感冒咳嗽等形式出现,易得也易除。只是气郁体质之人,整体气机不够畅达,比较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也比正常人难康复一些。

肝气郁结则跟情志关系最大,一个人如果在遭遇到突然的打击后无法自拔,或者长期郁郁寡欢生闷气,则慢慢形成气郁体质。

肝之所以如此受制于情绪,是因为肝在五行中属木,木喜条达,植物喜欢无拘无束的环境,不管是土壤还是空间,只要有了约束,它便生长不好。

由此我们可以想象,现在很多孩子为什么也肝郁了,是不是家庭给了他太多的限制太多的压力呢?你或许懂得养植物的方法,却忽略了对身体气机的维护。

肝气郁结日久还会化火,因为气滞之处便是气拥堵之处,气有余便为火。通常可见头目胀痛、口干咽痛、眼干眼涩、视物模糊等,就是平常所谓的上火。

妇女最易肝气郁结,表现出胁肋胀满、乳腺结节、月经不调等症状。

肝属木,脾属土,在五行中木克土,因此肝气郁结还会导致脾胃之气郁滞,出现不思饮食、消化不良等症状。气得吃不下饭,就是这个意思。

另外,脾胃气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思虑过度,中医认为思伤脾。这个不是肝郁导致的,这里顺便提一下,以此明白吃不下饭的原因也是很多的。


气郁体质是比较容易长各种包块的,因为气堵住经络,会形成包块,尤其是肝经循行的路线上:堵在喉咙就是甲状腺结节,堵在乳腺就是乳腺结节,堵在了子宫,那就是子宫肌瘤,肺气郁结则为肺结节,还有肝囊肿、肾囊肿、卵巢囊肿等一系列囊肿。

包块囊肿其实就是气、瘀血、痰湿凝结而成。不同的是纯粹由气形成的包块,一般位置不固定,比较容易消散,而一旦加入了淤血和痰湿的话,位置就会固定,而且不容易消散。

需要说明的是,气郁体质和血瘀体质,经常同时存在。因为气滞和血瘀相互影响,气滞会引起血瘀,血瘀也会引起气滞。

简单理解就是:身体某个部位磕了碰了,一方面会出现青紫斑块,另一方面还会肿胀,青紫就是瘀血,肿胀就是气滞。

瘀血的疼痛是刺痛,气滞的疼痛是胀痛,所以当身体内部出现这两种不同的疼痛时,可以反推某脏器的气滞和血瘀情况,或者整个身体体质的气滞和血瘀情况。


 

气郁体质的养生要点:

饮食方面:

清淡饮食,多吃蔬菜,少吃肥甘厚味(比如肥肉、甜品、牛奶、糯米制品等)。参考瘀血体质的饮食特点,另外多吃能够理气行气的食物,如萝卜、丝瓜、莲藕、佛手瓜、无花果、山楂、柑橘类等,经常喝玫瑰花、茉莉花等花茶,因为花香能够行气解郁。

生活起居: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不熬夜。特别要注意调节情绪,多学习传统文化,清心寡欲,多行善举。坚持晚上泡脚,泡到微微出汗,促进气血循环,提高睡眠质量。气郁体质多有睡眠障碍,可以借助一些穴位按摩法帮助睡眠。

运动方面:

适量运动,让气血动起来,有利于调节情绪,疏解郁滞的气机。

药物调理(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调理气机可以从日常做起,逍遥丸是最常用的疏肝解郁中成药,可以适当吃一段时间,如果有肝郁化火的症状,则选择加味逍遥丸。凡含有柴胡、香附、木香、郁金、枳壳、桔梗等成分的都是最常用的理气解郁药。著名的颠倒木金散,由木香和郁金两味药组成,在此基础上加减变化,可以治疗很多气逆气乱之症。针对脾胃气滞的木香顺气丸,不仅行气健脾,还能化脾胃之湿。针对肺气不降的咳喘之症,也有苏子降气丸之类可以化解。总之,辩证正确的情况下,才可以用相应的药物进行调理。

温馨提示:

气郁体质不建议直接进补,最好先理气行气、疏肝解郁,行气药一般会耗气,所以在行气时可以兼顾补气,等气机顺畅后,再根据身体其他症状进行调补。

点击蓝字,看其他合集:

经典方及中成药的使用:经典方

简便方,治病又养生:简便方

外治法,不吃药也治病:外治法

用中医思维理解常见病:常见病

阅读好文,轻松学中医:读好文

学习手诊,了解先天与后天的健康走向:学手诊

学习舌诊,随时观察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状态:学舌诊

学辩证,调理有方向:学辩证

如果喜欢本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