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静江和他的家庭

 熟年人生 2023-05-18 发布于上海

在张静江故居,我们还可从展示的图文资料等,初略了解到张静江和他的家庭一些故事。

祖父张颂贤

张家世代经商,但多为小本经营,直至张颂贤一代,骤然发达,成为南浔最富有的"大象"之一,彻底改变了整个家族的命运。这个家族命运的巨变,通俗来说,就是合理地利用了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

所谓"天时"主要是上海开埠这个历史性的转折。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空前发展,打破了过去只有广州十三行才能做外贸生意的垄断。"地利"是上苍恩赐给南浔以及太湖周边地区的优质蚕丝辑里丝。加上当地通达上海的运河,张颂贤在上海开埠的年代开设了恒和丝行,经营得当,一跃成为镇上巨富。"人和"则是还包括了传统的豪门联姻和借助官力等等因素。

张颂贤三十来岁时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各地官府一片混乱,于是私盐运销旺盛,张家抓住时机在丝业之外又开设张恒源盐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张家"盐票"大赚,再加上得兼营军火的亲家庞云蹭帮助缉私,张家丝盐共举得以常盛。

印象:大宅风貌

张静江故居保持清代传统三进五间式古建筑风格,一进一厅五室,每进之间各有天井,每进一堂便递高一级,俗称步步高升。尊德堂大厅恢弘明亮,正厅后面的二厅是一处二层的住宅楼,三开间,中间底层是会客厅,两边有厢房;再后面是第三进,也是三开间的住宅楼,底层的中间也是会客间。

故居楼上厅室大多是西欧风格的天花顶。西侧书房有云头式梁架,梁架上通体雕刻连枝梅花图案,图形中间镶嵌木雕镂空冰纹格。书房后面的空间作为花厅。

花厅后面是一座中西式小楼,前面走廊上置有欧式木栏房屋都用弧券形彩色玻璃门窗,鲜艳夺目,颇具异国情词,小楼前有小庭院,种植名木花卉,卵石铺地,清秀幽雅,别有风味。

这栋小楼的底层主要是展示了张静江小家庭及其侄子张乃燕的生平事迹。

张静江一生共有12个子女,在子女的人生道路及事业选择上张静江尊重他们自己的想法和天赋,子女大多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特别是原配夫人姚蕙所生五个女儿,是当时有名的"五朵金花"。

"五朵金花"的婚姻

由于张家特殊的家庭背景,加上张家小姐特有的气质和秉性,她们的婚恋就格外地与众不同,一时成了时人关注的热点。她们各有各的感情经历,各有各的传奇故事。大女儿蕊英嫁与川沙富商瞿谷卿之子、美国留学生瞿濂甫(志洁);二女儿芷英嫁与著名实业家、美国留学生周君梅(南浔丝商"八牛"之一的周家之后,曾任江南铁路公司总经理);三女儿芸英嫁与中国第一代电影导演、也是留美学生陈寿荫;四女儿荔英嫁与孙中山先生的外事顾问、国民政府的外交部长陈友仁;五女儿菁英嫁与著名的病理学家、1940年代后期的国民政府卫生部长林可胜。

张静江四女儿张病菜 夫陈友仁合影

五朵金花在巴黎

"五位可爱的女儿,每位都穿着齐整,显得聪明、帅气而迷人。她们一起回家来与她们的父亲与后母同住。她们不像普通小姐,而都曾先在法国,然后在美国接受教育。

“在我看来,她们简直就是摩登的极致。我对她们那种自然爽朗的神气、潇洒大方的仪态及雅致的服装,尤其印象深刻。她们真的不同于上海一般姑娘,我认为她们棒极了!"

﹣陈洁如回忆录

二妻朱逸民

张静江续娶的第二位女性是朱逸民,当时已经42岁的张静江娶了年仅17岁的朱逸民,对其倍加爱护,在婚后的家庭生活中,虽因奔走忙碌于国家大事时聚时分,但始终十分恩爱,甚至分手几天张静江就写信回家,交代归期。

张静江一生大多数时间都在为革命奔走,他的儿子张乃昌在回忆父亲时常常说到的是"父亲永远是忙碌的"、"父亲终年都非常繁忙",对于当时的时局来说,他是不可缺少的国家栋梁,然而回归家庭他始终是一位丈夫、一个父亲。忙碌之余他会给自己的妻子写信,亲切的称妻子为"我妹",交代归期,会与妻子商量如何教育子女,会跟孩子一起养宠物,会带孩子去度假....

张乃燕生平

1894年,张乃燕(字君谋),生于浙江湖州南浔尊德堂,早年在南浔正蒙学塾读书,中学时代就读杭州府中学堂、后在苏州东吴大学肄业。

1912年,加入中国国民党。

1913年,赴欧洲留学,先后在英国伯明罕大学、伦敦皇家理工大学、瑞士日内瓦大学研习化学。

1919年,获日内瓦大学硕士学位、理工博士学位,同年底回国。

1920年,任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国立高等师范学校、国立工业专门学校化学教授。

1923年,当选浙江省教育会会长,同时兼任浙江省立工业专门学校化学教授。

1924年,5月任广州大本营参议。

1925年,孙中山先生赴北京,北上任孙中山先生顾问。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南返,任上海光华大学教授,教授科学史。

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成立,任广州国民政府参事、教育行政委员会会员,同年任国立中山大学工科学长。

1927年4月,任江苏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7月,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

1929年至1930年,两次兼任浙江省县长考试典试委员。

1931年,调任浙江省政府委员,同年当选为国民会议代表。

1932年,调任建设委员会副委员长。

1933年,5月,出任驻比利时王国特命全权公使。

1935年,5月辞职回国,不再出仕。

1937年,抗日战争中隐居在上海,学画山水。

1947年,在上海中国画院举办个人画展。

1958年,在上海延安西路399号寓所逝世,享年64岁。

民国才子 望族后裔

近年来公布的一张1922年11月爱因斯坦在上海时与友人的老照片,唤起了人们对他的回忆。照片上,爱因斯坦左后侧的那个高个子,就是民国才子张乃燕。

张乃燕(1894-1958),字君谋,号芸庐,南浔镇籍,著名教育学家、外交官、化学家、历史学家、书画家。早年在南浔正蒙学塾、杭州府中学堂、苏州东吴大学读书。1912年加入国民党,次年赴欧留学,研习化学。1919年获日内瓦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1920年任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及北京工业专门学校化学教授。1925年孙中山赴北京,任命张乃燕为顾问。孙中山逝世后,他南返,任上海光华大学教授。1926年,任广州国民政府参事、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同年任广东大学(后称中山大学)工科学长(相当于工学院院长)。1927年,任江苏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中央大学校长。1931年,调任浙江省政府委员,当选为国民会议代表。1932年,调任建设委员会副委员长。1933年5月,出任驻比利时公使。1935年5月辞职回国。抗日战争期间隐居上海,直到病逝。

张乃燕是南浔"四象”之一张颂贤的曾长孙,也是民国元老张静江的侄辈。父亲张增熙(字弁群,号槎客,1875-1922),为张宝善的长子,张静江的长兄。光绪十七年(1891)考中秀才,因突发眼疾,未终场而退,放弃学业,求治无效。出国求医,同时考察欧美教育,接受新思潮,开启了一百多年前南浔人周游世界的先河。回国后,在南得办正蒙学社五载,为开创妇女教育,仿上海蔡元培创办的爱国女校,办起了南浔历史上第一所女校---浔溪女校,在白鹏兜办起了阅报社(光复后迁址东大街)。还任张家开办的通运公司总经理,参加同盟会,支持孙中山民主革命(张乃燕的父辈一半以上都是孙中山的追随者)。民国初年,他与外舅祖刘锦藻受湖州士绅之托,与美国南监理会传教士韩明德交涉,收回了为建造湖州海岛教堂被侵占的土地。他还爱好金石书画,精究鉴别,尤擅书画。时人还以他的字与金绍城的画,号为南浔"双杰”。他的夫人蒋汝芝是著名藏书家蒋梦蘋的姐姐,也是南浔"四象"之首富刘镛的亲外孙女。他们有一儿四女,儿子就是民国时期中央大学首任校长张乃燕。

“综观张乃燕的一生,我们看到了一位正直、执着、以天下为己任的民国知识分子可敬可爱的形象,或也可以看出,地域的、家族的传统和文化,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所发生的巨大影响。

-﹣著名文化学者葛剑雄

张乃燕家庭成员

曾祖父:张颂贤(字竹斋)1817-1892

祖父:张宝善(字定甫)1856-1926

父亲:张增熙(字弁群)1875-1922

母亲:蒋汝芝1875-1962

张乃燕:(字君谋)1894-1958

妻子:邢景陶1895-1976

长子:张泽臻1925-1947

次子:张泽琳1929-1996

媳:翁国华1935-

孙:张文嘉1966-

孙媳:赵洁

曾孙:张谟骏2007-

孙:张宏嘉1955-

孙媳:朱珊敏1962-

曾孙女:张锦芸2002-

三子:张泽琦1930--

媳:周人熙1929-

孙:张宏嘉1955-

孙媳:朱珊敏1962-

曾孙女:张锦芸2002-

长女:张泽玹1923-

女婿:姚世楷

外孙:J0hnny

次女:张泽玢1927-

女婿:袁光有

外孙女:袁丽

外孙:袁敏

三女:张泽琭1932-

女婿:孙以勉

外孙:孙大伟

南浔镇张家家族的人生与中国复兴的命运紧密连在一起。

2023年5月18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