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体心理学的“共情”与人本疗法的“共情”的区别与理解

 云梦雪扬 2023-05-19 发布于上海

文/田凯 

摘要:共情到底是什么?咨询师怎样够感受到来访者的感觉呢?共情是工作方法还是工作态度?本文介绍人本主义-罗杰斯的共情;和自体心理学—科胡特的共情,这里做出一些探讨区别。并描述几种临床实践中的共情应用。

关键词:共情;共感;罗杰斯;科胡特;人本主义;自体心理学

提纲简介:

一 共情的普遍理解

二 罗杰斯的共情(人本疗法的技术)

三 科胡特的共情(当代精神分析的工具)

四 共情在咨询实践中的应用

第一什么是共情 ——empthy释义

共情这个词英文是empathy。empathy在释意里面,是以名词的形式出现的。 作为心理学,它主要有神入、移情、移情作用、感同身受、同感共鸣。心理学中的共情应用最初是罗杰斯提出来的。

1:共情是一种感受。

Empathyis, 'Ifeel howyoufeel'.

移情是“我能感受妳的感受”。

2:共情是一种表达。

Last–and hardestofall -theyneed toconveyempathy, 'inawaythatisauthentictothem'.

最后(也是最难的),他们必须“以一种对他们来说自然而又真诚的方式”,传递出同情心。

3:共情是一种内在同在感,是内心的连接。

Empathyisachoice, and it's avulnerablechoice.Becausein order toconnectwithyou,Ihave toconnectwithsomethinginmyselfthat knowsthatfeeling.

同理心是种选择,一种容易受到伤害的选择。因为为了能够与你连系在一起,我必须连结我内心能够理解那种感受的东西。这是依次有变化的。第一个是一个表层的,第二个是表达了,第三个是跟某一部分同在的。

第二:罗杰斯的共情:人本主义对共情的理解

共情是罗杰斯首先提出来的。罗杰斯早年受训精神分析,他的分析师和训练师是奥托兰克,奥托兰克是弗洛伊德的三大弟子(荣格、阿德勒,奥托兰克)之一,兰克也被称作栾克,栾克来美国后,是罗杰斯的精神分析训练师。

罗杰斯因为一个个案提出了人本主义的理念。

一个焦虑的妈妈,她的孩子有些问题,罗杰斯给这个妈妈做一些辅导。他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想使得这个妈妈意识到这个妈妈和孩子的症状之间,存在一些一些关联。他努力用各种方法使得妈妈能够领略到这一点。但是这个妈妈领略不到,咨询就变成了说教。他感到很无力。后来这个妈妈在离开门口的时候,突然问罗杰斯,是不是还提供成年人咨询,罗杰斯同意了,就开始听妈妈倾诉,罗杰斯一直在倾听,他在桌子后面,“嗯,嗯”回应。他惊讶地发现,当这个妈妈说完之后,情绪各方面有了很重大的改善。

罗杰斯开始反思这个事情,他发现真正的让这位来访者改变的个因素,并不是诠释,也不是理智性的分析,他发现当他很无为、很接纳、很中立、真诚地面对妈妈的时候,好多改变自然发生了。

罗杰斯如何定义共情?

当治疗师每时每刻体验到的情感和个人的意义正好是当事人现在的体验,当他似乎从当事人的“内心”洞察到这些情感和意义,就如同他是当事人一样,而且能够成功的把这种理解传达给当事人,那么,这个共情理解的条件就实现了。

——《个人形成论》.Carl R.Rogers

罗杰斯的共情是作为一种技术来使用。

首先他强调治疗师是每时每刻,第二是要体验到情感—正好是当事人现在的体验。第三个是他是从当事人的内心洞察到这些情感和意义,就如同他是当事人一样,并且能够成功地把这种理解传达给当事人。

罗杰斯的共情技术,分为三步,第一步是跟随,情感跟随和同步,这包括情感和个人的意义体验这方面。第二步是他是从当事人的内心中洞察到了这些部分,就如同他是当事人一样,这是内部的。第三部分是他把这个理解传达给当事人。

第三部分科胡特的共情

科胡特受训经典精神分析。他的共情也是源于一个女病人。当时科胡特用传统的精神分析这个女病人,这个病人因为科胡特的分析很生气,不理解他,开始科胡特按照传统的精神分析认为这是一个阻抗,需要克服的、面对和分析的,但是越这样,女病人反抗越厉害,觉得她不被理解,传统的精神分析就失败了,之后科胡特在想到底是阻抗?还是因为缺少了理解?他换了一个方式,不再是冷冰冰的按部就班地这样去分析,而是采用了一个理解的姿态。而当他采用理解的姿态的时候,他惊讶地发现这个女病人开始跟他合作了,而且很快取得了进展。

科胡特对这一个现象,总结和反思的时候,他发现人和人之间需要有共同的理解,他把共情引入了精神分析,科胡特对共情有如下描述:

第一类:非心理学领域,导致前理性的、万物有灵的知觉能力,以及认知上的infantilism(婴幼儿表征)。

第二类:对复杂心理结构领域的观察。

——《自体的分析P.234》Heinz Kohut

他描述了两类共情,第一类是非心理学领域的共情,第二类是复杂心理结构领域的观察。科胡特的心理学著作,主要是第二类,科胡特对这个共情做了比较精准的描述,首先它的对象是人,如果是非人的话,他认为就是会产生一些其他的感觉,比如说咨询师共情一块石头,咨询师可能会觉得很匪夷所思,对石头怎么共情?

第一类是非心理学领域,宗教或某些文化领域是有的,当咨询师共情一块石头的时候,咨询师好像是也会感觉到石头里面是黑暗的,坚硬的、致密的、结实的,咨询师会有一些感觉,这些感觉是好像是咨询师呆在了一个石头里这样子的感觉,这些感觉具有投射作用,投射之后能够返身,可能就会获得不一样的一些感觉,这个里面有一个万物有灵,在比较原始的状态,一个原型,在荣格体系里会提到这一部分。

科胡特是认为这是一种婴幼儿的特点,比较原始的特点。科胡特比较强调第二类。第二类描述人有一个精神体,这个精神和心理结构会以各种各样的状态呈现在外部环境中,当它呈现在咨询室里咨询师的面前,咨询师是跟这些心理结构待在一起,科胡特是把共情作为一种姿态来使用的。

他的共情有中立性,认为是一个对于复杂的心理结构的一种知觉,一种内省的察觉方式,而这个观察是透过当事人来访者的表面现象,直接对他内心结构的一个同在的觉察和观察,这个观察就是共情,就是共感的一个人,它是作为一个姿态来使用的,不是作为技术来使用的。科胡特的共情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态度,这是他和罗杰斯的共情的一个本质的区别。

共情,在自体心理学中,,,是一个价值中立的观察工具。

—《精神分析治愈之道P142》Heinz Kohut

做一个简单的对比。罗杰斯式共情,是情感跟随、情感反应、作为共情的。“跟随同感进入内心,然后再反应“,是这样的一个过程。科胡特的共情是“”我知道,我知道了,我和你呆在一起了”这样为诠释、理解提供了一些素材,提供了一些觉知,觉知在来访者某些位置有情结固着、创伤,是感受到,然后怎么工作从哪里工作,还要再按照精神分析的方式去工作。所以说自体心理学把共情纳入进来之后,和传统的精神分析冲突很大,有颠覆性的意义。

四、临床咨询中共情的运用

1:感受来访者,贴近体验

这是一种主动贴近的过程,咨询师努力地去靠近来访者,去感受它,体验它,和它保持同频。

2:感受咨询师内在和感受环境

感受自己,感受咨询师环境,还有来访者带给自己的感觉。

3:搜集材料,对语言信息做情景化、时间上的回溯等。

咨询师去贴近体验一下来访者说的话,因为来访者说的话会流露出一些时间感,还有一些情景的感觉,就是把这些内容和话语还原,尽量地去感受这些情景和场景,感受这些资料,这个就是用来收集资料。

4:做出反应,包括内容性的、情感性的、身体感受性的。(共情性表达)

对于来访者的体验和体会,直接描述了给来访者反馈,帮助其自我觉察和“看到自己”的方法。

这个反应式共情,就是因为感觉到了来访者的这些部分,然后直接描述给来访者,是咨询师体验到了某一部分,然后直接的把这个感觉描述给来访者,比如说,当来访者说了他过去的一个事情,咨询师可能感觉到这个场景是悲惨的,是让人心痛,或者说是很气愤的,但是来访者说的时候很平静。可以直接把这两部分同时反馈给来访者,咨询师可以说:“我听了你说了之后,我感觉到那个事情如果是我的话,我感觉到很悲伤,但是现在你好像是很平静了。”就这样子地反馈给他,这个就是共情之后的一个反馈。

5:为诠释做准备的共情

当咨询师跟来访者互动,有几次都经历到了某些位置,比如一个水平分裂的位置,并不急于去诠释,而是共情确认几次之后再给予诠释。

6:为干预做准备的共情

对于某些可能付诸行动化、以及处于分裂位置的的理解体会做出的理。

这一类共情是体会到也是感觉到来访者要付诸行动,要做出一些危险的举动,这时候给予来访者的一些共情反馈。

科胡特当时有一个来访者,这个来访者有一天气喘吁吁地来到了客户的面前,他说:“我终于没迟到,你知道吗?我是怎么赶过来的”他把车开到了120英里的时速这样飞奔过来的。一个120英里的时速在美国当时是一个超速的状态,而且这个超速是很危险的,而且这个来访者在前几次也表现出来了,就是很展现自我的那种夸大性的力量,比如说因为一个小事就把一个超市的职员给骂了一顿,他因为罚单的问题和交通警察也吵了一顿。就是总会有这样的事情,但这个来访者在这段时期的话,去共感这一部分的话,会发现他是在展现自己、在展现自己的无所不能。当然同时他这样子的展现自己是有很大的风险性的。当时科胡特看到了这个风险性之后,就去感觉这一部分,他发现来访者做出这些举动是很不理智的,科胡特就直接做出了一个反应,用很大声的语气跟他说:”你这个傻子”。

当时这个来访者就愣住了,过了一会儿之后,来访者就眼泪流下来了,他说从来没有一个人,站在他的角度和位置上替他考虑,替他考虑他是那么危险地来做这个事情,然后他们就取得了很突破性的进展。而当科胡特表达出了理解之后的话,很多变化就发生了,尤其是来访者这一个要证明自己展现自己的。这些行动就开始减弱,慢慢的就消失了。他变得更理智,也更有力量,这个力量是慢慢变成内聚的稳定的特色,其实要理解到这个是由共情来实现的一个推动。

7:共情的表达选择

共情来访者某些状态后,咨询师一般有三种选择:做共情的反馈;不表态、继续等待;反馈咨询师的主体理解。第一种是帮助来访者镜映和理解自己、情感、促进内省;第二种是类似于“看透而不说,在等待合适的机会”;第三种是咨询师直接反馈自己的理解,对于某些边界不清晰、边缘化、融合式转移的来访者比较重要。

参考资料:

1 :卡尔.罗杰斯等著,个人形成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编.个人形成的过程

2:卡尔.罗杰斯等著,当事人中心治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四章.治疗过程

3:海因茨.科胡特著,精神分析治愈之道,重庆大学出版社,第二部分.第9节

共情在精神分析治愈过程中作用

4:海因茨.科胡特著,自体的分析,第三部分.神入

5: Peter A.Lessem,selfpsychology An Introduction, Jason Aronson4.Empathy

6:惟海著,五蕴心理学,宗教文化出版社,第三、第四、第五章,五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