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林岑氏古建筑群

 独特书屋 2023-05-19 发布于广西

清朝时期,一门三督抚,一个家族官至五品以上的有23人,他们自称汉族,但又是土司,却不与当地百姓通婚。这就是西林岑氏,一个从东汉时起,便叱咤风云,直至民国初,曾经辉煌了千年的家族。

西林岑氏古建筑群

西林县明清岑氏古建筑群,位于西林县城东约50公里的那劳乡那劳村内,是明上林长官司土官岑密的的庄园旧址,也是岑密的后人岑春煊父子的故居。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林岑氏古建筑群

岑毓英画像

岑氏建筑群依山而建,宫保府、南阳书院、增寿亭、岑氏祠堂等古建筑因地形地势和建筑的功能分布在不同位置上。

岑氏建筑群为三进院落,砖木结构建筑。前进面阔3间,后进5间,叠梁式梁架,硬山顶,盖青瓦。柱、梁枋、檐板均绘人物山水彩画,门额悬雕有九龙的“宫保府”横匾。门前立照壁,左右置石狮,外有围墙,占地面积1350平方米。

建筑群中保存得最突出的是宫保府,清光绪二年(1876年),岑毓英始建,后其弟岑毓琦扩建和补充。因岑毓英受封“太子少保”衔,尊称“岑宫保”,岑以其尊称命名其宅第为“宫保府”。

宫保府坐西向东,为四合院式建筑群,主轴线上有门楼、中堂、后堂三座主体建筑,全府占地约3600平方米,原有大小平房8间,后扩建至13间。

西林岑氏古建筑群

内院

宫保府分前厅、正厅、后厅、厢房、佛堂等。府外筑青砖围墙,高2米;围墙的南、北侧,各筑一道闸门,青石柱门框,上刻对联,南门为“岩狼邑大岳,草木含青色”;北门为“江山助磅礴,文物照光辉”。

北闸门前3米处,立有4面石碑,前面石碑刻:“文武官员到此下马”。后3面石碑为诰封碑,记述岑毓英一生的功绩。

前厅廊檐两旁各立一对石狮、石童。前厅正门上方悬挂“宫保府”正楷字体门匾,匾高1米,宽0.6米,红底黄字,匾框浮雕九条腾龙。正门门框雕刻对联“既缨世胄,启战门庭”。

西林岑氏古建筑群

宫保府大门

前厅两旁陈列着各种兵器,有大刀、长矛、火炮、火枪等,楼上为书房,展览各种字画、匾额和书籍。过前厅是天井,长为15,宽为10米,地面用大块青砖铺设而成。由天井入正厅,厅内两边墙面悬挂慈禧皇太后御笔“福寿”、“松竹”、“禾寿”等字匾。

天井和正厅两旁各有一列厢房,各分前后两部分,前部分作接客室,后部分为家丁居住。

西林岑氏古建筑群

正厅

后厅后部为神台,设香炉香案;后厅两侧各有厢房,为岑氏家眷居住。后厅之后还有佛堂,外围有增寿亭、岑氏宗祠、岑怀远将军庙等建筑,并称为宫保府建筑群。

荣禄第府,是岑毓英的四弟岑毓琦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所建。清末,因岑毓英有功于朝廷,其父岑苍松随之受封为“荣禄大夫”,岑氏以此封衔命其新建住宅为“荣禄第”,当地人称为“宫保新府”。

全府占地面积约为1500平方米。主体建筑有前厅、正厅、厢房、后楼等,形成两重四合院;天井为长方形,用大块青砖铺设;天井两旁是厢房,飞檐横梁雕花。

正厅分左、中、右三室,左室为岑毓琦卧室,中间为待客室。后院建在一块高地台上,为木楼式。

荣禄第南面连接南阳书院,府外还建有“思子楼”等建筑。

西林岑氏古建筑群

荣禄第

南阳书院,清光绪二年(1876年)岑毓英所建,为岑氏学堂,因岑氏神堂为南阳堂,故称“南阳书院”,分有前厅、后厅、左右厢房和厨房等,组成一组四合院。后厅内设孔位,孔位旁置有岑毓英所撰的岑氏祖训《座牌》。

西林岑氏古建筑群

南阳书院

岑氏后人习惯把自己称为汉人,特别是内府人。从内府建筑上就能明显地看到汉文化的印迹。内府建筑的结构、模式,窗花设计、壁画雕刻等都保留中原一带达官贵族居住的风格和特点。

内府,又叫岑密府,是那劳岑氏古建筑群最古老的部分,是明代上林长官司岑密庄园旧址,建于弘治年间(1488—1505年)。内府建筑位于那劳寨后山山脚,居全寨最高点,建筑群居高临下,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建有砖瓦结构平房10多间,中间房为建筑主体,分三组横向排列,各分前后厅。府前建有小亭子,两旁有花圃。府内后部有枣园和菜地,南角有一处水塘,常年蓄水,供人畜饮用和浇灌果树、蔬菜。府四周筑二道围墙,呈正方形,南、北两侧前部各有一道闸门。

数百年前,在广西西林这样偏远之地,如此宏大的建筑,实属不易。


百家姓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