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当金华版蒲松龄?他出版的这本书,收录了“金华万佛塔十大悬疑故事”

 昵称61560146 2023-05-19 发布于浙江

万佛塔是聂小倩故事流传地?万佛塔地宫是否被盗挖?塔里有没有舍利子?

要当金华版蒲松龄?他出版的这本书,收录了金华万佛塔十大悬疑故事。


蒋金治:我就是个在古城旮旯里搜故事的


朝南穿过酒坊巷老牌坊,左拐上台阶,路过古玩市场,眼前一栋老式小楼,二楼一间小办公室,他戴着老花镜,和颜悦色,一见面,递过来两本刚刚出版的精装书:《金华万佛塔》《金华市金东区考古文物精品图文集》。

他叫蒋金治,六十有二,金华市文保所原所长,微信名“文物老蒋”,在金华本地的文化圈里,也是响当当的名号。两本书是他的新作,按他自己的话说:“下这两个'蛋’,'孵’了三四年。”

能写:他把写作当成是人生最好的娱乐

认识多年,采访多年,我对老蒋最深的印象,第一个是能写,而且一直在写。他搞文物考古40余年,比记者还能写。算上这两本,已经出了10本书了。有的书稿积压着,还没出版。

这些书大多数是写古子城的。“古子城有2000多年历史,是金华城市之根、文化之魂,这里的每一条路、每一口井,甚至每一块砖,都有故事。”

有人问:“写那么多书,辛苦不辛苦啊?”他总是一笑了之:“不辛苦啊,乐在其中。”他早就把写作当成是人生最好的娱乐了。别的老人家旅游、健身、打门球、下棋、跳广场舞,他一概没兴趣。人总得有点娱乐爱好吧?他就爱写书玩,电脑一开机,写字板一架,自顾自就玩起来了。

人家找他去参加社会活动或是出门旅游,他总是说:

“哈!我很忙哈!”

“老人家是不是身体不太好啊?”

“没有啊,我身体很好,就是很忙啊!”

这话没错,他是真的忙,忙着写书。一大早五六点钟起来,走一圈回来,搜集资料,写书;上班,下了班,又写书。写到深夜十一二点。这是老蒋的日常。

长期能够驱动人并让人持续投入、持续精进的,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热爱。老蒋对金华的古城文化,是有一份热爱的。金华市政府办公室三级调研员、市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袁朝明认为,蒋金治作为专业的文保人,对地方文化怀有这么大的热情,出版了不少地方文化研究书籍,是值得鼓励和提倡的。

最让他称心的,是在古城里有了一方小天地,地段也很C位,东边是万佛塔,西边是酒坊巷、八咏楼,北边是太平天国侍王府,这一带,无疑就是金华城文化的根。

他时常在古子城的街巷间晃悠,美其名曰:“接接古城的地气”,“我就是个在古城旮旯里搜故事的。”在《金华万佛塔》一书里,他整理了“金华万佛塔历史上的十大悬疑”,都是他这些年的坊间收获和研究心得:万佛塔是聂小倩故事流传地?万佛塔地宫是否被盗挖?塔里有没有舍利子?个个引人入胜。

“我比蒲松龄好一点,他在茶馆搜故事还要花钱,我写的古城故事大多是在老街巷里跟人聊天聊出来的。”老蒋挺幽默。

有料:他考古几十年,浓缩的都是精华

我对老蒋第二个印象:有料,说的是他写的书。他不是中文系出身,文笔算不得优美。但作为文物考古界专业人士,他搜集的资料之全面,梳理之扎实,在金华算是独一份的。

在文保所工作时,他就参与了金华文化地标建筑新万佛塔建造项目。从一名文物工作者的视角,他在书中首次披露了这段令他难忘的独家记忆。

金华万佛塔鎏金铜观音造像

新塔设计期间,老蒋与新万佛塔设计者郭黛姮有过不少交流。在他看来,这位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关门弟子值得所有金华人铭记,书中详细记录了她与金华的这段缘分。遗憾的是,2022年12月2日,郭黛姮在北京逝世。“郭老设计新雷峰塔之后,就来金华设计新万佛塔了。书出慢了,要不然得给她寄一本去。”

值得一提的是,书的序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博研究员王牧写的,她的父亲王仕伦在1957年主持了金华“万佛塔”地宫的考古发掘工作。

郭黛姮(左一)先生和蒋金治(右一)在新万佛塔施工现场考察

书中收录了大量万佛塔文物照片,一共188件文物,他拍了其中100件。万佛塔文物展办到哪里,他跟到哪里。好多照片,都是他跑去深圳、杭州等地拍来的,有的照片是手机拍的,可别嫌像素低,这可都是作者哼哧哼哧跑出来的。

尤为难得的是,老蒋在书中整理了万佛塔碑文选、诗文选。光是提到万佛塔的诗就有40余首。“收集的诗只是九牛一毛,在古代'浙江第一塔’可是网红打卡地,大家到此一游,照片拍不了,就写首诗留个念。”

有时,他会听到年轻人在吆喝:“这是李清照最爱吃的饼,最爱喝的茶。”还有不少不着调的古城八卦。

老蒋总在想,写这些书,不求它们永存于世,只求古子城、万佛塔的历史故事留点下来。不至于游客来到这里,看到一块碑、一口井,作为金华人,却说不上个子丑寅卯来。

最后,翻开《金华市金东区考古文物精品图文集》,这才想起老蒋是一个地道的老考古人,有过40多年的考古经验,多少年了,只要是金华发现古墓,赶过去采访,老蒋准在现场。从白垩纪、新石器时代,从汉代到清代,金东大地出土文物,几乎浓缩在这本书里,还有王淮墓、郑刚中墓的发掘故事也非常有看头,书名要是能加个副标题——《“文物老蒋”的探墓笔记》,会不会更畅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