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怕失败,所以逃避?是什么阻碍了我们向困难挑战?

 平凡凡在成长 2023-05-19 发布于浙江

1

ELLE最近很苦恼,因为一直品学兼优的女儿,在小升初的节骨眼上,突然厌学了,一连好几个星期都不愿去上“提高班”。

“这个可怎么办?心理咨询师说孩子有逃避现实的心理,需要时间等待,可马上要入学考试了,哪有时间等啊!” ELLE急得要掉眼泪,但却也无可奈何。

原来一直是“优等生”的女儿,到了人才济济,竞争激烈的“提高班”后,突然发现自己不那么“优秀”了,为了避免承认自己的“不优秀”,开始回避竞争。

其实,这样的孩子不是个例。有个做老师的朋友说,这样的例子在学校比比皆是,越好的学校、越好的学生,这样的情况越容易出现。

这是为什么呢?

朋友说,都是赏识教育种下的货。孩子从小被夸得太多了,才导致一发现别人比自己好就受不了。

可是一百多年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就说了: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被赏识 ,被赞扬。

按心理学家的说法,赏识、赞扬,应该更能满足孩子心理深层次的需求啊,怎么会让他们变得“输不起”呢?

所以,最本质的问题,恐怕不是孩子被“夸多了”,而是我们可能“夸错了”。

2

就像我的一位前同事和我分享的那样,她说,她家一直担任大队长的娃,有一次输了场足球比赛,竟然带着队友撕烂了对方的队旗。

这件事让她难以置信,她实在想不通,平时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孩子,怎么会有这样的“暴力”行为呢?

后来孩子的一番话,让她醍醐灌顶。

孩子说:“大家一直觉得我很优秀,可你们不知道我有多怕自己不够优秀,我怕我输了,你们便不再喜欢我了。”

朋友说,她从来没想过,平时夸孩子优秀,会给孩子那么大的压力,竟让他为了保住这顶光环,而心理失了衡。

“为什么夸孩子,会起到这样的反作用?育儿书上不是都说孩子应该多夸奖吗?”朋友困惑不解。

其实,夸孩子本没有错,但每次孩子做得好时,如果我们只夸结果和天赋,比如“哇,你又考了第一名,真厉害”“哇,你又获奖了,太聪明了”,乍听之下,孩子是得到了肯定和激励,但事实上,孩子却并不了解自己是如何厉害,又如何聪明的,只知道第一名就是厉害,获奖就是聪明。

为了保住被肯定的标签,孩子会更倾向于做自己得心应手的事。

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别人发现自己“不优秀”,就像开篇那个厌学、逃避“提高班”的姑娘那样。

更为关键的是,对于自我认知还处在发展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往往来自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一个从小被夸赞为优秀、厉害、聪明的孩子,一旦发现自己将失去这些肯定时,内心会产生强烈的自我怀疑和恐慌,严重时,行为甚至会出现偏差,就像那个输了比赛就想撕掉对方队旗的孩子。

3

但是,如果不这么夸孩子,我们还可以怎么夸赞他们呢?

其实,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可以先想想,假使孩子到了18岁成年了,我们希望孩子身上具备哪些品质,是可以让我们放心地让他们独立去面对生活的呢?

这些品质,就是我们平时在生活中可以夸赞他们的地方。比如坚毅,比如努力,比如用心,比如乐观,等等。

就像《终身成长》的作者卡罗尔·德韦克在书中说的那样:被肯定了努力过程的孩子,在面对新挑战时,更敢于接受,而不担心自己是否会“失败”。 

一直在从事早期教育的朋友Ada就是这么做的。当她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每次做成了什么的时候,她从不说“好厉害”,而是说“妈妈看到你特别用心”“特别努力”“你总是不放弃,特别有坚毅力”。

Ada说:这样孩子就知道,是自己付出了什么才获得了成功;更重要的是,当孩子被肯定了坚毅、用心、努力等重要的品质后,他会更坚信自己的内在价值,因为这些是可以通过自己的付出获得和证实的。

上学后,Ada的孩子虽不是每次都得第一,但却有着让很多妈妈都艳羡的希望孩子拥有的特质——那就是,特别的自信和有方法,从不因为一次失败就自怨自艾,而是会自己从失败中找原因:我是因为练习得不够,还是因为练习的方法不对?

因为他相信“努力”的价值,他也相信自己的“坚毅”和“不放弃”。

而这些不正是可以帮助孩子走得更远的品质吗?

其实,每个孩子最初的心理版图,是由父母描绘的,如果我们不只是聚焦在孩子每次获得的结果,和那些他也无法把控的聪明、机灵等“天赋”上,而是能多多看到他行为背后的“金子”,那些他付出的努力和过程,那孩子也会对自己有更多的掌控感,也会越来越相信和肯定自己的价值,不会因为一次落后、一次失败而就此丧失前行的信心。

最后附上一份“语言清单”,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平时对孩子说的话中,哪些正在消磨他们的斗志,哪些会激励他们越挫越勇:

(以下摘自《坚毅》,(美)安杰拉·达克沃思,中信出版集团,P206#)

会让孩子害怕接受挑战的话:

“你是个天才!我很喜欢这一点!”

“嗯,至少你试过了!”

“做得很棒!你真有天赋!”

这件事是很难的,如果你做不到,也不要难过。”

“也许这不是你的长处,别担心,你可以做其他的事。”

会让孩子越挫越勇的话:

“你是一个学习者!我很喜欢这一点!”

“那个做法没成功,咱们谈谈你是怎么做的,以及怎样可以做得更好。”

“你做得真棒,还有哪些事,你还能做得更好?”

“我有很高的标准,我用这个标准要求你,因为我相信我们是可以一起达到的。”


2019,愿我们每个父母都能觉察到语言的力量,越来越会用正确的语言,为孩子,也为自己加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