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放慢节奏、静待花开:易景茜谈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选材与训练

 网球江湖 2023-05-19 发布于北京

易景茜简介

☆ 1993 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单双打冠军;

☆ WTA 单打最高排名 69 位;

☆ 国际级运动健将;

☆ ITF 国际网联 3 级教练员;

☆ 两届奥运会参赛选手;

☆ 2002 年之后江苏省队和国家队执教。



且歌且行且从容

生活就像一本书,翻开一页又是一页新的开始,充满无尽的未知与挑战,有着太多的欢乐与惊喜……网球永远是令我魂牵梦系的那一页页。8 岁鲜衣怒马少年时开打网球,14 岁进青年队,16 岁进国家队,我个人的成长始终与奥运争光的使命紧密相连,在一次次比赛的输赢中且歌且行且从容!28 岁退役后,我在教练、大学老师和球探的旅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同时也承担着不同的责任。

2002 年退役后,我到江苏队从助理教练做起,助理教练是从运动员到教练员的一种最好过渡。没有了奥运会比赛目标和运动员时期的压力,我为自己重新设定了新的挑战,在做助理教练期间,我利用训练之余到南京师范大学学习行政管理专业。“离开”体育圈去大学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弥补文化学习,而是为了换个环境体验生活,例如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与参与同学讨论,是一种美的享受。

无论当球员还是做教练,生活就像预设了快节奏的发条,当生活节奏慢下来,那根紧绷的弦极容易断掉,只有不断的学习与拓展生活的边界, 我才能重新思考网球与生活背后的价值,领悟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才能建立起全新的视野与提高生活的品质。2018 年 9 月我离开了体工队的训练生活,借调到东南大学体育部工作,开启了一场体育老师的文化之旅。没有了竞技体育的喧嚣,迎接我的只是大学生公共体育的宁静,为了给大学生上太极拳课,我会像学生一样先学习太极拳。能够让生活“慢”下来是一种奢侈,笑着窗外花开花落,叶枯叶落;静观天外云卷云舒,风停风起!

2022 年 2 月份南京体育学院聘任我为三线运动员的主教练,重新回到梦想启航的地方,一切如常但又一切如新,心态上多了些淡定从容。“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目前我主要工作精力放在为江苏网球队选拔省内业余体校与全国范围内有天赋的好苗子,倾尽所能把他们培养成为奥运与世界冠军的星星之火。

选材不看暂时成绩
而看未来潜力

如果说当运动员是挑战自己的极限,当教练是换一种方式延续职业的梦想,那么当球探则是随缘遇到另一个自己!作为与耐克青少年赛事合作多年的球探身份,让我对中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选材有着别样的情怀与认知。除了到国内众多的耐克杯现场观赛外,我还走出国门不断学习拓展自己的视野与升级自己的选材理念,例如去法网青少赛和美国“艾迪赫”杯观看世界青少年网球运动员打法的主流趋势。我现在注重的选材年龄是 10-12 岁,经验告诉我这是符合中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最现实与最可塑性的年龄。12 岁是个关键临界点,青少年在 10 岁-12 岁期间很多网球打法与意识已经开始逐渐个性化,若错过敏感期的科学训练,进入职业圈子后很难抽出精力对某个技术、打法等细节进行精雕细琢,因为巡回赛就像上满了发条的战车一刻不得闲。

我选材的主要原则是不看成绩,因为成绩都是暂时的,只代表过去不一定代表将来,很多青少年的成绩为了出成绩而展示出来的,即在违背身体发育规律与训练原则的情况下,通过多练与大强度催生出来。青少年早期拔苗助长的成绩现象与选材理念滞后有关,为了打破这种内卷文化,我提出了适合国情且与时俱进的选材标准 :打法与 移动 。具体来说 , 就 是 “未经过渡开发与雕琢”的出手快、攻击力强、脚步快、拼劲强等,这些特点更多的是一种“原生态与自然、本性”的东西, 其中我最看重 移动能力 ,因为它决定攻防转换的效率和将来的上升空间 。我在青少年时期主要进行底线训练,打法比较单一,到国际赛场时,基本不会上网,因为发球偏弱但特别能跑而练就了一身防守反击、多拍拉锯的打法,时过境迁“技术全面与进攻”是当今国际网球发展的大趋势。青少年球员尽管采用进攻打法容易失误,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发展空间会很大,反之那些依靠挑高球、不失误等保守打法的球员,虽然在青少年时期能够赢得很多,但因为错过了打造进攻启蒙的最佳期,所以上升空间的天花板是有限的。

训练就是让灵魂
跟上自己的步伐

当下的青少年的训练总是走得太快,快到让灵魂都来不及跟上自己的步伐,这点我与潘兵老师颇有同感。如今重返三线运动员的训练工作, 慢节奏是我重新定义青少年运动员培养的轨迹,我不在急于让青少年过早过快出成绩,也不在与家长有观念上的冲突,因为我希望孩子们活成他们应该成为的样子,而不是我希望成为的样子。正如村上春树所说:“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最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长久不了。”

现在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家庭条件比我们那个时代要好很多,相比过去专业队单一的发展模式,他们的发展模式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自己请教练、俱乐部发展或与专业队签约等。江苏队目前也采用了更为灵活的签约方式,在能够保障完成任务的前提下,球员可以去国外训练和比赛,这种更加开放的合作模式能够吸引到全国范围内更多、更优秀的苗子。我当年参加比赛都是围绕着获得能够进入奥运的积分为目标,奥运年能够打 20 站,而非奥运年也就能打10战比赛。青少年运动员的成长离不开在国内外赛事中的锤炼,我建议青少年在 15-16 岁时就要进入中巡赛与 ITF 希望赛,并且多出国比赛。这一时期多跟比自己年龄大的球员打,输赢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在比赛中接触各种类型的球员和理解网球的多样性,这样才能有利于早点过渡到职业比赛,形成良性发展循环。

我在训练青少年网球运动员时,不在采用过去大运动量、大强度的“填鸭式”训练,也不在套用成人化的训练模式,甚至不在推崇早期的专业化。取而代之的是我每天只给他们安排半天训练课,仅仅 3 个小时的训练时间内还包括准备活动、放松等内容。青少年在训练之余应该发展更多的兴趣爱好,我鼓励他们自由选择去学英语、读书、写读书笔记等,不希望他们的文化教育缺失,甚至在运动方面我也鼓励他们去尝试其他运动项目。

我希望中国青少年网球教育的节奏慢一点, 我们要学会等待,修炼一种不催不急的心态, 静待花开,是尊重孩子们的生命节奏 。给他们更多选择,让他们的技术与打法更全面,让他们的思维与视野更国际化,这样他们的未来网球生活才能更丰富与多彩,他们的灵魂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这需要更多有志于中国网球腾飞的同仁们具有更多的奉献、陪伴、服务、合作和契约精神!

讲述:易景茜
撰稿:杏坛玫瑰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