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人连续三次考中举人,只因主考官三次听到有人偷笑,致使此人三次落榜

 陈维津 2023-05-20 发布于山东

清朝乾隆年间,安徽宣城有一学子,名叫梅登科,才华横溢、才思敏捷、满腹经纶、文章名动一时,按常理说,考个举人不费吹灰之力。果然,这年他参加举人考试,在考场上,他一挥而就,无论书法还是文章内容,都深深地打动了考官们,考官们一致同意录取他。

官居正六品、负责考官饮食起居的一位千总,是梅登科的一位亲戚,此时正站立在考官们身边,得知梅登科高中的喜讯后,掩饰不知内心的高兴和激动,欢欣鼓舞,在一旁一直抿着嘴偷笑。

主考官忽然看到千总偷笑,得知他是因为梅登科高中而偷笑后,犯了寻思:自己一向以清廉著称,眼内绝不能揉进沙子,听说梅家是当地望族,这其中必然有诈,不能录取他!

想到此,主考官提笔将拟录取的梅登科的名字,一下子划掉了。

三年之后,梅登科的才学更上一层楼,又按时来参加科举考试。他撰写的文章,有理有据、行云流水、文采卓然,考官们频频颔首,一致称颂这篇文章。

考官中有一人知道梅登科上次落榜的原因,忽然想起,便禁不住与其他几位考官小声议论,情不自禁地偷笑起来。新到任的主考官看到这一幕,心中疑惑,认为这位考生有作弊嫌疑,于是,果断地提起毛笔,又在拟录取举人名单上,将梅登科的名字划掉了。

不几日,举人榜发布了,鼓了一大肚子红准备庆贺一番的梅登科,站在金榜前,仔细搜寻自己的名字,一直看到最后一名,也没有找到。

怅然若失的梅登科返回故里,老师得知他没考中后,也感到大惑不解:梅登科的文章堪称一流,一次考个进士也不在话下,那些学习差、文章差的学生都考中了举人,梅登科为何落榜了呢?!

家里人也带着梅登科到处打卦算命,这些打卦算命的也一脸茫然,纷纷摇头,认为可能得罪了哪位神灵,让梅家人多给土地神、仙姑烧纸、磕头。

有一位算卦的说:“名字起祸害了,梅登科,这不就是没登科嘛!把名字改了就好了!”

梅登科和他的父亲对这一说法深信不疑,果断予以改名,将名字改为魁元。

三年后,科举考试的日子又到了,魁元信心满满的又来到了考场。

此时的魁元,写的文章可以说是炉火纯青。在考场上,魁元一见题目,便下笔如有神,似有神助,龙飞凤舞、一蹴而就,扔笔走出考场。心想:这次必中无疑!

考官们看到魁元撰写的文章,无不惊骇:这文章洋洋洒洒,写得太好了!考官们纷纷翘起了大拇指,一致决定:录取魁元!

主考官在往绸缎布上抄录中举名单时,抄了一会儿,感到有些疲倦,禁不住在考场附近蹓达。在蹓达中,他忽然听到了一阵偷笑声,原来是一位在考场服务的老仆人发出的,这位老仆人在宣城考场已干了20多年,魁元的事他一清二楚,得知他这次终于中举,禁不住偷笑起来。

主考官得知他为魁元偷笑,认为其中必有猫腻,于是回到抄录室,果断地研磨提笔,将魁元的名字划掉了。

魁元失魂落魄地回到家,趴在炕上大病了一场,从此发誓不再参加科举。

三年时间又过去了,又到了参加科举的日子。

魁元的父亲耐心地劝儿子:“咱们在这里虽然是名门望族,只是人口多、钱多,可如果家族里没有当官的,我们总是土包子,被人瞧不起,我的好儿,还是再参加一次举人考试吧……”

魁元在父母亲友的劝说下,又唉声叹气地走进了考场。想不到,他这次终于考中了举人,没有再出现那些幺蛾子、邪乎事,但离第一次考中,已经被耽误了九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