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承经典】独家解读《皇极经世书》观物内篇(四)

 昵称46188029 2023-05-20 发布于浙江

观物内篇(四)

“暑变物之性,寒变物之情;昼变物之形,夜变物之体。性情形体交,而动植之感尽之矣!

雨化物之走,风化物之飞;露化物之草,雷化物之木。飞走草木交,而动植之应尽之矣。”

这一小节里的“性情形体”并不是指的人性。泛指飞走草木,用以说明,天地变化,是由于万物交相辉映的交感,在观物外篇里对于性情形体有相应的解释:有形则有体,体者析乎形而已;有性则有情,情者分乎性而已。通过外篇的解释我们能得出,性情形体不过是一体两面,密不可分的,你比如,火是以性为主,体次之,而水则以体为主,性则次之。

文章图片1

寒暑昼夜之所以能变物之性,则在于物有感(暑有暑感,寒有寒感,昼有昼感,夜有夜感),感知如何传导到物?主要的因素就是一个字“交”,寒暑昼夜之交,则有性情形体之变。所以邵雍先生就总结出来上面那一段话,暑变物性,寒变物情,昼变物形,夜变物体。

我们知道,暑为阳,寒为阴,所以性为阳,情为阴。寒暑性情之变其实就是阴阳之变,性情形体之交,动植物产生感知,有感必有应,有应必有化,性情形体之交有万变,则飞走草木之感必有万应,变无穷,则应也无穷,所以,万物之所以生生不息,不过就是阴阳之气在产生作用罢了,最终大道至简。

文章图片2

邵雍先生的儿子伯温是如此说的:“物之性暑阳,故为暑之所变,物之情属阴,故为寒之所变,形可见,固属阳,为昼之所变,体有质,固属阴,为夜之所变,”如因雨的滋润,故走之类物能感雨而化;因风的飘扬,故飞之类物能感风而化;因露的濡润,故草之类物能感露而化;因雷的疾速,故木之类物能感雷而化。

当然,如同前篇所讲,飞走草木,也能相交而化,如木之类物,就有木之木(如松柏),木之草(如蒲苇),木之飞(如松),木之走(如松)。同样,雨风露雷亦能与飞走草木相交所化,草感露,飞感风,走感雨,木感雷。正所谓是万物有感有应,万物之理,天地之道罢了。

文章图片3

由此引申,黄幾将八卦也与性情形体相交所化,从而又得出:

乾为心,以藏神,故感乎性;

兑为胆,以藏志,故感乎情;

离为脾,以藏意,故感乎形;

震为肾,以藏精,故感乎体;

坤为血,以象水,故应乎走;

艮为髓,以象火,故应乎飞;

坎为肉,以象土,故应乎草;

巽为骨,以象石,故应乎木。

宋代大儒周敦颐先生说过:阳变阴合,以生五行,二五之精,以成男女。其《太极图说》接着又讲:“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穷焉。”通过这些解读,全部结合起来理解,万物感应互交,本质其实都是殊途同归了。

文章图片4

周敦颐《太极图一》

文章图片5

周敦颐《太极图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