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阅读

 求是1025 2023-05-20 发布于山东

文学阅读与文学批评是以文学作品为核心和中介的文学交流活动的主要内容。

作为作家与读者间以文学作品为中介的交流方式,文学阅读的特点是交流双方不直接发生面对面的相互作用,而是通过共同面对文本来维持两者间的对话关系。文学阅读过程中,读者直接面对的是文本,即由文字符号固定下来的客体对象,其真正目的是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完成对由文字符号描绘和表现的文学形象与情感的想象性把握和体验,进而理解其中内涵的丰富意蕴。文学文本大致可分为3个层面,中国传统文论一般以言、象、意加以命名,而在G.W.F.黑格尔的美学理论中,分别被称为外形式、内形式和内蕴。文学阅读积极地连接和贯通这3个层面,经由对文本的话语解读,完成对作品中艺术形象的建构和意蕴内涵的理解。

文学阅读要处理好主客体关系,避免简单的被动接受和主动强加。前者把作者在写作时的本意当作文学文本的唯一意义,认为通过阅读,达到符合作者本意的理解是阅读的最终目的。这种阅读态度否定了读者的创造性想象。后者则认为每种文学作品只能按读者自己的方式来理解,有多少个读者或多少次阅读就有多少种理解文本的方式和结果。这种阅读态度取消了文本对读者阅读的规范性意义,使文学阅读成为一种完全任意的活动。

文学阅读是基于文学文本这一客体对象的艺术再创造活动,在阅读过程中,读者的情感体验和艺术想象得以展开和实施。读者的体验和想象具有主动性的品格,它能够在阅读文学文本的基础上,通过语言文字材料,进入文本再现的客体世界,对其中的不确定之处加以补充,回复其所描绘形象的活生生面貌,最终完成对作品深层意义的理解和把握。此刻的读者不是消极吸纳文学作品描绘的内容,而是以积极的态度进行的创造性接受。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文字既是文学文本的物质材料,又是文学作品塑造形象、表达意义的重要手段,因此密切关注作品中语言的运用和表现,是文学阅读的主要特征,尤其是在日常语言运用中不占重要地位的比喻、象征、含混、反讽等特殊修辞手法和特异的语言现象,往往被作家强化和突出地运用,为塑造更具个性化和感染力的艺术形象,表达更加深邃的艺术意蕴服务,故而它们是文学读者关注的焦点。

文学作品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召唤读者阅读行为的实施。读者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凭借文学阅读行为,得到了对象化的实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