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能一分为二的是人才,能一分而三的是天才!

 培训班文摘 2023-05-20 发布于山西
我们形容一个人是人才, 常常会说此人看问题很全面,可以一分为二考虑事情。

那么一分为二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一分为三更正确呢?什么是小三,什么又是很二呢?请看此文。


    

01


    

一分为二是人类几千年公认之理
人类其实早就发现,世界万物都可以一分为二。

真和假,善与恶,美和丑,大和小,快和慢,生和死,爱和恨,作者和产品,官和民,

中国的老子在其道德经里举出了大量的二元组:
包括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虚实、强弱、外内、开合、去取、宠辱、得失、清浊、敝新、唯阿、昭昏、察闷、全曲、直枉、多少、大小、轻重、静躁、雄雌、行随、歔吹、白黑、吉凶、张敛、兴废、与夺、刚柔、厚薄、贵贱、进退、阴阳、损益、寒热、生死、亲疏、利害、祸福、正奇、善夭、智愚、牝牡等等。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是一分为二的大家,老子就是老子。

无独有偶,西方的柏拉图则归纳为理念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二元对立。

图片

柏拉图对整个世界的一分为二



二元对立,是一个普世的定律。这一分为二,分出的二者,彼此之间有对立性,也有统一性。

人类知识成为一个体系,要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开始。亚里士多德把这个抽象出来,将万事万物当做“本质+现象”的组合。

除此之外,亚里士多德得出了逻辑学的一批重要定律,也是数学的重要定律:矛盾律,排中律。

就是A和非A,肯定和否定。其实质就是一分为二,然后这个二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亚里士多德认为是对立和转化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认为,矛盾律和排中律就是任何的存在 、 思想 、 认识 、 语义 四个方面的根本规律 。 两者的前提就是把事物一分为二。

逻辑学上这叫做二值逻辑,强调真或假的二值性。逻辑学上用真值表来表示。从传统逻辑,到一阶逻辑,到数理逻辑,都是真假的二值逻辑。
图片
逻辑学上的一分为二的真值表

这种一分为二,然后二之间有对立统一的规律。叫做辩证法。

辩证法并非是马克思主义专有的概念。

从赫拉克立特,毕达哥拉斯,恩培多克勒,到苏格拉底,到柏拉图,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再到黑格尔,马克思,毛泽东等等,这种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思想,一直是人类思想上的公理。

康德则将一分为二的对立称为“二律背反”。他认为,这个二是对立的,难以统一。

其实,康德的研究里,有大量的一分为三。他的范畴表,每组范畴都是一分为三的。
图片


从黑格尔和马克思开始,将这个称为矛盾现象,叫做二元对立统一原理。比如唯物、唯心,物质、意识,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等等等。

不管这个二分能不能统一,这个一分为二,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几千年历史中整个世界公认的通识。

我们常讲的“”两级分化”、“不极端”,”反过来说”,”正反两面看”许多说法,都是一分为二这个人类通识的体现。


    

02


    

一分为二其实藏着一个“隐蔽的第三者”
其实,二元论中,有一个隐蔽的第三者。

也就是任何一个事物,要一分为二,但单单有这个二是不够的。

因为一分为二的中间,有个分字。到底要以什么标准一分为二,这里就存在一个“预设和标准”。

世界不是分裂的,这个分,通过一分为二的概念,有了对立面的独立性,也应该有个“合”,就是对立面之间的和谐性。一分为二后的两个面之间,存在着“中介和关系”。

哲学中本质和现象的二元对立,其实也有个解释者的第三者。谁来解释一个事物,其预设不同,对本质和现象的解释就不同。

逻辑学的起点是概念,概念论是公理,也就是公认的道理。

概念一分为二,形成内涵,外延的二元对立。而概念与概念之间有一个第三者,叫做关系。

内涵+外延叫做逻辑变项,关系叫做逻辑常项。

内涵、外延和关系,其实还是一分为三,而不是一分为二。看起来是二,其实应该是三。概念是理论认识的核心。

分合,预设和标准,中介和关系,就构成了现代科学哲学革命的“隐藏的第三者“。关系(中介)是隐而未现的,因而被人忽略了。

因为本质主义的误解,认为概念是不变化的。所以关系被认为是外在的东西,不是事物内部的东西。而本质主义在上个世纪已经被打破,关系被看做本体结构的一部分了。

加上关系视角后,就从一分为二变成了一分为三。

大家以为的一分为二,实际上其实是一分为三。人类被瞒了几千年。冤枉啊!

国内研究一分为三的,其中有庞朴和坚毅两位哲学家的作品,非常不错。但可惜的是,未能引起我国学术界的重视。
图片



    

033


    

为什么一定是三?
1、几千年理论和实践证明一定是三。
传统的一分为二+隐蔽第三者体系,在各个学科已经运行非常顺畅高效几千年了,得到了理论和实践的持续证明。

科学的成功更是一个明证。只要把第三者从角落里拽出来即可。

2、奥多姆剃刀法则要求不需要四,也不需要以上。
这个法则是学术的通用公理,也就是一个理论没有必要,不需要增加新的元素。有个这个成功的三元,根本不需要增加更多的要素。

以上的二元不够,需要三元,四元以上不必要的证明。叫做“皮尔士定理”。

三视角到底靠不靠谱?等着瞧 一文中有人说,为什么三视角主张世界上所有东西一定要分为三?感觉是为了三而三。其实就是对相关背景知识的不懂和陌生。



    

04


    


如果一分为二是公理,一分为三更是公理
我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把世界所有事物分成2呢?

这个可能很少有人问过,更少人仔细研究过,只是感觉这是普世永恒的定律。

请你先记住这种对待一分为二的普世真理感,很重要!

我们有足够理由坚信,将世界一分为二,是一个伟大的发现。里面包含了巨大的智慧。它直接导致了近现代逻辑学、科学、哲学和神学等一切学科的诞生。

前文我们说过,一分为二,其实是有个隐藏的“第三者”。所以一分为二的实质其实是一分为三。

也就是说,如果一分为二是公理,还有个隐藏的第三者,那么实际上是一分为三才是公理。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一个人的老公一直有个小三,一家人还以为很和谐,以为是二人世界,其实是三人世界。
图片

所以一分为三才是真实状态。稍加解释,大家很容易理解,二分是不够的,一定是三分。

如果质疑三分,就是质疑二分,就是质疑公认的结论。就是在反人类,反党反政府。

你如果质疑一分为三,其实就是在质疑一分为二。你质疑一分为二,人人都会觉得你是神经病。


    

03


    

一分为二是人才,一分为三是天才
有人说,既然第三者是隐藏着的,一直藏着不就行了吗?

不是的。

二元论发展到一定时期,哲学上形成康德的二律背反,康德发现,单单一分为二会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他称之为“二律背反”(antinomy)。

图片

康德的二律背反(部分)

二律背反是一切现有学科危机的根源。其背后就是忽略了隐藏的第三者,其实就是二元割裂思维。

在数学和逻辑学上,形成一系列悖论。造成了很多学科危机。

比如数学中,有理数和有理数的一分为二导致了第一次数学危机。第二次数学危机是关于无穷小的,也就是有限和无限的一分为二造成的。第三次数学危机,是发现了集合论理的矛盾,其实矛盾本身就是一分为二。

以罗素为首的逻辑主义学派、以布劳威尔(1881—1966)为首的直觉主义学派和以希尔伯特为首的形式主义学派。这三大学派,各自想解决这个问题。

神学上导致了预定论和自由论的矛盾。科学上导致决定论和概率论的矛盾,例如牛顿力学和量子力学的矛盾。

把隐藏的第三者显明出来,就是革命。

符号学上,皮尔士革命了索绪尔的能指和所指这个一分为二体系,加上了第三者“解释者”,一分为三,就成了现代符合学之父。

图片

左边是索绪尔一分为二符号学,右边是皮尔士一分为三符号学

皮尔士的所指,能指,解释者三元符号论,其实从符合学重新定义了概念,从而重新定义了一切学科。因为一切学科都是用符号表达的。

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就是考虑了“解释者”。才突破了牛顿力学的二元概念体系,一分为三,成为物理学的革命。

在量子力学中有个革命性的“观察者效应”,是说:“一个量子力学系统在某个特定状态被观察得越频繁,该系统就越可能保持原来状态。”

这个效应直接导致了“测不准原理”的发现。

本来只有事物的规律和现象这一分为二的,一旦加入了观察者这隐藏的第三者。就产生了科学哲学和神学革命。

哲学上,大家黑格尔打破二元对立,将正和反增加了一个隐藏的第三者,一分为三,变成了正反合。并用这个一分为三的模式重构了全部人类哲学。

图片

黑格尔的三段式



心理学上,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1985年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他认为智力是复杂而多层次的,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即智力的内在成分、这些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以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

图片


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就是隐藏的第三者。就是环境视角。这就是一种一分为三。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人类发展与应用心理学的国家首席教授基思·斯坦诺维奇(KeithE. Stanovich)提出了三重心智模型。将人类认知能力分成自主心智、算法心智与反省心智。

图片



他就突破了自弗洛伊德以来潜意识+意识的一分为二的思维,把反省心智这个隐藏的第三者揭示了出来。也是一分为三。

人类脑科学里,也有类似的发现,就是三脑理论的提出。

图片


其实,在人类哲学和心理学上,一直就有理性,意志和情感的一分为三。三者其实是三一关系。

图片


计算机领域,传统认为只有0或者1两个状态,使用的是一分为二的方法。但是量子计算机,有叠加态和纠缠态。

叠加态的量子比特则可以是1同时也可以是0,两种状态同时存在。纠缠态是当几个粒子在彼此相互作用后,由于各个粒子所拥有的特性已综合成为整体性质,无法单独描述各个粒子的性质,只能描述整体系统的性质,这种现象叫做量子纠缠。 

叠加态和纠缠态就是隐藏的第三者。无法用第一种或者第二种来还原。这种一分为三就产生了计算机的革命,是人类科技的未来。

逻辑学上,打破了一分为二的传统,产生了三值逻辑。见:三值逻辑与意义理论(马明辉)。

20世纪20年代初由波兰逻辑学家卢卡西维茨提出了三值逻辑系统,他认为,对于“明年12月21日正午我在华沙”这样的命题,在说出它时,它既不真也不假,而是可能。

于是,一个命题可以有3个值:真、假和中间值。在这个系统中,二值逻辑的矛盾律和排中律不再成立。

其实这个中间值,也是隐藏的第三者。也是一分为三的结果。

图片


其实,最古老的,算是基督教神学的父子灵三位一体。而在佛学上,例如体相用,佛法僧,也是非常彻底地采用一分为三,几乎都是每个层级都是一分为三的。


图片

举出这些宗教信仰的例子,是为了告诉大家,一分为三是所有领域通用的法则。无论国家,不论性别,不论信仰,不论时代,都是如此。

妙面爸用一分为三的方法,写了很多文章。

我最近的一个方法课,就是这样一个一分为三研究的集成,对英语,健身和实践管理的干货有系统的分享介绍。

有兴趣可以看:妙面爸“实战方法课程”开始招募了!



    

05


    

三元也是错误的,正确的是三视角
一分为三之后,这个三之间彼此独立,所以是分。

三之间又彼此统一、联系和转化,所以要合。

那么这个分合关系到底是什么呢?很多人认为是三元关系。

在哲学上,有Trichotomy (三分法)这个词。感兴趣可以看维基英文百科的这个词条,介绍了人类历史上很多大哲学家在这个方面的成果。

但是,元的概念,已经无法解释三而一(three in one)的属性。所以既不是二元,也不是三元。

因为三之间关系是量子纠缠的拓扑状态。
图片
三而一,一分为三的纠缠体


用三一结的拓扑模型可以帮助类比理解。三个方面之间彼此独立,又彼此连通,甚至彼此就是对方。大家仔细观察上图,三种关系彼此共存,非常神奇:
A不是B
A就是B
A与B连接

哲学界,用视角(perspective)的概念来描述这种分合状态。这是符号学之父皮尔士最先发现这种类似关系的。

三视角研究者发现,三元被发现:
(1)任何一个元可以被另外两个元生成(一共3组证明)
(2)任何一个元可以被当做其他元(一共6组证明)

一旦元符合以上条件,元就是视角了,就将三元论改造成了三视角。

这个是个比较复杂的知识,下次有空再聊。

本文就解决了之前网友对妙面爸的这个疑问:为何三视角是三,而不是四?

图片



如果我们不知道三,也不知道为什么要三,我们就很二了。

一分为三只是三视角科学体系的开始,是入门级近似认识。深入的东西以后再分享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