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萧楚女上海淡水路旧居

 书柜茶室 2023-05-20 发布于江西

萧楚女,1893年出生湖北汉阳,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理论家、教育家、无产阶级革命家。萧楚女曾与恽代英一起主编《中国青年》,在广州协助毛泽东编辑《政治周报》,参加过五四运动、武昌起义。1927年4月22日,年仅34岁的萧楚女在广州南石头监狱被杀害,留下名言“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1911年萧楚女参加新军,参与辛亥革命。在武昌起义的阳夏战役中,他的一只耳朵被炮弹震聋。

1922年,萧楚女经恽代英和林育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传播革命思想,开展革命工作。

1924年初,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调萧楚女到上海工作。

到达上海后,他协助恽代英编辑《中国青年》,并为《向导》《学生杂志》等报刊撰写了大量文章。《中国青年》还开辟了“新刊批评”专栏,由萧楚女担任主笔,向青年介绍了国内外出版的18种期刊,其中包括周恩来、陈延年等人在法国出版的《赤光》杂志,使得青年能够了解到当时最新的社会思潮。萧楚女还出版了《国民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显微镜下之醒狮派》等专著,批驳国家主义派和戴季陶主义宣扬的阶级调和及阶级斗争熄灭论,捍卫马克思主义。

萧楚女的上海旧居位于淡水路66弄4号,该处也是《中国青年》编辑部旧址。

淡水路北起金陵西路,南至建国东路。长1683米,1902年筑路,沿路多为住宅。淡水路66弄4号是一栋典型的三合院石库门住宅,当年二楼客堂和亭子间是办公室,三楼小阁楼作为印刷间,底楼客堂就是萧楚女的寓所。

《中国青年》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继《先驱》之后出版的机关刊物,1923年10月20日在上海创刊。翌年春,团中央租下淡水路66弄4号编辑出版《中国青年》杂志,宣传马列主义,教育和团结广大青年参加革命,创办人及主编有张太雷、邓中夏、萧楚女、任弼时等。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该刊迁往武汉,同年7月汪精卫同共产党决裂后,又迁回上海。

1986年10月20日,淡水路66弄4号《中国青年》编辑部旧址纪念碑揭幕,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