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肝泻火的养生穴位

 图书 馆员 2023-05-21 发布于内蒙古

一个能清肝泻火的养生穴位

彭鑫博士讲解:一个能清肝泻火的养生穴位 音频
“少陽臟獨至,是厥氣也。蹺前卒大,取之下俞。少陽獨至者,一陽之過也。”——《黃帝內經·經脈別論》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医彭鑫博士,今天我们继续讲解《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我们先来看原文∶“少阳脏独至,是厥气也。跷前卒大,取之下俞。少阳独至者,一阳之过也。”首先我们先把原文翻译一下,第一句话叫做“少阳脏独至”,什么意思呢?就是少阳经脉偏盛,这说明什么呢?是少阳之脉气偏盛。这种情况就是厥气,也就是说即将要发生厥气上逆这种情况。厥气是从足下开始,也就是一股气从足下开始往上逆,这个时候叫做“跷前卒大”,卒同促,也就是突然的意思。
“跷”,后世医家大部分都认为是阳跷穴,因为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再加上任脉、督脉、冲脉、带脉合在一起正好是奇经八脉,为什么叫奇经呢?因为它不是十二正经,是特殊的八个脉,所以叫做奇经八脉。奇经八脉里边阴跷、阳跷,尤其是阳跷正好是在少阳经所过的部分。所以很多后世医家就认为这个地方指阳跷脉前的少阳脉。这个少阳脉突然而大,说明少阳之脉气突然非常盛,这时候应该泻的。
经脉气盛了之后,说明邪气盛,这时候取之下俞,还跟之前一样,取胆经的输穴,
胆经输穴是足临泣,在《内经》里边叫做临泣穴,从另外一个经典《圣济总录》,我们都知道《圣济总录》也是中医学的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是宋代的所修的一个中医方剂的著作。我们都知道宋代有一个皇帝叫赵佶,就是宋徽宗,非常有才的,在他的主持下把《圣济总录》给编修出来了,里边记载了很多民间的验方,还有医家的经验方,就是著名的医学家把他一辈子的这些经验方、祖传的方子向皇上献过。古代也有很多医书记载,古代如果是有一个医家把这个
方子献上去之后可以免很多罪。比如家里人谁判了刑正在监狱里,他们家人把这个方子献上去之后,就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减刑或者是免除,国家来进行官方的组织人员进行修纂。
《圣济总录》成书于一千一百一十年至一千一百一十七年。这里边有运气学说,还有治法,还有临床各科的证治,主要包括内外妇儿、五官、针灸以及杂治、养生等等。其中一百九十一至一百九十四卷为针灸门,介绍了十二经络、奇经八脉,还有一些病症的一些刺灸的方法。
本书里边才开始把临泣穴定名为足临泣。为什么又开始讲足临泣呢?因为不同经脉的情况,之前讲了阳明经脉偏盛的证治,阳明经脉偏盛,我们要泻阳补阴,阳明经脉的下俞穴是哪里?带大家回顾一下,足阳明胃经下俞穴是陷谷穴,肺经的输穴是太渊。大肠经是三间,脾经是太白,心经的输穴是神门,小肠经是后溪,膀胱经是束骨,肾是太溪穴,非常熟悉。太溪穴是肾经之源,这个下俞穴也是非常重要的穴。很多医家用它来滋补肾阴。心包经是大陵,三焦经是中渚,胆经是足临泣,肝经是太冲。太冲穴是肝经里边非常重要的穴,很多患者头晕,以前我在针灸车的时候就发现高血压、头晕、脸红红的,来了之后给他针灸太冲。这个脸红、头晕,很快就下去,为什么呢?他就是把肝经之火泻掉了。所以太冲穴有非常好的泻肝火的作用。很多人生气着急,你一按摩太冲穴之后,按摩五分钟,可能他火气就降下去,有点像开关似的。
刚才我们讲了胆经的输穴足临泣,出于《黄帝内经·灵枢·本输》这一篇。属于足少阳胆经,输穴在五行当中的属木,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临泣胆经连带脉,它是通带脉。我想起了我以前在上学期间治疗了一个患者,他就是脑袋一圈好像绑了一个袋子,我们都看过《西游记》,里边主要人物是孙悟空,他带了一个金箍咒,金箍咒正好套在头上一圈这个位置,患者他也是这个病,头上一圈好像有一个金箍给他箍住了,特别疼,特别有压力。当时好多医生都没办法给他治,因为他这症状也非常怪。后来我想了
一个办法,我觉得带脉是环身一周,在腰这一圈,人体只有一个脉是一圈,就是代脉,其他的奇经八脉、十二正经,没有任何一个经脉是横着来一圈,全是竖向走的。
无论是奇经八脉还是十二正经,都是在身上竖直的,上下进行走。只有一个经脉就是带脉是横着来,相当把所有的脉约束住了,所以叫带脉。带脉我理解它不仅是在腰这一圈,它从躯干一直往上延伸,连着身体一圈一圈套上去到头上,这是我当时突然领悟。后来选穴,你得找穴位给他治,尤其是这种怪病来,这种怪病它可不是单纯吃药能吃好,尤其这种特殊的症状,《灵枢经》里边有大量的记载。
我就想了一个穴位,那就是足临泣,这个穴位怎么取呢?其实挺好取的,就是你把脚露出来,第五脚趾和第四脚趾中间,连着的这个蹼,再往上一点,你把小脚趾往上一绷,你就会看到有一条筋横着斜着就过来了,这条筋正好连着小脚趾,就这条筋的外侧。但是在这个小拇脚趾骨的内侧,就这个位置一扎进去,一扎进去瞬间,针灸非常有意思,瞬间头上一圈的感觉就消失了,所以很多人说针灸怎么疏导经络这么快,我觉得用现代物理学来讲,叫意识共现,它是共现的一个东西。
这个很难用现代的医学解释,我觉得还要用更高级的物理学来解释这种现象,所以在这里一针这个地方,它同时出现针灸的效果,它不是说它在等着这条经脉从这儿开始往上运行,运行过几分钟之后到头,用不着这么慢,它瞬间这个感觉就消失了,就这一圈金箍咒这种感觉就消失了。(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他就觉得非常神奇,因为这个不是一次两次能治好,他的病很多年了,所以后来针灸了数次之后,他这症状就消失了。(未完待续)

关注「中医彭鑫博士工作室

想调脾胃 21条脾胃常识要先知道

1.多数深埋在土里的食物,比如山药、土豆、红薯、莲藕都有养脾胃的作用

2.腔里面的疾病都要寻找到脾胃里面去,不要紧紧盯着口腔不放了

3.脾胃好不好看看嘴唇就知道了,丰满有光泽嘴唇说明脾胃好,薄而黯淡无光的嘴唇说明脾胃有待保养。
4.脾的液是“涎”,俗称口水。所以如果你老是流口水,就要考虑脾虚了
5.操心的人以及脑力劳动者最伤脾,伤脾阴,伤脾血,需要归脾丸来挽救
6.热爱生活,就是有趣,说明这个人的脾胃好。脾胃不好的人都比较木讷,中医叫做纳呆
7.脾喜欢黄色,是黄土地的黄色,所以要想养脾胃可以多吃一点黄色食物哦,黄色食物是小米,五谷之王
8.脾最喜欢甘味,是淡淡的甘味,像小米山药那样自然的甘味。甘味最养脾,但过度的甜味却伤脾
9.脾最喜欢香味的食物,香味的食物可以醒脾,可以化湿,让脾胃精神满满
10.脾主运化,我们吃进去的食物之所以能够变成营养物质,全依赖脾的运化功能
11.胃主受纳,胃主要的任务就是把吃进去的食物磨碎、腐熟,这是一个物理变化过程,吃任何食物都要细嚼慢咽,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狼吞虎咽,囫囵吞枣,消耗自己的胃气
12.脾主升清。食物被消化后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清的物质,也就是营养物质,被脾往上输送给肺,肺再通过朝百脉的作用输送到全身
13.胃主降浊,胃以降为和。胃把浊的一部分下降,通过大肠排出去。胃 
14.脾胃一旦不好,就会连累其他五脏六腑。脾胃好了,其他五脏六腑跟着受益。所以,无论你得什么病别忘记从脾胃下手
15脾主四肢,四肢是否有力,是否强壮,与脾密切相关。腿脚不利索的时候别忘了调理脾胃
16.无论你是胖人还是瘦人都需要健脾。减肥需要健脾,增肥也需要健脾
17.脾胃最讨厌肥甘厚味的东西,这些东西会消耗脾胃很大的气血才能运化
18.脾胃最怕你吃生冷寒凉。一吃生冷寒凉脾胃就受罪,就会罢工,生冷寒凉会损害我们的阳气
19.千万别吃压气饭。生气的时候气往上走,饭却要往下走,于是气与饭开始打架,最后不上不下
20.不要久坐,久坐也伤脾,久坐伤脾最好的挽救方法就是走起来

21.你能够吃多少就吃多少,千万不要暴饮暴食,一旦超过了脾胃的运化能力就会伤害脾胃。所以,我们要吃七八分饱,留两三分给脾胃运化

8种中成方,调理脾胃+胃病 价廉+效好
第1个——健脾丸

由人参、白术、陈皮、炒麦芽、山楂、枳实这几味,是消积、导滞的,所以健脾丸是一个消补兼施,标本同治的一个健脾、消食的一个成药,适用于一些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积食的人群

第2个——泰渭散
由16种配方组成,兼顾了健脾养胃,促进消化,修复胃肠粘膜等多种脾胃问题和肠胃问题的人配方,对于胃寒,胃疼,反酸,运化不畅,胃胀等,适合几乎所有脾胃虚弱和胃部有问题的人进行调理和补充比较安全。
第3个——午时茶颗粒
解表主要是针对风寒感冒,而消食导滞行气类则是针对食积的,而方中的紫苏既可以解表,
又可以行气宽中,既可以解风寒,又可以消食积,方中的苍术、藿香则有化湿的作用,对于
身体困重,也是可以适用的。

第4个-----平胃丸

由多种菌株和健脾养胃的成分组成,含有多种药食同源成分,组成肠胃营养素,养胃修复,还可以增殖肠道菌群,这也是肠胃同调,肠胃免疫力提升,促进消化,增强肠胃蠕动排空的能力,很多人由于长期胃病,就会导致营养吸收不良,炎症水平比较高,适合吃。
第5个——平胃丸
这平胃丸是一个燥湿健脾、宽胸消胀的良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厚朴苦温芳香,行气散满,除湿运脾,理气化滞,调补脾胃,和中气以助运化,适用于脾胃湿盛,不思饮食,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嗳气的人群
第6个——附子理中丸
补阳气,散寒的作用,温阳散寒,有补脾益气的作用,可以燥湿,补脾益气的功能增强,对于恢复脾胃升降功能有着不错的改善
第7个——保和丸
有健胃消食,除胀的作用,消食化积,善于消肉食油腻之积,消食除胀,理气化湿,和胃止呕,健脾利湿,胃气得和,热清湿去,共消食导滞、和胃化积之功
第8个——保济丸
善于调理食滞腹胀、水土不服、肠胃不适等症,有增加肠收缩幅度、兴
奋胃肠平滑肌的作用,在高浓度时,有抑制肠管平滑肌的收缩力和节律的作用,对胃肠功能低下的消化不良有着不错的改善
.........
第1个——健脾丸
第2个——泰渭散
第3个——午时茶颗粒
第5个——平胃丸
第6个——附子理中丸
第7个——保和丸

第8个——保济丸

脾胃虚弱养生纵横谈

脾胃虚弱为中医名词。脾胃虚弱分为:脾气虚、脾阳虚、胃气虚、胃阴虚。脾气虚的症状主要是气短乏力、头晕、大便溏泻,容易出血,血色淡,甚至面色苍白,脾阳虚主要表现在: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腻就会腹痛腹泻,大便稀;胃气虚主要表现在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胃阴虚主要表现在虚火上炎,口干、容易饥饿,胃酸、隐痛不适,口舌生疮等。
临床表现

    病程较长,泄泻时轻时重或时发时止,大便稀溏,色淡无臭味,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食后易泻,吃多后见腹胀、大便多,平素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形体瘦弱,舌质淡,苔薄白。治以健脾益气,助运化湿。方药用党参、白术、茯苓、山药、苡仁、金桔、焦山楂、焦神曲、陈皮、砂仁(后下)。水煎,日1剂,分3次服。如时见腹痛,加木香、香附;兼舌苔白腻者,加苍术、厚朴;大便清稀,小便色清,腹部隐隐作痛,加炮姜、肉豆蔻、益智仁;少气懒言,便泻不止,甚至脱肛,加黄芪、升麻、葛根;兼夹湿热,口苦舌黄,或大便夹粘冻,加黄连、马齿苋。
 症状

  脾胃虚弱症状:因稍进油腻食物或饮食稍多,大便次数就时显增多,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时泻时溏,迁延反复,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1.脾胃虚寒 同脾阳虚,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久病或忧思伤脾等所致。症见:大便溏稀,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节按,行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目无华或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纳呆腹胀、脘腹痛而喜温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温、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肿、畏寒喜暖、小便清长或不利、妇女白带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白润,脉沉迟等。症状表现为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膏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2.脾气虚 症状主要是腹胀纳少,食后胀甚,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苔淡白。气短乏力、头晕、大便溏泻,容易出血,血色淡,甚至面色脏白。   
3.胃阴虚 主要表现在虚火上炎,口干、容易饥饿,胃酸、隐痛不适,
口舌生疮等。对于脾胃气虚者可服用参苓白术散和香砂养胃丸,对于脾阳虚可用附子理中丸,胃阴虚成药较少,可汤药调理
4.中气下陷: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   
5.脾不统血:多见于慢性出血的病证,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
老人脾胃虚弱的症状   

人到中年,体内的各个器官都逐渐地衰老,生理功能下降,消化系统也不例外。例如,牙齿松动、脱落,味觉减退;胃肠道平滑肌开始萎缩,弹性减低,蠕动变慢,食物在胃肠道中行进(消化)速度减慢,易于滞留;同时,胃肠道内的表面的枯膜逐渐变薄,消化腺也逐渐萎缩,消化液分泌减少,对食物的分解能力降低。由于这些生理的变化,就造成了中老年人的脾胃逐渐衰弱,消化功能下降,从而发生了上述的种种不适。加之有些中老年人,年轻时过于劳累,或饮食上末注意调理,日久损伤了脾胃,加重了脾胃虚弱。所以中老年人易患脾胃虚弱。

胃炎治疗网率先对各类胃炎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引进了藏药二十五味大汤丸,很好地吸收中医和西医治疗中的特色和优势,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融合贯通,各取所长,从而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临床运用疗效显著,有效解决了各种胃炎难治愈、易复发的难题,深受业内专家好评和患者青睐。
治疗  治法:健脾益气,和胃渗湿

  方药:参苓白术散

  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砂仁,陈皮,桔梗,扁豆,山药,莲子肉,薏以仁理气健脾化湿.
脾胃虚弱的饮食 若平素脾胃虚寒的人,或寒证的胃痛、腹痛、泄泻等,应多食性味辛热的葱、姜、韭、蒜、胡椒等。
  若脾胃虚弱的人,宜食用红枣、山药、扁豆、芡实、莲子肉等。
  若胃热素盛的人,宜食梨、藕、甘蔗、蜂蜜等干寒生津之品;
  若气机阻滞的病人,宜多食
萝卜、佛手、金橘,或用橘皮做成的调料。
小儿脾胃虚弱的补养
   中医认为可以从饮食来改善脾胃虚弱的问题,中医食疗方有:
  1.红枣小米粥:取红枣10个,小米30克,先将小米清洗后上锅用小火炒成略黄,然后加入水及红枣用大火烧开后小火熬成粥食用。适用于
消化不良伴有厌食的脾虚小儿。
  2.莲子山药粥:取莲子30克,山药80克,
粳米50克。将莲子去皮及心,加山药、粳米及水煮粥食用。适用于消瘦、食欲不振的脾胃虚弱小儿。
  3.沙参
麦冬扁豆粥:取沙参10克,麦冬10克,扁豆15克,粳米50克。先将沙参、麦冬加水煮20分钟取汁,将汁加粳米、扁豆煮成粥食用。适用于手足心热、便干的脾阴虚小儿。
日常饮食注意事项   胃病忌吃“生冷硬”,可以多吃小米粥。

  得了胃病饮食上要注意以下10条原则:

  1.温度适宜:饮食的温度应以“不烫不凉”为度。
  2.少吃腌制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盐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
  3.注意防寒:胃部受凉后会使胃的功能受损,故要注意胃部保暖不要受寒。
  4.细嚼慢咽:以减轻胃肠负担。对食物充分咀嚼次数愈多,随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
  5.少吃油炸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不容易消化,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多吃会引起消化不良,还会使血脂增高,对健康不利。
 6.少吃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生冷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对消化道黏膜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泻或消化道炎症。
  7.定时定量:要做到每餐食量适度,每日3餐定时,到了规定时间,不管肚子饿不饿,都应主动进食,避免过饥或过饱。
  8.饮水择时:最佳的饮水时间是晨起空腹时及每次进餐前1小时,餐后立即饮水会稀释胃液,用汤泡饭也会影响食物的消化。
  9.避免刺激:不吸烟,因为吸烟使胃部血管收缩,影响胃壁细胞的血液供应,使胃黏膜抵抗力降低而诱发胃病。应少饮酒,少吃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

  10.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对胃有保护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维生素C的含量,能有效发挥胃的功能,保护胃部和增强胃的抗病能力。因此,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

慢性胃炎竟是因为这个坏习惯
北京平心堂中医门诊部 2022-03-23 17:58
我国人口中胃病发生率达到80%,其中慢性胃炎占50%-80%,位居胃病第一位。胃病的高发与大部分现代人的不良饮食与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这些习惯最伤胃 01 喜食生冷、油腻
抽烟喝酒,过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
生活不规律
居无定处,长期出差,饮食不规律
03 久坐、缺乏运动 脾主四肢,久坐伤肉,缺乏运动,久坐都会对脾胃造成很大的伤害。
04 脾气急躁 肝气不舒,肝属木,脾胃属土,木克土,肝郁不舒,郁而化火,容易克伐脾胃。
05 药物伤害 长期服用清热药,活血化瘀药,散结消肿药都会对脾胃造成伤害。
中医治疗胃病,疗效好、痛苦少董某,男,34岁,2年前开始反复出现间断性上腹部隐痛,无规律,每次十几二十分钟,进食后无缓解,过饱则伴有嗳气、反酸、腹胀现象。西医诊断为慢性胃炎,予西药治疗1月余,症状未能明显减轻,成间断性发作,时好时坏。
因天气炎热进食冷饮后引发上腹部疼痛,伴有反酸,胸骨后烧灼感,腹胀,食欲减退,经西医胃镜检查确诊为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考虑之前西药效果不好,遂求诊于郭号大夫。
就诊当天,患者除上述症状外,自诉腹部怕凉,喜进热食,观其形体消瘦,少气懒言,精神萎靡,舌淡红苔白,脉弦细。
郭大夫辨为脾胃虚寒,中焦瘀滞。治以温中健脾,理气和中。
药用炙黄芪,党参,白术,茯苓,乌药,白及,乌贼骨,浙贝母,香附,枳壳,高良姜,砂仁,大枣等药。同时,采取针灸治疗,取中脘,梁丘,足三里,陷谷等穴留针30分钟。
服药一周后,疼痛发作的次数减少,腹胀及反酸减轻,自述服药后觉得胃里暖暖的,但食欲仍欠佳,嗳气频繁,上方微调继续服药2周,同时针灸治疗2次。
再诊时患者精神明显好转,疼痛已缓解,反酸消失,食欲增加,但过饱仍会觉得胀闷不舒,查舌红苔薄白,脉沉细,前方加鸡内金和佛手,嘱其服药一周后自行购买人参健脾丸和香砂养胃丸巩固1月。
郭号大夫按 胃脘痛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脾胃虚弱是其病理基础,脾胃气虚或中焦虚寒是其常见证型,也是其他证型的基础,治疗时应健脾和胃,针药并用。 本例患者喜食生冷,损伤脾胃,脾阳被困,寒凝气滞,气血不通,不通则痛,伴有纳食不佳,精神不振,面色少华,形体消瘦,均为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所致。治疗时在益气健脾的基础上加上温中散寒、理气和胃的药物。 Q 预防与调护 本病的发生,多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有关,故在预防上要重视精神与饮食的调摄。患者要养成规律的饮食和生活作息习惯,忌暴饮暴食、饥饱不均,少吃寒凉冰镇的食物。
时有胃痛的患者,尤其需要注意饮食的调护,应在一定时期内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宜;忌粗糙多纤维饮食,尽量避免食用浓茶、咖啡、烟酒和辛辣煎炸之品等,进食宜细嚼慢咽。同时,保持乐观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与紧张。

郭 号,郭号,主治医师,“月犁传统中医奖”获得者。临床工作10余年,师从多位中医大家,以治疗内科杂病,尤其脾胃肝胆疾病、骨伤科疾病及痛症见长。

《饮食保健》杂志养生顾问,主编《图解新编中医四大名著》(全套4本,包括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伤寒论、温病条辨),合著《临床常用中草药彩色图鉴》,参与《本草纲目全本图典》的编著。
从小接触中医药,临床上尊崇针药并用的治病理念,对脾胃病、肝胆病、肺癌、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眩晕、耳鸣、三叉神经痛、湿疹、痔疮、月经病等有独到的见解和治疗思路;通过触发点疗法,能精准、安全、有效解决身体肌筋膜疼痛;运用手法配合针灸治疗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肌肉劳损等骨伤科及软组织损伤类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出诊时间: 周二至周日全天,平心堂甜水园店
预约电话:010-65879199

把盐炒热外敷治病是很古老的中医疗法,热盐的保温性、渗透性强,不仅能将热温渗透体内,还能将体内的寒气、病气吸出来。

肾气虚尿频,脾气虚腹胀,肺气虚咳喘,5个中成药,补足五脏之气
俗话说:“人活一口气”;在中医里,这个“气”也是十分重要的存在,气足,咱们就健康强壮,气虚了,各种各样的毛病就出来了;今天教大家五个中成药,补满咱们的五脏之气;让你神“气”十足。
肾气虚的人容易尿频;

肾主二便,与膀胱相表里,肾气虚就会导致控制不住膀胱的排泄,就会尿频尿急,但是每次去厕所又只是少量排尿;有时候甚至咳嗽几下都会漏尿;哪怕晚上不喝水,也能起夜好几次。平时总感觉自己气不足,呼吸比较急促,浑身没劲儿,腰酸腿软,容易遗精盗汗。这就得用七味都气丸来补肾纳气。

脾气虚的人容易腹胀;

脾主运化,脾气虚就消化不动食物,老感觉胃胀胃痛,就吃不下什么东西;一吃还容易积食,恶心反胃;脾虚还容易导致湿气积聚在咱们腹部,肚子就会鼓胀,松软长肉。大便也比较软烂不成型,甚至经常拉肚子。这种就可以用人参健脾丸来健脾益气,增强脾胃运化功能。

肺气虚的人容易咳喘;

肺气虚的话,咱们身体的防卫能力就会下降,就容易受外界影响,稍微一变天就感冒伤风,咳嗽、支气管炎;咳痰费劲儿,咳出来的痰偏白偏稀。平时也总觉得胸口憋闷,上不来气,气不够用,一累就嗬嗬倒气。可以用玉屏风散来益气固表,增强肺功能。

心气虚的人容易失眠;

心气虚就推动不了血液在身体里的循环,往上充盈不到头脑,就容易失眠多梦,睡觉容易心慌惊醒,时间长了人就容易健忘、爱发呆。平时稍微一累就容易心慌心悸,甚至胸口闷痛;动不动就是一身虚汗。这时候就可以用天王补心丹来补心养神。

肝气虚得人容易疲倦;

过于劳累,或者长期情绪不好就会耗伤肝气,咱们就会觉得浑身的气力精神被抽干了似的,浑身软趴趴,精神萎靡,还特别容易受到惊吓。肝气推动无力还容易导致郁结,人就容易烦躁失眠。眼睛模糊、头晕、脸色苍白或者蜡黄。这个时候就可以用八珍益母丸来补肝气、养肝血。

气足就能促进生血,推血在身体里运行,转化为津液,身体就饱满康健,不容易生病了。大家可以参考我上面讲的几种气虚种类,判断一下自己的类型,如果情况比较复杂或者自己拿捏不准,就可以咨询一下大夫。五脏气虚,中医一招,可补肺气、补脾气、补肾气、补心气、补肝气!
【五脏气虚,中医一招,可补肺气、补脾气、补肾气、补心气、补肝气!】
1、心气虚:会出现心跳加速,心慌气短,稍微干点活,就感觉很累,可以用:西洋参+红参来补心气;
2、脾气虚:常见脘腹虚胀,神疲倦怠乏力,不想动,胃口不佳,大便溏,可以用:白术+山药+白扁豆来补脾气,祛湿气;
3、肾气虚:常见腰酸乏力,精神不振,腰膝酸痛,能力下降,免疫力不足,可以用:枸杞子+菟丝子+五味子+韭菜子来补肾气;
4、肺气虚:常见说话没力气,盗汗,失眠多梦,心慌气短,动不动就咳嗽,可以用:甘草来止咳补肺气;

5、肝气虚:肝气能疏通,调达全身气机,促进血液以及津液的运输,还能调畅情志,如果肝气不足,则血液无法运行,从而出现胸胁肋骨疼痛,心情郁闷,动不动就生闷气,唉声叹气等,可以用山茱萸泡水来补肝气;

强正气(阳气)才能强五脏

五脏之病多源于亏气,因为「气」对我们的生命来说有着重要意义。而在人体所有的气之中,最重要的就要保护好五脏之气。那么,气虚通常是怎么形成的呢?俗话说,久病伤气。有病不去治,尤其是五脏的病,当然会伤气了。

还有什么原因呢?营养不良是一个主要原因。我举个例子,我有一个朋友,她说这几天一点气都没有,问是不是有什么病,找我给她开个方子。我就问她:「你这两天吃什么了?」她告诉我,她在减肥,肉类的食物什么的都不敢吃,只啃一点玉米棒子,最多再加个红薯。我说:「怪不得你没有充足的气,都是因为营养跟不上。所以,你赶快去好好地吃一顿,你的气就充足了,什么药也不用吃。」她照着做了,后来果然就好了。这就是我们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存在的误区----不科学地减肥瘦身。尤其很多女孩子,上班的时候,一点气都没有,都萎萎缩缩地坐着,好像身体有病。其实她不是病,而是因为营养不良,伤了她的气,这叫做亏气。另外一种就是过度劳累。过度劳累,超过了身体的负荷,就耗伤了气。过度运动也会表现为气虚。所以,出现了气不足这个情况,你就得考虑,自己是在哪个方面出现问题了。下面我们来具体讲讲怎样保养五脏的气:
保养心气
五脏之气中,心气最重要,所以一定要养护好我们的心气。现代社会40岁左右就猝死的事常有发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简单地说就是心气不够。很多中年人到了40岁以后,就觉得心气不足。心气不足有什么表现呢?就是话说多一点、稍微劳累一点,就觉得心慌,气不够用。30岁之前这种现象很少发生,但进入40岁以后,便常常有人觉得气不够用,这里的气就是心气。
说话多了心慌,动多了心慌,这是心气虚的一个信号。这时就要注意保养你的心气了。保养心气要注意多进行些慢养生和静养生。因为你生活和工作节奏快了,心气的耗散就会变得很大。所以你应该快的时候就快一些,但该慢的时候一定不要再把自己赶得很快。比如,上班的时候你快节奏工作,那么下班了就要放慢节奏,进行静养。
另外,可以服用一些养心的药。治疗气虚最好的就是参类,人参也好,丹参也好,太子参也好,生条参也好,各种参都可以。用西洋参或者人参三克,再加上 五克 肉桂冲服,对心脏有很好的养护作用。
保养肾气
人由精、气、神三部分组成,其中精和气为根,元气、元精都保存在肾里边,所以养肾尤为重要。肾为先天之本,有藏精主水、主骨生髓的功能,人体随着肾气的逐渐旺盛而生长发育,直到成熟。所以肾气充盈,则精力充沛,筋骨强健,步履轻快,神思敏捷。
肾是人体五脏的根,所以五脏都不能够用过度,你要是把它都用了,那五脏六腑需要的时候就没了。它等于是国家的国库。所以,我们就要善于藏精、善于藏气。那么怎么样保养我们的肾呢?
当肾气虚弱时,乏力、脉弱是肯定的。肾气虚最大的特点,就是腰酸腿软,小便多,因为肾主二阴,小便多说明他肾气弱,尤其是在夜里。同样年龄的人,有人总觉得气不够,那么这时你就要好好保养你的肾气。
首先,房事要节制。房事不节制对肾精、肾气的伤害很大,尤其夫妻到中年以后,一定要注意房事的节制。
其次,不要用脑过度。肾生髓,脑髓靠肾来生长,用脑过度便会伤肾气。比如很多头晕并不是脑的问题,归根结底是肾虚;有的患者找我来看头晕的毛病,我就用补肾的方法,给他吃一些六味地黄加味,如熟地、枸杞、山萸肉等等,症状多半会好转,之后他就不头晕了。这些药没有一味是补脑的,养脑的药我也一样没用,只是补肾,就可以把头晕的毛病治好。还有一些人失眠,吃养心安神的药都不见效果,吃一些养肾的药,再适当加一点养脑、安眠的药,睡眠质量自然就好了起来。
最后,我们还要注意腰的保养,不要随便伤了腰,因为腰里边藏着肾虚的命门----两肾,所以也是不可忽视的地方。
人有精、气、神三宝,其中精和气的根----元气元精就在肾里边,所以你这个仓库要保管好,不要让它漏水,不要让它受寒。保护好了你先天藏在里边的肾精,它就会维持你的生命。然而,现在仍有好多人在过度地用腰,过度用腰的结果是伤了他的肾。那怎么办呢?我给大家的建议就是壮腰健肾,取熟地、山萸肉、枸杞子各一两 ,泡在500毫升的白酒里边,一天一到二次,一次饮5到10毫升即可,一般喝完500毫升后就好了。在饮食方面,要注意营养的合理搭配,多补充动物蛋白。
保养脾气
中医历来就有「脾为后天之本」的说法。脾胃既是人体五脏六腑气机升降的枢纽,也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和赖以生存的「水谷之海」。导致脾胃疾病的原因,不外乎饮食不节、寒热不适或情志郁闷等因素,因此预防也要从这三方面做起。
脾气虚表现为:厌食、腹胀,舌苔发白,脉搏虚弱;这时候就要健脾。脾气虚是怎么形成的呢?《黄帝内经》中说,生病起于过用;过度地运用,它亢奋之后,必然带来衰竭。因此,要保护我们的脾,最重要的是饮食要节制。我在临床上经常见到这样的病患:不想吃东西,吃下去以后肚子就胀。我给这样的病人号脉发现他们的脉比较弱,舌苔也白,然后我就知道这是脾气虚,必须得健脾。那为什么形成脾气虚呢?我问很多脾气虚的人是不是最近一段时间吃得太多了,暴饮暴食了?得到了很多肯定的答案。《易经》告诉我们,我们要合理地爱护我们的器官,要心疼它。如果你过度地运用它,带来的必然是衰竭,那么它最后就给你罢工了。所以,保养脾气,饮食一定要节制,尤其不要撑着。
其次是寒温要协调,饮食不要过凉,也不要过热。太烫了,容易得食管癌、胃癌;太凉了容易导致脾胃阳虚。
我们在夏天尤其要注意养脾。因为脾为土脏,按照五行生克关系是怕火,火克土,夏是火的季节,所以夏天更要注意脾胃保健,否则脾胃在此时期最易患病,如腹泻、呕吐之类。另外,因为脾的主要功能是运化水谷,养脾之道在于进食有规律,不吃损伤脾胃的食品,如过辣、过甜、过咸、过辛、过苦的食物。
保养脾脏可以用山药、白术、苡仁、芡实、白扁豆,炖肉或熬粥来吃。如感觉自己消化不良、腹胀、不思食等,饭前或饭后可服用山楂、炒谷麦芽、炒鸡内金。
·保养肺气
肺气虚有什么特点呢?肺气虚的病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爱动,不想动,动了以后就觉得气短,脉搏也弱,人显得很乏力,一点精神都没有。
肺气虚就得给他补肺,什么补肺最好呢?是沙参,可以再加一点人参,用人参和沙参炖肉吃。同时,可以多吃一点羊杂汤。因为羊杂汤里边,用到的羊肺比较多。中医讲以脏补脏,多喝一点肺炖出来的汤以后,肺气可能就不短了。
·保养肝气
我在临床上还见到过很多患者,就是在一段时间内,总觉得精神萎靡不振,特别没有朝气。我问他们吃得下去饭吗?他们也能吃,但就是没有朝气,而且两肋间也很不舒服。我再给他一号脉,发现是肝脉弱,形成了肝气虚。
我问他们怎么形成的这种清况,很大一部分人告诉我说这段时间比较疲劳。中医讲肝为疲极之本,过度疲劳就容易引起肝气虚。我在治疗这部分病人的时候,就给他们用人参、枸杞子泡酒喝,往往喝几次以后就好了。 
·保养五脏之气最重要的三大纪律
我告诫大家,在我们一生当中,我们都要保护好自己的气。一定不要随便地耗伤五脏之气。这其中有三点是最重要的。 
1.避寒就温,避免过劳
首要的一点就是,不要一味地受寒,也不要过度地劳累。当然,如果工作紧张也没有办法,但一定要调节,在劳累以后要补回来。
保护我们身体的气,就是必须要保护阳气。怎么保护阳气呢?首先就是不能受寒,寒伤阳这是肯定的;另外就是要保护我们的精,尤其是我们的肾精,因为肾精是我们的气的根,所以首要的是不能让我们的腰受凉。
2.荤素搭配,摄入优质动物蛋白
我们强调饮食要荤素搭配,要注意动物蛋白的摄取。如果你只吃素不吃荤,肯定脏腑之气不够,过不了几天,可能气就虚了。荤素搭配要吃优质的动物蛋白,这是肯定能补气的。还有要吃一些高能量的东西,就是粮食,像米和面之类的。不能因为减肥之类的原因只吃素,有的人甚至只吃素菜不吃饭,这样下来对我们自身五脏之气的保养是非常不利的。
3.充足的睡眠是气血恢复的最好方法
历史上有一个人叫做陈抟,他被称为睡仙,就是睡觉的神仙。他特点就是睡,他可以不吃不喝,但是他必须得睡觉,睡醒以后,面色红润,精神饱满。虽然这只是个故事,但也给我们一个提示,就是睡眠的重要意义。曾经有科学家做过试验,把两只健康的小耗子分开,一只小耗子,只给它吃不让它睡;另一只小耗子,只让它睡不给它吃。结果给它吃的不让它睡的那只死掉了,不给它吃让它睡的还能活着。这也说明了睡眠对我们人体养气是非常重要的。有的时候我们觉得气不够了,觉得特别累了,这时就要好好地睡一觉,饱饱地睡一觉,起来以后,你的气就自然而然恢复了。·
《五脏诊断及养生》

     中医诊断主要靠四诊,望、闻、问、切。望诊,主要是看面相、形体;闻诊,主要是听呼吸的声音和讲话的声音,嗅身体的气味;问诊,主要是询问病史及近期的各种症状;切诊,即是切脉,南方人称“把脉”。切脉需要病人把握的时间在“平旦”(寅时,早3—5点),时且不吃早饭,静坐约30分钟左右方能准确。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难以满足切脉条件,所以本草养正堂相应地加强了其他三诊。
     诊断首先要明辨阴阳,阴阳不辨,调养往往是南辕北辙。例如:肾虚分阳虚和阴虚,对阳虚者滋阴,腰越来越痛;对阴虚者补阳,腰越补越酸。望诊辨阴阳,主要看四个方面:
从形体上看:往往是阳虚形瘦;阴虚形胖。
从舌象上看:往往是阳虚舌质淡嫩、舌形胖、苔白、苔厚;阴虚舌质红、舌形瘦、苔少。
从神情上看:往往是阳虚气短、懒语、抑郁寡欢;阴虚燥热不安。
从寒热上看:阳虚者胆小,怕冷;出凉汗;阴虚者怕热,出热汗。
养生贵在平衡。实践证明,百病皆源于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因此,恢复阴阳平衡,才是养生的大道。

第一节  心
     心与小肠相表里  心主神明,是高级中枢神经活动的主宰;是一身之主,脏腑、酉骸之君王;主血脉,其华在面;主汗,开窍于舌。
    中医理论讲的心,包括心脏和大脑。例如:“心里想”,不是指心脏在想,而是指大脑在思考。
一  心正常与否的表象
    (1)心气足,心静神安
     心气足者两眼炯炯有神,信心十足,给人以美感;心气虚者,心悸,两目无光,兴致索然,重则厌世。
    (2)心气足,面有光华,
     心“其华在面”。心气足者脸色白里透红,皮肤光滑柔软、细嫩;心气虚者面色苍白无光,毛孔见粗,因气锁不住毛孔而汗水自出;重者大汗亡阳。
    (3)心气足,声圆音亮
     心气足的人声音洪亮,乐于言表,喜形于色;心气虚者声音低沉,长吁短叹,少言寡语,抑郁不欢。有些演艺人员声音欠佳的原因是心气虚所致。注意保养心气的演员,到七八十岁仍然音色圆润、浑厚,不减当年。
    二  调心
       心机失衡者,原因各异:劳累过度,心情抑郁,暗耗心阴;受刺激,郁郁不欢;步人中老年,气渐虚;大病初愈,气已伤等。心失衡有阴阳之分。心阳不足,心寒乏力;心阴不足,久热伤气。阳虚或阴虚的特点如下:
   (一)心阳虚、心阴虚的辨别
    1.“舌为心之苗”,舌嫩胖而苔白者为阳虚;舌瘦而苔燥红者为阴虚。
    2.舌尖有溃疡者,舌白为阳虚,舌红为阴虚。
    3.长吁短叹,自汗者为阳虚;面红燥热,盗汗者为阴虚。
    4.心区憋闷,透不过气,心里怯懦者为阳虚;心区燥热、烦闷、易发火者为阴虚。
   (二)心的调养
     针对人体心阳虚的北方秋冬气候,营造一个相应的南方春夏气候。二者相抵,不适之症自然消退。
     针对人体心过热的南方夏天气候,营造一个相应的北方秋冬气候。二者相抵,不适之症自然消退。
  第二节  肝
      肝与胆相表里  肝主藏血,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故有“肝主血海”之说。人卧则血归肝,肝开窍于目。肝主筋,其华在爪;主疏泄,助脾胃消食运化。肝气升发,气机舒畅;肝气郁结则躁动不安;肝主谋虑,肝郁多躁,谋虑不周。
    一  肝正常与否的表象
     (1)肝养目,心明眼亮
    “肝开窍于目。”肝的精气充足,眼睛明亮,黑白清晰,炯炯有神,七八十岁目不眩花。如果肝火上延,可见双曰肿赤;肝虚,则双目干涩、视物不清,重则患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脱落等症。 
     (2)肝养筋,指甲荣华
     肝的精气充足,方能养筋。筋壮,肢体灵活自如,指甲丰满、光洁、透明,呈粉色;肝虚,筋气不舒,活动迟钝,指甲脆弱,凹陷,不透明,缺少血色。故中医理论讲:“肝主筋,其华在爪。”
     (3)肝气条达,心平气和
     肝气条达顺畅,人的精力旺盛,心平气和,与人交往亲和友善。肝瘀气滞,易生怒火,目光凶灼,脸呈绛色,体内臭气鼓胀,不愿听人讲话。
     (4)肝阴足,血气旺
     肝阴,包括血液和全身筋与肌肉运动时所需要的润滑液。肝阴足,身体轻松,内心自信,不温不火;肝阴虚,头晕眼花,迎风流泪,腰膝酸软,筋张弛不利,失眠多梦,惊恐不安,烦躁、委屈爱哭,女性过早闭经或经血不止。
    二  调肝要领
     肝的不适之症分阳亢、肝气不足和阴虚等情况,无论哪一种都会影响形象美。例如:肝阳亢时满腹“臭气”排不出,眼睛会流露出烦躁或凶灼的目光,有什么美感?又如:肝气不足或肝阴虚,两目无光,面无血色,也无从谈美。
    (一)肝失衡的辨别
    调肝要区别阳亢、肝气不足和阴虚,其不同的特点如下:
    (1)肝阳亢者性情急燥尚有气力:肝气不足和肝阴虚者疲惫不堪。
    (2)肝阳亢眼红、干涩、眼角膜有斑(白翳)、眼袋鼓胀、下垂或眼球外突;肝阴虚、肝气不足者眼窝内凹、干涩、视物模糊、迎风流泪、色盲、视网膜脱落、黄斑性病变、白内障。重则患视神经炎。
    (3)肝阳亢者饭后两肋下胀满或右肋常胀痛;肝气不足、阴虚者右肋常隐隐作痛。
    (4)肝阳亢者双脚躁动不安;肝气不足、肝阴虚者两膝酸软。
    (5)肝阳亢者遇事急躁,处事不周;肝气不足者办事,心有余而力不足;肝阴虚者焦虑不安。肝阳亢与肝阴虚可转换,物极必反。阳亢至极,耗尽肝阴,可转为肝阴虚;肝阴虚至极,阴不制阳,可导致肝阳亢。故有肝阴虚和肝阳亢皆备者。
    肝气不足和肝阴虚的区别在于前者自己感觉偏凉,后者自己感觉偏热。
    (二)肝的生活调养
    1.肝阳亢的调养
     针对肝躁动的东方春天气候,营造一个相应西方秋天收敛的气候。二者相抵,不适之症自然消退。
    2.肝气不足的调养
     肝气不足,不足以气化营养为血,人会目倦神疲,腰膝酸软、针对肝冬天藏而不动的气候,营造一个春生机勃勃的气候 。二者相抵,不适之症自然消退。
    3.肝阴虚的调养
     肝阴虚,是肝的物质基础匮乏所致。
     针对肝西方收敛内热的秋天气候,营造一个东南方春夏气候,二者相抵,不适之症自然消退。
第三节  脾
     脾与胃相表里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输布全身,维持生命。脾胃为营血生化之源,故称为“后天之本”。脾又主运化水湿,对体内水分的输布有重大影响,脾虚则便溏或水肿。脾统血,统摄血液于脉管内而不外溢;主肌肉,故有“脾生肉”之说。脾开窍于口,其荣在唇。所以,人后天的身体状况、健康与否,与脾有重要关系。
   一  脾胃正常与否的表象
   (1)脾气足,肌肉丰活
    “脾主肌肉。”脾气足,肌肉丰润、鲜活,面部生动而富有活力。有的人长像并不漂亮,但仍然可人,这就是民间讲的脸上
  长着“爱人肉”。因为脾气足,人体肌肉中的气血通畅,故肌肉皮肤色白、丰润而富有弹性。“气色”二字。讲的是内有气外才有色。脾气虚者,面部肌肉呆板,全身肌肉酸懒乏力,甚者萎缩。
   (2)脾气足,脸不臃肿
 
     面部白里透红的胖,是正常的胖,可谓“富贵之美”,这是相当一部分男性所持的审美标准。如唐代以杨贵妃为代表的丰腴美人,就是当时大部分男性对女性审美标准的体现。除此之外的胖,多数为肿胖。“脾主运化水湿,输布体内水分。脾虚失职,则导致水肿。”肾虚引起的水肿在腿脚,脾虚引起的水肿在脸部及全身。引起脾虚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吃,二是思。过多吃冰冷食物、水果,暴饮暴食,都能伤脾;思虑过多,也可能伤脾。高考前不少孩子泻肚,就是由于用脑过度,脾虚所致。
      脾气足,可使人面部去水肿而轮廓清晰,肤色白里透红,全身的赘肉逐渐消失。这就是“应该把人补瘦,而不应该把人泻瘦、饿瘦”的道理。
    (3)脾气足,精神爽快
       脾气足者气血贯通肌肉,精神爽快;脾气虚者精神抑郁。许多精神病患者或心理有疾的人都与脾虚有关。
    (4)脾气足,嘴唇红润  
     许多现代女性靠涂抹口红,遮盖暗淡粗糙的嘴唇,却不懂得只要调好了脾,就可以使嘴唇自然红润。“脾开窍于口,其荣在唇;脾气通于口,脾气足能知五谷。脾气足者呼出的气无异味,吃五谷杂粮可品出其中的香味。脾气弱者唇白而粗糙,若寒凝脾中则唇紫或黑,呼出的气息异味浓重,饮食无味。
    (5)脾气足,皮下无淤斑
     “脾统血使血液在脉管内运行顺畅不致外溢。”脾气虚,无力统血时,血溢出脉管外,称为“血不循经”即血衄证。有人会皮下出血形成淤班(紫癜);鼻孔出血;甚至出现“血汗”(流出的汗为红色);有的女性会经血不止。

 
二 健脾和胃要领
     脾和胃相表里。脾相当于指挥长,胃相当于加工车间,二者生活相互配合,缺一不可。但是,脾、胃的习性不同。脾喜燥恶湿,胃喜欢润恶燥。脾气上升,人中气足;胃气下降,才能顺利消化、吸收。
     (一)脾胃失衡的辨别
     脾和胃的功能正常与否,其症关如下:
     1、脾气虚时唇偏白,重则无血色;胃火上行,唇干,生则有裂纹。
     2、脾气虚得太久,上牙龈萎缩;胃气虚弱久,下牙龈萎缩。
     3、脾气虚弱便溏稀,重则泻肚;胃火上行,大便干硬。
     4、脾气虚四肢不温;胃火旺时人躁且热。
     5、胃阳不足,胃院凉而胀痛,呕吐清涎。
     (二)脾胃的生活调养
     脾相当于人的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胃相当于 其下属的加:工车间。针对人体脾、胃过寒的北方冬天气候,营造一个南方的夏天气候。二者相抵,不适之症自然消退。针对胃过热的南方夏天气候,营造一个北  方的冬天气候。二者相抵,不适之症自然消退。
第四节  肺
     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主诸气,司呼吸,吸人清气与脾运化的水谷精微结合,化为元气,维持生命。肺朝百脉。气推动血运行,有赖于肺。其参与人体水液代谢,通调水道。肺开窍于鼻,主皮毛,凡皮肤、鼻、咽喉诸症,皆与肺有关。肺和心同为上焦,相互依存。肺主气 ,心主血,气离血死,血离气枯。
    一  肺正常与否的表象

 
   (1)肺气足,精力旺盛
        肺气足,人的血液中含氧充足,必然精力旺盛。老年人生病时往往气短,因肺气弱而身体缺氧,必然导致精疲力竭。
    (2)肺气足,皮肤光滑
    “肺主皮毛。”肺气足,皮肤层气血充足,营养物质丰富,皮肤柔嫩、光滑,毛孔细;肺气虚,皮肤抵抗力弱,皮肤容易出现皮下红疹皮癣,面有红斑、粉刺,面部毛孔粗,皮肤过敏。
    (3)肺气足,鼻子精巧
    “肺开窍于鼻。”肺气足,鼻子光亮、精巧;肺气虚,鼻子毛孔渐粗,或鼻翼变红,重则为“酒糟鼻”。
    (4)肺气足,人不虚胖
    “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肺调节人体的水分,需要脾、肾相互配合,缺一不可,任何一个环节出了毛病,都会引起体内水液代谢不利形成虚胖,重则浮肿。
    (5)肺气足,不易感冒
    “肺主卫气。”肺气足,可形成保卫身体之气,预防病邪从气管和皮肤侵入,使人不轻易感冒。
    (6)肺气足,嗅觉灵敏
      肺气足,鼻内不生炎症,嗅觉灵敏;肺气虚,易患鼻炎,容易过敏,有时不辨香臭。
    (7)肺气足,人不忧愁
     “肺主忧。”肺气足,人常欢喜;肺气虚,人多忧愁。
    二  养肺要领
      肺有阴虚、阳虚之分,不同症状如下:
    (一)肺阳虚
      肺阳虚时咳喘无力,流清鼻涕,痰多清稀,甚则喘促敛呼吸困难,疲倦,懒语,声低,怕冷,自汗,脸色青白,舌胖淡嫩。        针对肺过寒的北方冬天气候,建立一个相应的南方夏天气候,二者相抵,不适之症自然消退。
    (二)肺阴虚
      肺阴,是肺循环系统的物质基础部分。肺阴虚相当于肺的物质基础薄弱,肺自身的阴液不足,细胞在运动中摩擦力过大,出现燥热。肺阴虚时干咳少痰,潮热盗汗,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咽燥音哑,舌红干燥,苔少。肺与大肠相表里,肺阴虚可引起肠燥,导致便秘。
      针对肺过热的南方夏天气候,营造一个相对应的北方冬天气候。二者相抵,不适之症自然消退。
第五节  肾
      肾与膀胱相表里 肾主藏精,包括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故称之为“先天之根”。肾主水,合三焦、膀胱主津液,与肺、脾同司体内水液代谢和调节。肾主骨,生髓,有充养骨骼、滋生脑髓的作用,故骨、脑的兴衰发育与肾有关。肾主毛发,肾主骨,牙为骨之余,故牙齿和毛发的荣坚与否和肾有关。肾寄命门之火,为元阴、元阳之所藏,有“水火之脏"“阴阳之宅”之称。肾上连于肺,故主接纳肺气。上开窍于耳,下开窍于二阴。耳病诸症,二便不利,皆与肾有关联。
   “肾为先天之根。”肾气旺,人耳聪目明,消化吸收旺盛,精力充沛,颈直肤亮,可延缓衰老数十年之多。
    一  肾正常与否的表象
    (一)肾气足,人过中年不虚胖
     “肾者水脏,主津液。”肾气足,可调节体内水分循环使用并将多余的水分及时排出体外。肾气衰时,体内该排掉的水分不能及时排出造成腰以下部位虚胖,甚至浮肿。若脸也肿胖,表明已相当严重。补充肾气,人的腰围即可减小,但体重可能不减。这是因为“肾主骨”,人的肾气足了,骨质密度随之增加,体重也会增加。
    (二)肾气足,毛发荣光
     “肾主毛发”肾气足,头发浓密而荣光;肾气不足,头发脱落,发质枯干。所以,治理脱发的根本是调养肾。肾气足者,过百岁仍然鹤发童颜。
    (三)肾气足,颈直挺、齿坚固
      肾主骨,牙足骨之余,肾气足,颈椎自然直挺,人体轻松挺拔;肾气虚,颈椎无力挺直’重则骨质增生。
      肾气足,牙齿坚固,白而亮,年过80岁也呵完好;肾气虚,牙齿松动,甚者40岁左右即脱落。
      所以,当人到中年出现骨质增生或出现牙齿松动时,不要急于做手术,应从调肾人手,这样既能从根本上解决病患,又可保住牙齿。
    (四)肾气足,人不气喘,脸不长色斑
    “肾纳肺气,为气根;肺主皮毛”肾气足,可接纳肺气,人不会气喘,肺朝百脉可养皮肤;肾气虚,肺的肃降功能受阻,严重时会气喘,面部易生斑等。肾阳虚者在秋冬季节手脚寒凉,严重者夏季也凉。有此症状者,每年春节过后,脸上即长色斑,也叫“肾锈”如果在进入秋冬季节时,能调养得手脚温热,并一直保持到夏季,一般情况下全年脸上不长斑。肾气足者面色白亮,皮肤细嫩。肾气虚者面色青自,无光泽。严重的人会因肾虚不纳肺气,脸色晦暗。
    (五)肾气足,消化吸收旺盛      
肾阳生命门火而化脾胃土。一些人常年胃病,甚者十年治不好,其原因是肾寒引起的胃寒,此症不温补肾阳如隔靴搔痒。补足肾阳,人消化、吸收旺盛,必定精神焕发。
    (六)肾气足,更年期可延至60岁以后

  
   《黄帝内经》讲:女子四十九(虚)岁天癸(gui)枯竭,但善保养者高寿仍可生子。天癸枯竭,指女性体内雌性激素迅速减少。这时,女性体内润滑物质匮乏,细胞在运动过程中摩擦力增大,造成内热增升,消耗元气,导致女性燥热不安,彻夜难眠,甚至狂躁、闭经。这就是女性更年期到来的征兆。
     如果针对此症,适时滋肾阴、降虚热,不出一个月,女性更年期综合症可减轻或消失,月经来潮也可能延至60岁以后。
    (七)肾气足,夫妻生活和谐
      已婚女子肾气足,对丈夫温存依恋,是夫妻生活正常的表现。女性肾阳虚者气不能达到私密处,引不起快感,甚者疼痛,导致所谓的性冷症,反感夫妻性生活,容易导致夫妻感情不和。男性肾气不足,年过40岁后则会厌倦夫妻房事,影响男性的自信,甚至出现疑心过重现象。
      需提醒的是,房事后男女皆不要立即洗浴,防止湿冷侵入体内。可以吃一宝6粒、五宝3粒,即时睡眠,可恢复气力,次日少有或没有疲劳感。
    (八)肾气足,二便正常
      “肾上开窍于二阴。”肾气足,二便正常。肾气虚,易导致小便失禁。肾阳虚,命门火衰,可致凌晨便急、便稀,也叫“五更泻”。严重者二阴可患各种炎症。
    (九)肾气足,耳聪目明
      “肾上开窍于耳。”肾气足,听力好。“肾为肝之母,肝肾同源。”肝肾足者耳聪目明;肾虚易导致听力差、耳呜、眩晕,甚者耳聋。
    (十)肾气足,心定神安
       “肾主恐。”肾气足,人心神安定;肾气虚,人易恐惧,严重者可出现精神性疾病。
    二  补肾要领
     人体肾气不足,出现任何一种症状都会影响外在美。例如:小便失禁,他人不易察觉,但患者的心理负担必然要影响到面容的光泽与坦然。所以,要及时补肾,使其达到正常的功能,保持舒展美好的容颜。    (一)对肾阴、肾阳两虚的辨别
     补肾,首先要确定肾阳虚,还是肾阴虚。阳虚升阳,阴虚滋阴。调反了非但达不到补肾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肾虚的特点如下:
    1、阳虚怕冷,手或脚易凉;阴虚怕热,手心、脚心及其内心燥热,即“五心烦热"。
    2、阳虚舌嫩胖、苔白;阴虚舌瘦、舌红,苔少而燥,
    3、阳虚易瘦;阴虚易胖。
    4、阳虚精神疲惫;阴虚燥热不安。
    5、阳虚面色青白无光;阴虚颧红、脸呈绛色。
    (二)肾的生活调养
    1.肾阳虚
     肾阳虚相当于肾这部机器电力不足。肾阳虚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先天不足。表现为耳垂枯小,从小怕冷,手脚冬天凉,重者夏天也凉女性月经期间经血色黑,钉血块,重者痛经。另一种是先天肾气足,到了一定年龄段时肾阳虚,如《黄帝内经》讲的:男四十岁女三十五岁,肾气渐衰。
     肾阳虚者多数面色青白,怕冷畏寒。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不同:
    (1)少年时期,除上面所述各类症状外,因肾虚不纳肺气,肺不主皮毛而生粉刺;因肾不通脑而疲倦、智力下降;因肾不主骨,影响发育。
    (2)女性35岁以后,只要冬天手脚凉的,子宫、卵巢、乳房易生囊肿、肌瘤、肿瘤;40岁以后,有人会小便失禁,有人过早进入更年期。
    (3)男性40岁以后,性功能急剧减退;60岁以后,易患前列腺炎或增生。
    (4)男女肾阳虚者的共同性症状:牙齿寒痛,腿肿、脚肿;风湿;脱发;腰痛:骨质增生;泌尿系统炎症、尿急、球频;耳鸣、耳聋;精神恐惧,睡眠不实或因命门丁火衰不脾胃土而凌晨腹泻。
     升阳是针对北方冬天的气候,营造一个相应的阿方复犬气候,二者相抵,不适之症自然消退。人体双肾了光由命门补充到脊椎中的骨髓,由下至上直通大酗,人体四肢盯骸方能通畅。故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根,通脑,主骨,主髓,主智,固齿,藏五脏六腑之精华,繁衍后代。”
    只要艘背酸痛或板结等,均为阳虚。腹为阴,背为阳。后背阳气要足,阳气足后背爽,百病渐退。
    2.肾阴虚
     肾阴虚的症状:颧红腮热、自汗口渴,下午加重;内热伴习惯性口腔溃疡;牙根松动、畏酸、疼痛,怕冷,怕热;腰酸,腿肿,手脚心烦热;尿急、尿频;血糖、尿糖偏高;儿童睡觉盗汗,烦躁不安,多动易怒,习惯性感冒,重则哮喘。有些人冬天肾阳虚畏寒,夏天会转为肾阴虚怕热症状。
     针对肾过热的南方夏天气候,营造一个北方的冬天气候。二者相抵,不适之症自然消退。
     中医将内火分为实火和虚火。实火是气血运行受阻、淤积所致;虚火多由阴津匮乏,细胞组织运动润滑不利,摩擦生热所致。
     针对人体脾、胃、肺、大肠、小肠三礁等过燥的西方气候,营造一个中部湿的气候,不适之症自然消退。
     上述五脏的功能及相互关系要达到可背诵的程度,再加上掌握、运用阴阳五行的道理,即可踏入养生门槛。如要深入学习,还需要懂得中国优良传统文化,可阅读笔者所著《养生之道》一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