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象南充,诗画南充,一梦千年,魂牵金泉。走进南充人文之根,走进诗意中的金泉山!

 艾多美千里马 2023-05-21 发布于广东

南充金泉山怀古

万卷楼高欲接天,

江关练横果山前。

国师钗化千秋月,

良史椽谋万世篇。

皇册有封神女列,

卿班无位纪生传。

黄柑最思剑南客,

一梦金泉遗华年。

地平线
图片
图片

“一别南充十四年,时时清梦到金泉”、“童騃无所识,但闻有神仙” 、“闻道南充风物好,未能归去且狂图”、“果山仙果秀天香”这些美妙的诗句就是陆游、韩愈等文坛大家笔下的南充金泉山, 城郭第一胜地,古名果山. 果堆山。南充古称果州也由此而来. 南充古八景之果山秋色及金泉夜月二景就座落于此.这里是南充的人文之根,灵魂所系, 心灵故土,精神家园! 让我们踏上访仙之,寻根之旅。穿越千年云烟,邂逅万古浪漫。走进诗意金泉山,走进心灵桃花源!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里位置险要

图片

金泉山自古是南充通衢省城成都的古驿道必经之地. 地处川渝交通要冲,嘉陵江中游,居于“西通蜀都、东向鄂楚、北引三秦”特殊地理位置. 金泉山所在的西山系剑门山系之太霄余脉。雄峙西河,逶迤十里,  嘉陵南去,白浪似练.  青螺浮镜,雄剑插空。葱林入画,琼阁浮云。鸾枝坠玉果,红雨落幽溪。更添蕊宫雄楼,纷纷名胜栉比。远眺千峰似奔马. 大江磅礴渺天际。实为川北屛障,南充险塞。

图片


图片

这里历史悠远

图片

远在原始社会夏朝时期,这里就以“有果氏”之国盛名远播,数千年一直种植黄柑仙果. 上古夏朝“少康复国中兴”史书纪载:“有果国首领巴尔猛,率三千铁骑,杀死寒浇。帮助夏朝君主姒少康又名杜康(公元前1972-公元前1912在位21年)登上王位,夏道复兴,. 姒少康亲书'天下雄邦’四字,赠给有果氏首领巴尔猛,以示嘉奖。”有果国'以黄柑仙果贡献,故果堆山因黄柑仙果朝贡而闻名遐迩,早为远古人文胜迹。

图片


图片

这里人文荟萃

图片

荥阳危急,纪信诳项, 南充大将纪信帮助汉高祖刘邦开创了汉朝基业,舍身取义,身焚孤城, 南充由此获赐名安汉;  沮百万之气,顿强楚之威,夺诸侯之魄,回霸王之机。

并迁双固,一代良史陈寿在此隐居读书, 文博立世,后箸三国志,引人凭古吊今, 长叹英雄安在, 南充遂成三国文化之源;   十年铅椠鬓丝秋,独抱成书四海游。三国诸人应梦里,一番公案又从头。

陈寿之师,蜀中孔子谯周,在此开馆授业,观星审时,一邦蒙赖,与民谋福,赢得全国之功;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唐朝国师袁天罡和同门李淳风在此金钗斗法,化为泉水,天罡庙与金泉夜月井古迹犹在;  明是神仙藏玉镜,何尝有月在金泉。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被皇帝认可正史记载的民女谢自然于金泉山紫极宫白日飞天, 虹霓云气,万目共睹. 韩愈为此而作“童騃无所识,但闻有神仙”何年成道去,绰约化童颜。天上辞仙侣,人间忆旧山。凡人白日成仙的美丽愿望让人浮想翩翩;  

武当祖师张三丰在这里得遇八仙点化, 最后得道成仙,疑是冲虚去,不为天地囚,仙人已远矣, 独留会仙桥;  

抱朴子葛洪在此结庐“抱朴庵”采药炼丹,体验龙衔(黄精)功效,著述《抱朴子.内篇.仙药》;  仰止升绛庭,下游月窟阿。顾盻八落外,指招九云遐。

药王孙思邈来此采药行医,伏虎济民,发现果山黄柑作药饵可治病救人,遂使黄柑名气大增,官府推广改良号称仙果,以进贡朝庭,贸易流传; 

苏轼相约黄庭坚游南充果州金泉山,苏轼作<<水龙呤>>咏谢自然事件以寄托神仙境界:“蓬莱隔弱水三十万里,不可到。天台有司马子微,身居赤域,名在绛阙,可往从之。'黄庭坚留有诗文书法镌刻于天罡庙崖“危石缠通鸟道,空山更有人家,桃源定在深处,涧水流来人间。”

陆游与至交王觉民(翰林院检讨官,同游果山, 美好的果州之行后追忆写下:“一别南充十四年,时时清梦绕金泉。” 

更有陈以勤,陈于陛父子,任瀚,黄辉师徒,薛涛,郑馀庆,韦肃,施肩吾,吕陶,常纪,晁说之,王世贞,等无数历代高官显贵才子佳人在此教书求学,吟诗唱和。

英雄功业已远去,词脉文风长相留. 谁家秀士酌清狂,一梦千年到果州......

图片


图片

这里风景秀丽

图片

松萝欲参天,怪石湍流泉,山岘映碧岑, 翠微生紫烟。南充古八景之果山秋色有诗云:凭虚一望庆云乡,黄桔丹枫衬晓光。万里秋风开锦秀,半天鸿影动清高。城迷衰草游麋鹿,畦绕寒山熟稻梁。却羡著书归隐者,胜恩鲈脍始高翔。'离离朱实绿丛中,秀峰一带相映红'、'果山仙果秀天香,处处园金树树芳。' 

南充古八景之金泉夜月有诗云:清光闪烁一轮圆,浸入波心不计年。明是神仙藏玉镜,何偿有月在金泉”。  “无端游戏亦神仙,钗化清流岂偶然。袁李不知何处去,空余夜月在金泉。”良辰美景,令人瑕思!

图片

南充金泉山牌坊湾古驿道和古西桥

《诸葛寺怀古》

山名诸葛地偏幽,

异代萧条怅独游。

阵枕远流图未灭,

军过此处迹还留。

三分恨永荒山暮,

万灶烟寒野寺秋。

惟有行人忘世变,

从来相望总悠悠。

这首诗是明隆庆年间大学士,中期名臣, 太子太师, 礼部尚书出自南充的陈以勤游览诸葛寺所作.诸葛山诸葛寺在南充嘉陵江东高坪区高坪镇龙头寺村三社。张飞坐镇阆中之时,诸葛亮曾领军到此察看地形,并在此驻军。《南充县志》有记载:“诸葛寺在治东十五里,昔诸葛武侯过此驻兵,故祠祀之。”这也说明,在三国时期,南充已是地形紧要,兵家必争之地。

图片

诸葛山与金泉山隔嘉陵江相望. 相距约二十里. 出南充西门过西桥到金泉山牌坊湾这段古驿道, 连接南充与省城成都的古驿道须跨越西河,河上有一座古西桥.古西桥的捐资修建也包含陈以勤很大功劳!

沿顺庆区红花街一路向南, 穿过表方街来到西河边, 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朴的石桥,这便是古西桥. 南充到成都的古驿道的起点. 出西门过西桥,上金泉山牌坊湾,经西兴、八角、五龙、集凤、里坝出境,直达蓬溪县城,远至射洪、三台、成都等地。

西桥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南充县志》记载: 西桥初建于南宋嘉定年间(公元1208年至1224年)明代嘉靖年间,西桥坍塌。万历六年,大学士陈以勤捐资另选址重建,定名为广恩桥。到了清代,广恩桥受到损坏。乾隆九年,岳池县国学生刘柱元募捐重建石桥,改名为西溪桥,几年后,西溪桥垮塌;嘉庆十四年(1809年),顺庆知府黄铣倡导募捐重建桥梁,没有完工就离任了。后任知府盖方泌继续修桥。这一次桥址再次发生变化,迁至广恩桥遗址上游数丈远的地方,改名为永安桥。1928年,顺(庆)蓬(溪)公路修建时,填高了永安桥两端,拆除桥头牌坊和上桥石梯,并铺平了桥面,永安桥成为一座公路桥,后来名称正式变为“西桥”。

图片

梁启超的儿子———建筑学家梁思成在所箸《中国建筑史》中两次提及南充古西桥: “四川南充县西门外广恩桥,俗称西桥。规制宏巨,蔚然壮观”。“四川南充县西桥,亦类此式而略小”。“东西七孔,皆半圆券,券之净跨约十一米,桥面宽九米”。“桥后世累经修改”。

图片

1981年南充发百年难遇的大洪水,二天二夜的风雨雷电不停歇. 大水淹没了南充半座城。西桥也被水埋了一米多深。那时,笔者的父亲驾驶黄河牌大客车从成都返回南充经过西桥时, 水已经淹过了大客车的轮胎, 完全靠记忆对比道路周围标志才开过了桥. (图片是找的父亲驾驶货车时所留)

图片

图片

斗转星移,屡换风霜。寒暑更替,迎来送往。老西桥从远古走来,傲然矗立,历经近千年岁月,陪伴一代代南充人民。帝王将相从这里走过,才子佳人从这里走过,驿人旅客从这里走过,商贾小贩从这里走过,农人童子从这里走过,牛羊鸡犬从这里走过……蒙古的铁蹄在桥上猎猎生风,张献忠的大军在桥上往来奔驰,日本人的飞机在桥上狂轰乱炸……老西桥屡毁屡建,晨昏暮鼓,又历经了重建后两百多年的岁月,至今还在兢兢业业地为南充人民服务,是南充人民的母亲桥,功德桥, 感恩桥!

图片

“西桥河、石乌龟,背上驮个将军碑;将军碑、一堆苕,转身就是会仙桥;会仙桥、在卖饭,岩上有座睡佛殿;睡佛殿、点盏灯儿,上坡就是檬子桠……”这段古老歌谣唱的就是金泉山牌坊湾这段古驿道情景.

图片

沿着老西桥,走过西巷旁边约一段50多米的水泥路,再往右步行约50米,再直走100米左右. 一座布满青苔的石板桥跃入眼帘。石板桥路面斑驳,自东向西蜿蜒而上,有座石板桥,这就是远近闻名的会仙桥,桥下的溪叫会仙溪,溪两岸对峙的两座山,右边金泉山,左边乌龟山。金泉山半岩上有会仙观,乌龟山上有天罡庙和隐仙洞. 依山傍水的这座山湾,叫做牌坊湾。这段斑驳古朴的石板路就是牌坊湾古驿道.

图片

牌坊湾古驿道上,曾矗立着五道牌坊,从会仙桥一直沿山路向上分布,每座牌坊均高大宏伟,巍然昂立,气势壮拔,雕刻流畅,图案精美. 约高20米,中间为正门,供达官贵人车马通行,两侧设小门,供普通百姓通行,男女通过时,需严格按照男左女右的方位通过。

这些牌坊第一起于会仙桥,每隔几百米有一座,分为功德牌坊和贞节牌坊,是旧时表彰忠义、烈女、贞女的纪念形式。残存的牌坊立柱,经历岁月的洗礼已严重风化,若是仔细辨认,依稀还能看出当年雕工的精细及夺目的光彩.

图片

残破的牌坊旁,有一株百年黄葛树,盘根错节,遮天蔽日。牌坊背后的山崖上,有题为“忠义之邦”和“万家生佛”的崖壁石刻,若隐若现“万家生佛”四个字,每个字高约1.8米,宽约1.6米。继续沿路攀爬约20米,在一处光秃秃的岩壁上,刻有“卧云”二字,遗憾的是经岁月风蚀,字迹已斑驳脱落。

图片

图片
图片
会仙桥的美丽故事

道人久已泯耳目,

潇洒自如脱拘束。

朝从扶桑日头起,

暮去昆仑云脚宿。

青牛过关知几年,

此道分明在眼前。

 昨夜瑶琴三叠后,

  一天风冷月娟娟。 

武当山祖师著名道士张三丰年轻时还未得道成仙.历经传统文人官场生涯后. 四处游历各地名山古刹,寻仙访道. 吟咏闲观,且行且住。因慕南充果山金泉仙踪,云游来此,在金泉山总真山之间采药,路经果山万卷楼下跨蒙子溪小桥,恰遇桥下八个叫花子吃完饭,正洗砂锅。一人说:“老三热饭烧起锅巴了,真不好洗。”另一人说:“你把锅里子翻出来用砂石头磨嘛!”洗锅那人便两手握住砂锅沿,手指并拢用力一顶,砂锅被顶了个里朝外。他顺手在溪边拣了个砂石头,几下子就把锅底磨光了,然后在溪水里一淌,瞬间把砂锅底还了原。

张三丰看得入神,心里暗暗称奇。能这样洗砂锅的绝非凡人,定是神仙无疑,于是他追了上去,一口气追到了檬子垭,八个叫花子早已无踪影。张三丰天天傍晚在桥边等候,等了一百零八个夜晚,又才遇见那八个神仙。他的诚心感动了八仙,铁拐李收他为徒,张三丰得以位列仙班。后人便把蒙子溪小桥叫做“会仙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谢自然飞天的美丽故事

何处求神化羽仙?

飞升白日越千年。

朝堂莫笑韩夫子,

俗世犹疑谢自然。

妙说丹经归玉露,

清原紫极向金泉。

圣人早附敬而远,

东极篷莱鹤九天。

过会仙桥,右边金泉山半岩之上岩崖陡峭,一如斧削, 有一道观, 名曰会仙。道长居士,寥只几人,于林以隐,内藏乾坤。一观之隔,两般世界。闲看落花,修真悟道!相传此观附近即为谢自然修行飞升成仙的金泉山紫极宫原址. 宋·方信孺诗赞《会仙观》:

绰约长眉海上仙,

久餐云母学长年。

山中丹井今无恙,

为吊南充谢自然。

图片

谢自然,唐朝人,人称谢仙姑,号“东极真人”,被奉为“童女派”开创者。据说从小茹素,自七岁研读《道德经》等道教经典,十四岁就以辟谷、服气等法开始修道,因机缘巧合拜司马承祯为师。唐贞元十年(794),于蜀中金泉道场飞升:“……她如风中青烟,顷刻间升入空中”,随后,人们只见她的鞋帽如同蝉蜕一般留在原地……

图片

<<唐书>>记载:“贞元十年,谢真人名自然,于县界金泉紫极宫白日上升。郡郭是夕有虹霓云气,万目所共睹焉”。女道士谢自然白日飞升的记载,文献资料广泛,既有官修史书,又有野史笔记,既有地方图志,又有经典典籍。有关谢自然飞升的诗词,更是多达30多首.

谢真人曾拜天台山司马承祯为师,潜心修炼,深得道家真传。回故乡在果州南充县果山万卷楼旁,金泉山朝阳洞修炼,唐德宗(李适)贞元九年(公元793年)果州刺史李坚到任,闻谢自然盛名,曾去谒见她。次年(794年)三月三日,女道士谢自然移居金泉观修炼,冬月二十日晨,天放五彩云,空中仙乐飘扬,响拂西山,并异香扑鼻散漫群峦岬溪,人们惊诧中但见谢自然从金泉观出,在步虚台足踏祥云,冉冉升天,飘若轻烟修倏忽不见,一时惊动蒙子岬环溪群峦的寺观僧道,众人皆焚香顶礼膜拜;四周山民数千人咸共瞻仰,惊喜若狂,奔走相告,而空中仙乐却弥留西山数日(后遂改西山为栖乐山,遂有“栖乐灵池”名胜)。果州刺史李坚闻讯赶来(果州郡五里店距果山金泉观八里),入金泉寺(原名紫极宫或金泉观),只见谢真人的衣帽鞋袜散乱,在云床上结系如旧,宛若蝉蜕之状。堂内东壁上有她亲书52个字,墨迹未干,文曰:“寄语主人及诸眷属,但当全身莫生悲苦。自可勤修功德,并诸善心,修立福田,清斋念道。百劫之后,冀有善缘,早会清原之乡,即与相见。”

李坚便速将谢女修道成仙,白日飞升之事上奏朝庭,唐德宗亲书《敕果州刺史手书》:“敕李坚正亮守官:公诚奉国,典兹郡邑,政洽人心,所部之中,灵仙表异,元风益振,治道弥彰。斯盖圣祖垂光,教传不朽,归美于朕,良所兢怀,省览上陈,载深喜叹。冬寒,卿平安好。遣书指不多及。”唐德宗亲书《敕果州女道士谢自然白日飞升书》:“敕果州僧道耆老将士人等:卿等咸蕴正纯,并资忠义,禀温良之性,钦道德之风,志尚纯和,俗登清净。女道士超然高举,抗击烟霞。斯实圣祖光昭,垂宣至教,表兹灵异,流庆邦家。钦仰之怀,无忘鉴寐。卿等义均乡党,喜慰当深,特为宣慰,想悉朕怀。卿等各平安好,州县官吏并存问之,遣书指不多及。”

图片

在谢自然飞升的金泉山上,原有三通有关飞升的唐代石碑。其一为唐太和五年(831),果州刺史韦肃撰写的《金泉山仙述居》;其二是唐德宗贞元十年(公元794年)《敕果州刺史手书》;其三是唐德宗贞元十年(公元794年)《敕果州女道士谢自然白日飞升书》。如今虽然三碑俱毁,但却有两通碑文《敕果州刺史手书》《敕果州女道士谢自然白日飞升书》尚存于地方志中。虽然类似这种修行者羽化成仙的例子,历史传记中记载的也不少,但真实正史野史都有明确记载的,只有谢自然一人。

图片

图片

图片

《谢自然却还旧居》刘商(唐)

仙侣招邀自有期,

九天升降五云随。

不知辞罢虚皇日,

更向人间住几时。

图片

图片


图片

袁天罡李淳风金钗斗法金泉夜月

图片

清光闪烁一轮圆,

浸入波心不计年。

明是神仙藏玉镜,

何尝有月在金泉。

会仙桥的左手边,也就是金泉山的对面,名为乌龟山. 半山有座极其普通而且不起眼的房屋,掩映在一片民房之中,房屋的立柱压着一对石狮,驮起远古的瓦房,驮起久远的岁月. 这便是“天罡庙”,庙内有个石洞,是袁天罡当年修炼的地方,人称“天罡洞”。也叫隐仙洞.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袁天罡成都人氏,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占卜面相无所不能,在唐代大名鼎鼎,很得太宗皇帝的称赞。尊为大唐国师. 刚到京城之时,太宗召见,问及道法,对答如流。太宗:“听人说,巴蜀之地古有严君平,今有袁天罡。你比他又当如何?”袁天罡从容答道:“他是生不逢时啊,承蒙您的错爱,我能见到天下英明的圣君,当然是比他强了。”太宗听后,龙颜大悦,就把他留在了身边。

袁天罡的相术相当了得,武则天刚刚出生,他就一语言中:“这个襁褓中的小小婴儿,必定会君临天下。”

李淳风也非等闲之背,他本是终南山的道士,和袁天罡师出同门,传说中能够预知后世兴衰的《推背图》,就是李、袁二人共同所著的呢。李淳风通晓星象,预知天机,在隋为官时,他就预言到将有21位李姓登基,并将其间的奥秘告诉给李渊父子,为李唐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入唐后,李淳风得到重用,一直升到了太史令的高位。

两人都是旷世奇才,道法相当。师兄弟经常斗法取乐,留下不少趣闻。

唐太宗贞观初年(约公元629年),袁天罡,李淳风二人奉命入蜀测布王气,袁天罡因拜访凭吊抱朴子葛洪在果山,陈寿万卷楼旁北结庐的“抱朴庵”求悟仙道,便在果山陈寿万卷楼跨蒙子岬溪的对面乌龟山石洞(隐仙洞)居住下来,白天给路人看相算命,晚上静坐炼气。至今,天庙的石壁上,还依稀可辨当年袁道长所留下的那首五言绝句:“草褐聊自温,豆粥常一饱。静坐此山中,逍遥学黄老。”


李淳风闻之袁天罡住处,便去拜访,为测袁天罡道行深浅,月夜路经果山陈寿万卷楼时,便取下头上金钗埋于路旁,见面,袁天罡便说“子有金气,已化为水矣。”为验证,两人一起到埋钗地,发现果不其然,遂为金泉。金泉井中的泉水清澈甘甜,冬暖夏凉,大旱的年份也不干涸;每当皓月当空之时,清冽的井水'盛'着一轮圆月,水天相映,别有一番情趣。所以后来才有了“金泉夜月”的说法,成为“南充古八景”之一。

1705年,顺庆府通判王以丰也咏出《金泉夜月》的诗句:

无端游戏亦神仙,

钗化清流岂偶然。

袁李不知何处去,

空余夜月在金泉。

而今,两位斗法相戏的道长早已经不见了仙踪,但“金泉夜月”的传说却在一代代流传。

图片

图片
图片
陈寿果山万卷楼

千里嘉陵万古流,

允南旧地读书楼。

文源师训春秋记,

才继班迁国志修。

抚剑空怀终世事,

炊经酌史十年休。

英雄滚滚今何在?

尽付陈公笔下留。

陈寿果州万卷楼,为晋箸作郎陈寿公藏书之所. 唐朝宰相韦贯之作<<万卷楼记>>其文描绘: 栉比鳞次,高切星汉,人文荟萃,与天文际。私家之藏,几逾秘监;贮书之丰,逾甲天下,虽孔氏之壁,天阁之楼,不是过也,.

图片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

陈寿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蜀降晋后,历任著作郎、长广太守、治书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职。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元康七年(297年)病逝,享年六十五岁。

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后,陈寿历经十年的艰辛,终于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图片

果山万卷楼是陈寿学习成长和写作归隐之地. 陈寿在果山崖岩结庐僻境,枕肱蔬食,一边读书柝理,一边整理所搜集的史书、地志、档案、名人文章等资料,分门别类,以著述为娱,文名远播,果山四周山峦岬溪留下许多遗迹。其读书访问奔波采风,特别是因蜀汉不置史官,则需陈寿要更百倍付出心力捜集整理,其间著述了安汉侯《王平传》,千古英士《张嶷传》,弘雅智将《黄权传》等桑梓蜀汉英烈,为他以后的撰述《三国志》奠定了基础。

陈寿的主要著作为《三国志》六十五卷。除此之外,还著有《古国志》五十篇,《益都耆旧传》十篇,已佚失。还有《官司论》七篇,依据典章制度,讨论应该如何进行改革。又有《释讳》、《广国论》二文。《全晋文》还收录有《表上诸葛氏集目录》《驳虞溥议王昌前母服》。

陈寿在果山隐居十年(公元259年至公元268年)由胸怀建功立业的都尉,转变为“文质辨洽”的隐士,再出仕“情思叙史”成就史才“并迁双固”。陈寿一生宦海沉浮, 屡遭遣黜,屡受非议,长久飘浮. 从下面他的诗中就可以看出他的横溢才华,也品出他的辛酸无奈!

功业难成自可嗟,

那堪旅食向天涯。

沧江断雁惊秋思,

青镜流年感物华。
落日丹枫愁里树,

故园黄菊梦中花。

悠悠归计何时定,

独对西湖苦忆家。

陈寿<<三国志>>因大唐开国宰相,魏征选有“<魏志>治要上下,<蜀志>治要,<吴志>治要上下”等<<三国志>>重要篇章,入选<<群书治要>>而传播更广,影响更大,又因陈寿被大唐皇帝敕封为“昭德文惠候”,将<<三国志>>“定为士子必读精读的书之一,也就是策试内容之一。”郡县官府在果山之首金泉山修建了陈寿祠和万卷楼.

陈寿果山万卷楼巍峨华丽古色古香, 原址在金泉山下原蚕丝校内,现在的西山街道办事处位置. 万卷楼倚岩而建,是一座飞檐斗拱,金碧辉煌,殿宇宏敞的三重木石结构的三层楼房。第一层为游人憩息之所,壁上全是游人的题咏;笫二层为藏书所在;第三层是祀陈寿塑像之地。

图片

陈寿祠和万卷楼下修有甘露寺。引万卷楼泉水入甘露寺,出为龙口吐泉,“甘洌冠于全境”在乌龟山隐仙洞旁建“天罡庙”,在乌龟山旁宝台山建“揽秀亭”,以万卷楼为标志,沿蒙子岬溪两岸,与二廊庙岬诸山呈U字型夹岸泉眼溪流,遍布蕊宫真宇。康乐亭、会仙桥、喜雨亭、陨石殿、施茶亭、朝阳洞、会仙庵、睡佛殿、钗泉观、去思亭、金泉井、菩提路、公道碑、禁早婚碑、赛云台、留云阁、汉篆崖刻、卧云崖刻、万家生佛崖刻、回头是佛崖刻、德洽果州崖刻、忠义之邦崖刻、四节孝牌坊、隐士茅庐等等诸多景观。骚客流连,士女游燕. 60年代,“破四旧”运动中,摧毁了金泉山蒙子岬两岸所遗留文物古迹景点,连贞洁石雕牌坊和古道旁的石雕瑞兽,崖刻书画,千古官道文物古迹丧失贻尽,所剩无几。

图片

万卷楼矗立千年岁月,历经多次重建。清顺治二年乙酉(公元1645年4月)张献忠率兵攻打顺庆府“城陷,焚杀几无孑遗......虎豹入市食人”,因张献忠率兵厉兵秣马,驻营蒙子岬“插旗山”地区,万卷楼也被圈马驻兵对此地各名胜文物造成大量破坏. 再因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近半世纪时代变化. “破四旧”运动,摧毁了金泉山万卷楼及蒙子岬两岸所遗留的大部分文物古迹.

1983年3月8日南充市人民政府公布万卷楼遗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计划原样修复。1992年,财政并不富裕的南充市政府拨款一千多万元,择址玉屏山重新建起了规模宏大的万卷楼,万卷楼分三大展馆,保存了汉晋以来大量的珍贵史料、文物,景区内的浮雕、壁画以三国的历史和故事为背景,栩栩如生地再现史学家南充人陈寿所著《三国志》中所记载的历史事件。

图片

唐宪宗(李纯)元和二年春(公元807年),宰相韦贯之被贬为果州刺史。上任不久即游果山,拜谒陈寿祠和万卷楼,祭祀陈寿后,遂作<<万卷楼记>>其文曰:“果州之万卷楼,为晋箸作郎陈寿公藏书之所也。陈公生平好学,古之经史,汉魏遗文,无不嵬集。始贮于室,室则盈,贮于堂,堂则溢,乃作楼藏之。楼既成,尽以卷帙置其上,而为之笫,别而为九。<<六经>>则居上上,尊经也;传注则居上中,后传也;诸子则居上下,经之余也。历代史居中上,亚<<六经>>也;杂传记居中中,次史也;诸儒史论居中下,史之余也。先正文集及诸著述居下上,经史之余地;百家众流,阴阳图籍,山经地志,方伎术数则居下中,皆书之支流余裔也;其法书名画则居下下,艺成而下也。栉比鳞次,高切星汉,人文荟萃,与天文际。私家之藏,几逾秘监;贮书之丰,逾甲天下,虽孔氏之壁,天阁之楼,不是过也。彼富贵者之楼,管弦樽俎,肴核几席,登览燕乐之具充焉;此陈寿公之楼,古圣今贤,大经格言,修身治世之典积焉。藏书于楼,贮之于腹,以圣人之道,布于方策;读书万卷,下笔若神,著三国之志,并迁双固。凡读其藏书,漓光揭耀,用之于世,以济斯民,方不负陈公盛意;若怠忽自弃,业不能勤,卒无有成,负人负,复何以立于世哉!爰作斯记,彰公盛德,且以自警,永志不忘。”

图片

图片


图片

万卷楼谯周祠

图片

汉旗烽火战不休,

铁马金戈尽略筹。

掌剑持矛排武卫,

韬弓卷甲偃兵收。

易观时势非人力,

难阻天机兀自由。

丞相恩威千古照,

奈何后世怨谯周。

图片

写陈寿果山万卷楼,就绕不过谯周.谯周是陈寿的老师.谯周曾安汉(南充市)居住过,故宅在今顺庆城区五里店谯贤铺. 

蜀地多才子,汉武帝时期的司马相如,西汉末年的扬雄,都是享誉天下的人物。三国时期,蜀地处于蜀汉政权统治之下,也出现了不少才子,其中有一位堪称第一,才华横溢、博学饱含,被后世誉为“蜀中孔子”的谯周。

谯周幼贫丧父,少读典籍,精研六经,精晓天文,为蜀地大儒,门下学生名满天下. 其中著名的有《三国志》作者陈寿、《陈情表》作者李密、蜀巴东太守罗宪、晋卫尉文立等。谯周生前撰写学术著作多种,计百余篇。之后,这些著作陆续散失,到唐初作《隋书·经籍志》时,时人所见的书目只有《论语注》(十卷),《三巴记》(一卷),《谯子法训》(八卷),《古史考》(二十五卷),和《五经然否论》(五卷)五种。《论语注》和《三巴记》两书,今不存。能够见到的其他三种,且都是后人的辑本。《谯子法训》,原书亡佚。明人陶宗仪、清人严可均各录有辑本,但均搜括不足,除《齐交篇》有篇名外,余者皆为散条。此书以有关道德修养、男婚女嫁、治学自力等方面的内容为主,属格言性质的书籍。谯周的学术贡献,使他成为《方志百科全书·方志人物》中的一号“种子选手”而翘楚方志人物界。至于谯周“诵读典籍,欣然独笑,以忘寝食”的故事,既为我们留下了“谯周独笑”的美谈,又给敏而好学的陈寿树立了榜样。 

图片

谯周本是益州牧刘璋手下,刘备围成都,谯周论天命,力劝刘璋投降,投降后被刘备任用。曹丕废献帝自立,谯周与诸葛亮、许靖等商议,谯周言天象祥瑞,乃与群臣共同推戴汉中王刘备为帝。诸葛亮北伐,谯周言天象,以为不宜北伐。诸葛亮以谯周为太史,与蜀中众臣同领后方事务。诸葛亮六出祁山,谯周上书言天象吉凶,劝孔明不要出兵。姜维第五次北伐,谯周作《仇国论》,以为不宜兴兵。姜维第八次北伐,谯周上书言天象,劝阻出兵。邓艾进围成都,谯周力劝后主投降。魏景元五年(公元264年),司马昭被拜为相国,封晋王,认为谯周有保全国家之功,封谯周为阳城亭侯。

图片

抛掷南阳为主忧,

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

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

两朝冠剑恨谯周。

唯余岩下多情水,

犹解年年傍驿流。

唐·罗隐在筹笔驿写的怀古诗中,对谯周百般嘲讽, 这也是历史上主流观点.

站在人臣的角度来说,谯周被人说咒骂也是有道理的。但是,谯周本身也是一个学者,他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对于当时或者其后的时间里可能显得格格不入,但是站在更高的角度(民族)来说,却又未必不对。

谯周劝刘禅投降的目的,并非为了自己家族的荣宠,也并非为了讨好洛阳,而是站在蜀地大族的立场上说话. 蜀汉后期,谯周的身份是蜀汉大族的话事人,反对北伐,不是他谯周一个人的意思,代表了很多蜀汉大族的一致诉求。谯周在当时的不利的形势下,为蜀汉各大家族争取到了一个相对不错的结果,吴汉屠蜀的事情没有再次发生,甚至刘禅也得以安享晚年而终老,纵观中国历史这并不多见.

至少以当时的形势来说,季汉因为连年的战乱早已不复诸葛时期的繁荣,百姓凋瘁,季汉被灭坦白说只是时间的问题。而曹魏多年经营,百姓或许已经早已不执着于什么“大汉”了,那么顺应历史,天下归一,百姓安居乐业难道不好吗?

图片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谯周是卖国贼吗?从蜀国的角度来看或许是。但蜀国本身就是强取豪夺下这块地方的,本身来路不正。

作为四川当地大氏族的代表。这些人本来就未必想愿意与你刘备一起建国的。很多人不愿意承认,东汉末年这是军阀混战。但实际上确实就是啊。

一个叫做刘备的军阀占领了四川。然后他当了皇帝,全体四川人就成了蜀国的国民。但是他们原来都是大一统国家的子民,好不好?向往中央政权,谁要忠于你这个刘备呢?

而且蜀国的政权一共也就坚持了40多年。很多前朝的人都没有失去。谯周本身也是前朝出生的,对蜀国也缺乏天生的那种认同感。你们这些人把我的家乡占领了,然后成天让我家乡的人出去替你打仗,死的死,残的残。而你们本身也是我家乡的侵略者而已呀。

这就像是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政权。他的国民对他有多少认同感呢?

这就像《最后一课》中,原本是法国人的人突然就变成了德国人。但是她们反抗啊,他们不甘心啊。那你说这些人是不是德国的叛徒呢?但是前一天还是法国人,第2天就变成德国人。这情感上应该怎么说?

图片

在四川南充西山万卷楼景区内,建有谯公祠和谯周墓。谯公祠为汉魏建筑,祠后就是谯周墓。谯周曾在安汉(南充市)居住过,故宅在今顺庆城区五里店谯贤铺,其子谯熙遵父嘱言,将灵柩运回原籍安葬。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徙墓于城西十里,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仍迎归葬于县署后,万历初移葬县署西北隅(今南充市工人文化宫大门内)。“文化大革命”中,谯周墓被损毁,1988年,原南充市人民政府拔款修复,墓地移入工人文化宫后院大花园中。谯公祠是2006年实施玉屏公园改造时,在景区内原五虎殿位置新建的,由山门、廊轩、正殿组成,整个建筑大气而不失古朴庄重,有着浓厚的历史氛围,形象地展示了谯周的高尚人格、学术成就和历史功绩。谯公祠陈展内容包括“谯周生平”、“蜀中孔子”、“全国之功”几个部分,展示了谯周的高尚人品、学术成就和历史功绩。正殿中央有谯公巨幅画像,四周墙壁绘有展示其生平事迹的14幅大型工笔重彩壁画。

谯周墓是2007年4月移葬到谯公祠后山的。如今的谯周墓,为条石所砌圆形墓。正中立有石碑,上书“蜀汉光禄大夫谯周”之墓,其左右仿汉魏之式立有约一米高的石俑二个。

图片

图片
图片
纪信开汉楼

雪戟霜矛剑气霜,

骠姚白马汉旗扬.

悲歌未竟帝王业,

慷慨多源义士乡.

兵急鸿门分楚宴,

主危萦郡代桃僵.

功勋谁负封侯事,

郊外城隍映夕阳.

图片

沿金泉山往上至顶峰,就是为了纪念开汉有功的大将纪信而建的开汉楼。南充古名安汉,就是因为纪信代刘邦而死赐名。

明武宗监察御史卢雍:'顺庆名忠义之邦,重纪信之节也。监察御史东吴卢雍为之赞。道经灵泉,僧摩崖请题。按察司佥事刘成德曰盍书是赞,从之。巴人旧封,安汉故地,屹为巨邦,号称忠义。维昔纪信,委质高祖,荥阳围困,乃请诳楚。脱王之厄,甘焚其身,岂不爱身,义重君臣。炎汉开基,信功维元,当时不录,帝亦少恩。大节精忠,皎如日月,邦有若人,允矣豪杰。忠义之理,人心同具,百世而下,孰不歆慕。贤士辈出,民俗淳美,将军之风,使人兴起。我秉宪节,同爰咨询,爰作赞词,以示邦人。'

纪信(公元前?~前204年),字成,南充市西充县紫岩乡扶龙村人。秦末随沛公刘邦起兵,作战骁勇,初升为部曲长,后被加封为将军。史上有“西汉一人”、“功盖三杰”之誉。

公元前206年(汉王元年),在鸿门宴上,沛公于危急之时起身入厕,纪信同樊哙、靳强、滕公等遂乘机护送其安全返回霸上。

公元前204年夏四月,刘邦被项羽围困于河南荥阳城中,汉王请和,项羽不允,范增又力劝项羽不要再失良机杀掉刘邦。五月,荥阳城内粮草殆尽。将军纪信献计说:“事已至此,臣请戴王冠,穿王服,乘王车,从东门出,假王而诈降楚军,大王则微服走西门,率夏侯婴、樊哙诸将,驰走成皋;令御史大夫周苛、魏纣、枞公守荥阳,是臣一人死,三军可全,汉室可兴矣!”刘邦从其计。

纪信乘坐王车驶出东门,直赴楚营。而刘邦却率数十骑从西门逃走。纪信车到,当项羽见到车里坐的不是刘邦时,恼羞成怒,命军士将纪信投入油鼎活活烧死。汉高祖念纪信有开汉之功,将其出身地赐“安汉县”名,并在其治所立“忠佑庙”,在荥阳广武山筑纪陵。另在西充化凤山建“将军庙”,后人尊此为“将军神宇”,名列“西充八景”之首。每年祭祀纪将军的夏历十月十五日,攀山赴庙祭奠的人,络绎不绝。紫岩乡扶龙村还建有“纪侯祠”。

自汉以后,历代对纪信均加追赠。宋封“忠佑安汉公”,元封“辅德显忠康济王”,明封“忠烈侯”。1576年(明万历四年),西充知县马腾云在木角乡黄桷垭上竖“汉将军纪信故里”碑。碑、祠、庙等,均毁于“0”之中,1983年,县人民政府仿明重建将军碑于旧址,并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2月23日,西充县建“纪信广场”,树“纪信诳楚”群雕等以纪念。

图片

无数历史诗文赞赏凭吊纪信将军.

胡曾:'汉祖东征屈未伸,荥阳失律纪生焚。当时天下方龙战,谁为将军作诔文。'

徐钧:'诳楚言降乐受烹,重围得脱汉基成。论封无爵死无传,幸有唐碑为发明。'

李棠:'汉业艰难百战秋,焚身原不为封侯,敢于诳楚乘黄幄,遂使捐躯重泰丘。隆准单骑从此脱,重瞳双眼笑谁酬?天今荒草空祠宇,一片忠魂万古留。'

......

图片

在南充西山纪信开汉楼广场. 路遇晨练的人们,有练功者仙风道骨,飘逸出尘。老当益壮, 怎居人后?更吞吐日月,若虎啸山林。远处有年青人随之引吭高歌,呼叫啸和。鹤唳九天,声振寰宇。生生不息,久久回响!

在人文鼎盛,英才辈出,仙气飘飘,不屈不挠的南充金泉山,历史从远古蜿蜓走来,光阴亘古奔流不复还!岁月流淌的长河里,有多少动人的英雄之歌,才子之歌,佳人之歌,凡尘之歌!伊人不在,仙踪何寻!江山更替,胜迹长青!日月盈昃,诗意长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