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快活,便是功夫,如何转病苦为道用

 江夏大心学 2023-05-21 发布于福建

2023-5-21转载

常快活,便是功夫

润泽园

我们选择助力中小企业战略创新,不是因为容易,而是因为它难。

“为什么我总是觉得不快活?为什么会感到活得这么忙碌和辛苦?”这是许多人心中共同的问题。




一遇难事,就发愁;一受委屈,就流泪;一与人冲突,就愤怒;一被人打击,就惶惑不安。境遇万变,心随境转,人要常常保持快活,真是一件难事!




然而,阳明先生却说:“常快活,便是功夫。”此话何解呢?




病中不妨,常快活




【46.14】九川卧病虔州。


先生云:“病物亦难格,觉得如何?”


对曰:“功夫甚难。”


先生曰:“常快活便是功夫。”


——《陈九川录》




某一天,阳明先生的弟子陈九川因病而卧床不起,先生便对他说:“九川啊,'病’这个物很难去格,你是什么感觉?”




(注:“格物”是儒家重要功夫之一,阳明先生认为,“病”也是一物,同样可以“格”。所谓“格”,即是“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意。)

其实,先生此问意在提醒九川,病痛之时,正是提起致良知功夫之时。在病中也要提起观照,克去因病痛而生出的不正的念头,时刻回归到清澈的良知上,这就是“格病”。

九川闻言,感叹道:“老师,这个功夫的确很难啊。”在病痛缠身、疼痛难忍的情况下,还要保持这颗心不跑丢,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


先生答道:“常快活便是功夫。”

无论在何种境遇下,都能常常保持一颗快活愉悦的心,这就是真功夫!

这颗快活的心,如如不动,不因病痛、打压、谩骂、侮辱等外因而动摇。纵然遇到苦难,遇到刁难,遇到不堪,却能怡然自乐,无入而不自得。

当阳明先生被贬谪到贵州龙场之时,语言不通、缺衣少穿,生存环境极其恶劣,崇山峻岭之间,弥漫着浓厚的毒雾和瘴气,到处潜伏着毒虫猛兽。随从皆病倒,来此赴任的小吏三人更是倒毙于蜈蚣坡下,而阳明先生却说:

“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二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


“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这是多么震撼的一句话!我们有多少人,遇到一点小麻烦,就愁眉不展、长吁短叹,相比之下,阳明先生的境遇要险恶多少倍,然而他没有一天是处在悲悲戚戚、自怨自艾之中!


这不正是“常快活”的功夫吗?平常顺风顺水时显现不出来,而当利害、经变故、遭屈辱、蒙病痛之时,这样一颗快活的心,才显得尤为重要,乃至于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死。

那么,阳明先生为什么能保持“常快活”呢?

心之本体,即是乐

【27.16】乐是心之本体。(良知是乐的本体,即空灵明觉之妙乐


但常人有之而不自知,反自求许多忧苦,自加迷弃。虽在忧苦迷弃之中,而此乐又未尝不存,但一念开明,反身而诚,则即此而在矣。


——《与陆元静书 其三》


缘何能常快活?因为,乐原本就是我们的心之本体。

一个人的心,本来良知清澈,空灵纯粹,无私欲障碍,亦无烦恼痛苦。良知本乐,之所以有许多的烦恼和痛苦,是因为不明和贪欲遮蔽和障碍了这颗心。好比一面明镜,沾染了尘埃,附着了锈蚀,哪里还能映照出本来的样子呢?

其实每时每刻,我们的心中都充满着本体之乐。只是心中的不明和贪欲,让我们感受不到那份快乐,相反,“自求忧苦,自加迷弃”。

所以,这颗心原本就是乐的,但凡有不乐之处,已是心不得其正了。

比如,我们跟别人有矛盾,一看到那个人,自己情绪就起来了。再比如,看到人家的子女比我们的儿女好,我们心里面会五味杂陈。原来心是乐的,这时候不乐了,这是自己找的,不是别人给你的。

我们这颗心,原本是光明的,原本是乐的,烦恼是我们自己找来的。

所以,但凡自己心中感到闷闷不乐,就要及时反省,不往外界看,只专注地看看自己的心上又出了什么问题,是不是贪欲又出来了?是不是索取心又占了上风?




如此,去除自己的不明和贪欲,才能“复其良知之本体”,找回我们本自具足的那份心之大乐。如同拨云见日,青天之中,本无一丝浮尘雾霭遮蔽!


功夫不断,致良知



【28.3】来书谓“人之生理,本自和畅,本无不乐,但为客气、物欲搅此和畅之气,始有间断不乐”是也。

时习者,求复此心之本体也……来书云“无间断”意思亦是。圣人亦只是至诚无息而已,其功夫只是时习。时习之要,只是谨独。谨独即是致良知。良知即是乐之本体。

——《与黄勉之书 其二》

黄勉之,是阳明先生的弟子之一。他给先生写信,问出了他的困惑:“心之本体就是乐,只是由于人的物欲搅乱了它,才导致了不乐。孔子所谈到的'学而时习之’'乐在其中’'不改其乐’等语句,是不是都在说明这个道理呢?”

阳明先生首先肯定了弟子的思考,继而补充了几个功夫的要点。

1.时习

“时习”一语,出自《论语》首章:“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阳明先生说,“时习者,求复此心之本体也。”


“圣人亦只是至诚无息而已,其功夫只是时习。”圣人也只是诚到极点、功夫不间断而已,他们所下的功夫也只是时时不停地练习。

当我们的心被闷闷不乐的情绪障碍住时,我们就要从内心当中去觉悟智慧,把那颗拥有无尽宝藏的心开发出来,从而恢复良知本体,这就是“时习”的功夫。

2.谨独

“时习”的要诀,就在于“谨独”二字。


谨独就是慎独。《大学》中讲:“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我们通常将其理解为,即使在独处之时也要正心诚意,不做违背天理的事情。

而阳明先生讲,真正的“独处之时”,是起心动念处的“独处”。一个人的起心动念,只有自己知道。比如,一个人表现出不快乐的情绪,他背后的念头可能是贪图一些利益、一些名声,但这些私心杂念,只有当事人才清清楚楚地知道。

所以,务必要在别人看不见的起心动念处,观照自己不好的念头,坚定地将其拔除,这才是谨独的功夫。

3.致良知

“时习”强调了我们要不间断地用功,“谨独”告诉我们用功之处在于起心动念,而最终,回到最根本、最核心的功夫,就是“致良知”。

因小我的私心杂欲而产生的“快活”,是不能持久的“假快活”,外境一颠倒,就烟消云散了,甚至转而变成了烦恼。

唯有回复到良知本体,因良知而生的“快活”才是“真快活”,如同清泉出水、明月生光,何等清静,何等光明!

此心安处,即是乐也。深深深深地祝福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