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言虚词4“乃”5“其”6“且”意义用法归纳及练习

 柳该升书馆 2023-05-21 发布于广东

4 乃

1.副词

(1)承接关系,“就、于是、才”。

例:度我入军中,公乃入。

(2)转折关系,“却、竟然、反而”。

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3)表限制,“仅、只”。

例: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4)表判断,“是、就是”。

例: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2.代词:

(1)第二人称代词,常作定语,“你的”;也做主语,“你”。不作宾语。

例:家祭无忘告乃翁。

(2)指示代词,“这样”。

例: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3.固定结构:

(1)无乃:表猜测,“恐怕……”

例:无乃尔是过与?

(2)乃尔:译为“这样”。

例: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

“乃” 文段练习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1)读之。至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2)翁”一句,大为感佩,乃(3)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4)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5)不得已而谢。原其言,炒作乃尔(6),无乃(7)自高耳。

翻译:

5 其

1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

a.领属关系,作定语,译为“他的、它的、他们的”。【其+名词】

例: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b.一般代指人,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译为“他、他们”。【其+动词/形容词】

例: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2)第一人称代词,可作定语或主语,译为“我(的)、自己(的)”。

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指示代词

a.远指,作定语,译为“那、那些”。【其+名词】

例:则或咎其欲出者。

b.近指,作定语,译为“其中的、其中、这些”。【其+数词】

例:于乱石中择其一二扣之。

2.语气副词

(1)反问语气,译为“怎么、难道”。

例:其孰能讥之乎?

(2)猜测语气,译为“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例:其皆出于此乎?

(3)祈使语气,表示委婉、期望、命令或商量,译为“可(要)、还是、一定(要)”。

例:汝其勿悲。(你一定不要悲伤。)

3.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译为“是……,还是……?”

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表示假设关系,译为“如果、假设”。

例:其若是,孰能御之?

4.音节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固定结构

【何其】译为“多么”。

例: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其” 文段练习

狐谓狼曰:“羊肉其(1)鲜乎!君其(2)有意,叼其(3)一而啖之,得饱其(4)口福。”狼曰:“其(5)如猛犬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言,其(6)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7)无闻邪,其(8)畏主人邪?及其(9)嬉逐,愿为一雪其(10)耻。君其(11)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12)无辞乎?”犬乃悟狐之野心,知路曼曼其(13)修远矣,护羊愈谨。狐与狼遂去。

翻译:

6 且

1.连词

(1)递进关系,译为“而且、并且、况且、再说”。

例:a.且立石于其墓之门。(而且)

b.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况且)

(2)让步关系,译为“尚且、还”。(先让步,再推进一步)

例: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3)并列关系。标志:

a.“形容词+且+形容词”译为“而且;又……又……”

例:“清且浅。”译为“又清又浅。”

b.“动词+且+动词”译为“而且;一边……一边……”

例:“笑且入。”译为“边笑边入。”

2.副词。标志:主语+且+谓语。

(1)表动作行为的暂时,译为“暂且、姑且”。(且+动词)

例:且偷生。且放白鹿青崖间。

(2)表动作行动或情况在不久以后,译为“将要、将”。(且+动词)

例:不出,火且尽。

(3)表示数目接近,译为“将近、几近”。(且+数词)

例:年且九十。

3.固定结构

(1)且夫:句首发语词,下文是进一步议论,译为“况且、再说”。

例: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2)且如:译为“就像”。

例: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且”文段练习

“存者且(1)偷生,死者长已矣”,此岂石壕一地,中晚唐王朝尽然耳。若此,帝尚每日笙歌,且(2)委政奸佞之人,则李唐且(3)亡,必矣。且夫(4)志士且如(5)河水清且(6)涟矣,于斯世则无进身之途。纵有“死且(7)不避,卮酒安足辞”之豪气,无用武之地,亦何用?

翻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