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刚:杜甫的泪水为谁而流?(《登岳阳楼》文本细读)

 凤舞冬阳 2023-05-21 发布于青海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图片

伟大的诗人人格必高。                    ——浦江请

一个老人依靠在岳阳楼的窗框上,泪水在满是皱纹的脸上无声流淌,“凭轩涕泗流”……

中国的诗人实在喜欢流泪。“大抵中国的诗人,不论男女,无关身份,都痛痛快快地用哭来释放悲伤,在他们看来,'人生有情泪沾臆’(杜甫《哀江头》)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朱刚《中国文学传统》)

只有泪水冲刷过的诗篇,才经得住历史洪流的淘洗。那些最为杰出的诗篇,甚至是用血泪浸泡过的。

但实在找不出第二个诗人像老杜一样有那么多泪水,翻开杜甫晚年的诗,几乎篇篇有泪。

他的眼泪从哪儿来?他的眼泪为谁而流?

他的泪为自己而流,年老体弱多病,唯一的依靠是在湖上随着水波飘荡的孤舟。

他的泪为亲人朋友而流,在战乱中失散的他们还活着吗?他们还好吗?

有的可能和他一样流离失所,四处漂泊;有的可能已经被战火荼毒,或是做了炮灰了。

图片

此时的老杜一定也会想起他那被饿死的小儿子,那是天宝十四年(755)的冬天,穿着单薄的他在严寒中从京城赶回家,迎接他的不是妻儿的欢笑,而是悲惨的嚎啕,那时妻子在哭他的小儿子,“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那是一个什么时代呢?杜甫不知道,那个时代就是后来被无数人魂牵梦绕想要复兴的盛世。想来也确实荒诞,一个幼儿被饿死的时代竟被称作盛世!

图片

这是什么盛世?

那确实是一个盛世,只不过是有的人的盛世,他们过着神仙一般的日子,“中堂舞神仙,烟雾散玉质。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所谓盛世的真相不过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第一次听说洞庭湖上的岳阳楼是什么时候?那时的老杜还是一个小杜,一袭白色的长衫虽然破旧,但也飘然不群,自恃才高,对未来充满期许,“窃比稷与契”“致君尧舜上”,瘦削的身体中满是对家国天下的热情。

而现在终于登上了岳阳楼,衣衫依旧褴褛,身体却早已衰弱,国家也饱受战火的摧残了。

“昔闻”和“今上”之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平淡的记述中既有终于登上岳阳楼的喜悦,但喜悦的背后是深彻的忧伤。

晚年的杜甫一直在漂泊,在广阔的大地上漂泊,在历史的洪流中漂泊。杜甫晚年诗歌描绘景象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空间极其阔大,时间极其绵长。“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湖阔兼云涌”。

在这样的时空中,诗人又是那么孤单渺小,“百年多病独登台”“楼孤属晚晴”“危樯独夜舟”“独宿江城蜡炬残”。

图片

他的泪为家国命运而流,杜甫之所以是杜甫,就在于他从来不把自己局限在一己的悲欢之中,他就像一只孤舟,但也是紧紧系在家国命运上的孤舟。

“戎马关山北”,是此刻岳阳楼上的杜甫最为惦念的事。如果年轻就好了,年轻就能驰骋疆场,但现已经年老了;年老也就罢了,只要身体好,照样能杀敌报国,可惜又老又病;又老又病也就罢了,要有个朋友也能聊以慰藉呀,只是自己如同江面上的孤舟,亲朋早已音信全无……

“戎马关山北”,此时的老杜又能做什么呢?

只能望着广阔的洞庭湖,望着远方,涕泗横流。

容易流泪的人,一定是善良的。现实没有把他的心打磨粗糙,尽管布满皱纹的脸上,眼睛已经混浊,他依然固执地用灵魂去审视,社会的残酷,人性的善恶,生活的凄苦,他见得太多,可他依然愿意怀着悲悯。

图片

杜甫之所以是杜甫,就在于尽管悲痛但绝不悲观,尽管身似孤舟仍苦苦寻找停靠的岸。

写在同一时期的《泊岳阳楼下》“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即使深处困窘苦寒的境地,但依然有“鲲鹏之志”,依然寻找“尽才”的机会,在“艰危”的处境中,志气却更振奋。

“凭轩涕泗流”,孤舟伴着水波起伏,舟上的老人满脸凄苦,但眼神却是那么沉静,他看着远方。他不知道自己这条孤舟还要漂泊多久,他更不知道在两年后孤舟会沉入水底,再也上不了岸。

我在课堂上为学生示范朗诵时,将“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三句诗重复了三次,一次低沉,第二次激愤,第三次更加低沉,带着哽咽轻轻地吟出“凭轩涕泗流”。第一次重复时,有学生低语,还以为记错了。第二次,就出奇地静。

结束后,静了好一会儿,才响起久久的掌声。

律诗讲究“起承转合”,杜甫此诗以记叙个人的登楼起因,然后颔联承上描写岳阳楼上所见所感的壮阔景象,颈联转向自己的艰难的处境和沧桑的身世,尾联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收束诗意。

整个诗歌写景雄浑壮阔,抒情沧桑沉郁。

图片

编辑排版:孙晓娟

作者简介:郑刚,中学语文教师。热爱读书,喜欢思考,坚持写作,有公众号“清新语文”。

-----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