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薛己

 新用户19729y4V 2023-05-21 发布于天津

薛己,字新甫,号立斋。明·吴郡(江苏苏州)人,约生于明·弘治一年(公元1488年),卒于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己父薛铠,精医术,官至太医院医士,以儿科见长。薛己“性颖异,过目辄成诵,尤殚精方书,于医术无所不通。正德时,选为御医,擢南京院判。嘉靖间进院使”。中年辞官回乡,专心著述,兼及医事。其初为疡医,后以内科驰名,他如妇科、儿科、骨伤、口齿无所不攻。沈启原谓:“先生以岐黄世业,旁通诸家,微词赜旨,靡不究竟。其言以为不知外科者,无以通经络之原委;不精《内经》者,无以究阴阳之变合。内外殊科,其揆一也。故其视病不问大小,必以治本为第一义。无急效,无近期,纾徐从容,不劳而病自愈”。

(《内科摘要》:入门级不难)(薛己评注:①各书互鉴,理论观点能相互解释②很多点评)

一、治病求本,重视脾肾

(一)调补脾肾

人以脾胃为本,纳五谷,化精液,其清者入荣,浊者入胃(卫),阴阳得此,是谓之橐籥,故阳则发于四肢,阴则行于五脏。土旺于四时,善载乎万物,人得土以养百骸,身失土以枯四肢。

(对东垣高度概括)东垣以饮食自伤,医多妄下,清气下陷,浊气不降,乃生䐜胀,所以胃脘之阳不能升举,其气陷入中焦,当用补中益气,使浊气得降,不治自安。

窃谓饱食致崩者,因伤脾气,下陷于肾,与相火协合,湿热下迫而致。宜用甘温之剂调补脾气,则血自归经而止矣。若误用寒凉,复损胃气,则血无所羁,而欲其止,不亦难哉!大凡脾胃虚弱而不能摄血,宜调补脾气主。”

——《明医杂著注》

【饱食致崩,因伤脾气,下陷于肾,与相火协合,湿热下迫而致】:损伤元气,血行不固,发为妇科病,即为崩漏,与湿热(相火)结合而致,本为脾胃元气虚损,标为肾间湿热交阻

【误用寒凉】:当时见出血,则辨血热,多误用寒凉

薛己根据“脾胃为气血之本”的观点,调治阴血不足之证。①若阳气虚弱而不能生阴血者,则宜六君子汤;②若阳气虚寒而不能生阴血者,当用六君子汤加炮姜;③若胃土燥热而不能生阴血者,则宜四物汤;④若脾胃虚寒而不能生阴血者,当用八味丸。

(二)滋养肾命

薛己临证治疗脾胃虚损一本于李杲之学而补益脾胃,肾经虚损者则承王冰、钱乙之说而滋养肾命水火(肾命分水火,水为肾阴,火为肾阳)。例如,他在补注王纶《补阴丸论》中指出:

“若肾经阴精不足,阳无所化,虚火妄动,以致前症(劳瘵、咳嗽、咯血、吐血等症)者,宜用六味地黄丸补之,使阴旺则阳化。若肾经阳气燥热,阴无以生,虚火内动而致前症者,宜用八味地黄丸补之,使阳旺则阴生。

若脾肺虚不能生肾,阴阳俱虚而致前症者,宜用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培补元气以滋肾水。

若因阳络伤,血随气泛行而患诸血症者,宜用四君子加当归,纯补脾气以摄血归经。

太仆先生云:大寒而盛,热之不热,是无火(阳虚)也;大热而盛,寒之不寒,是无水(阴虚)也。又云:倏忽往来,时发时止,是无水也;昼见夜伏,夜见昼止,不时而动,是无火也。当求其属而主之。无火者,宜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无水者,宜壮水之主,以镇阳光,不可泥用沉寒之剂。”

【病机:肾经阴精不足,阳无所化→六味地黄丸】一般阴虚辨治

【病机(重):肾经阳气燥热,阴无以生→八味地黄丸/八味丸】阴虚内热辨治【考】

薛己治病常用六味地黄丸、八味地黄丸,特别是补中益气汤与地黄丸合用,早晚分服,最为常见,其脾肾并重,在李杲所论基础上又有所发展,易水学派研究内容至此则又为之一变。

二、临床经验

①心腹疼痛,先分虚实,注意调理脾胃

②辨治痰饮,脾胃为宗(治痰根于脾胃)

“若脾气虚弱,不能消湿,宜用补中益气汤加茯苓、半夏;若因脾气虚弱湿热所致,宜用东垣清燥汤;若因胃气虚弱,寒痰凝滞者,宜用人参理中汤;若因脾胃虚寒而痰凝滞者,宜用理中化痰丸;若因脾虚而痰滞气逆,宜用六君子加木香;若因脾胃虚弱而肝木乘侮,宜用六君子加柴胡,头痛宜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若因脾肾虚弱,寒邪所乘,以致头痛,宜用附子细辛汤”。

③内伤发热,惯用甘温

④梦遗滑精,调补三阴

⑤月经不调,当理心脾


薛己临证辨治疾病必求本源,关注脾胃肾命功能盛衰对人体疾病的影响。因此,在治疗中既重视后天之本而精于调补脾胃,又重视先天之本而善于滋养肾命,处方遣药惯用温补,不尚苦寒,在各科疾病的治疗中始终贯穿这一指导思想。综观薛氏著作,其虽重温补,但亦非惟补是务;既重视脾肾,又不忽视他脏变化对机体的影响,实为继承易水学说而注重脏腑辨证的一大医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