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声技术与诊断

 万同学 2023-05-21 发布于湖南

流行性腮腺炎的超声诊断

流行性腮腺炎(Epidemic parotitis)是 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好发于冬春季节, 以儿童及青少年多见, 属于我国法定管理的丙类传染病。

流行性腮腺炎以 发热及一侧或双侧耳垂周围、颌下或颈面部肿痛,进食或咀嚼时疼痛加剧,查体双侧腮腺可有肿大,腮腺导管口有红肿。

危害性: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后除累及腮腺外,还可累及多种腺体组织和脏器,合并如无菌性脑炎、胰腺炎、睾丸炎的病症,严重者可导致患者伤残甚至死亡。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实验室检查:血清淀粉酶轻或中度增高,白细胞正常或稍高,淋巴细胞增多。

“流腮”的病理特征是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导管的壁细胞肿胀,导管周围及腺体壁有淋巴细胞浸润,间质组织水肿等病变可造成腮腺导管阻塞、扩张和淀粉酶潴留。由于淀粉酶排出受阻,其经淋巴管进入血液后使血液及尿液中淀粉酶增高。

超 声 表 现

不典型者或发病早期,腮腺形态大小正常,内部回声无异常改变,或仅可在腮腺内或腮腺旁见到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但并不具有特异性,此时还需结合临床症状、血常规及血淀粉酶进行诊断。

图 1 流行性腮腺炎 15岁学生,耳旁疼痛就诊,学校内有“流腮”出现:双侧腮腺形态、大小正常,内部回声无异常,仅在双侧腮腺内各见一淋巴结,血清淀粉酶增高,此病例根据超声难以判断是否患病,结合临床其他辅助检查诊断


典型的流行性腮腺炎的超声表现为
    🔘  受累腮腺弥漫性肿大,可为一侧也可为双侧,以深叶肿大为主,通常以前后径>2作为肿大的诊断标准。
   🔘   腺体轮廓模糊,实质回声减低、增粗,分布不均匀。
   🔘   腺体内及周边查见淋巴结,多为散在分布,淋巴结形态结构正常,彼此之间无融合,内部无钙化及液化。
   🔘    CDFI:腺体内血流信号可正常也可增多。

图二 流行性腮腺炎 2岁男童,耳垂区肿大就诊:双侧腮腺肿大,回声不均质,腮腺内血管增粗伴血流增多,血清淀粉酶增高,腮腺旁见肿大淋巴结

图三

图四

图三、图四 流行性腮腺炎 同一班级学生,腮腺区疼痛就诊,见双侧腮腺增大伴回声不均,内部血流信号未见增多。

图五  流行性腮腺炎 左侧腮腺较右侧增大,左侧腮腺中下部回声不均,以深部明显


鉴别诊断:化脓性腮腺炎,无流行性,急性发病,多为单侧,有红肿热痛的特点,超声见受累腺体弥漫性肿大,内部回声减低不均匀,合并化脓者内可见透声较差的无回声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