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竹”够有道

 柳谙花茗 2023-05-22 发布于山东

爱竹,应属雅趣。东坡先生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俗气当真不可医?若言,竹之雅,让人免俗。

文章图片1

苏东坡《木石图》 一株枯木,一具怪石,怪石后有矮竹伸出。

文章图片2

竹生何处都是风景。

文章图片3

或幽密成林,翠色生烟;或三株两竿,临风筛月。

文章图片4

白天推开窗,放进来竹外的山,晚上闭上窗,映入竹后的月。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提到竹,当然不能不提郑板桥。

在我的印象中,要说写竹画竹最为痴迷的,当属他郑板桥。

不论是赏他的诗,还是观他的画,我们似乎看到的不是竹,而是一种性格,一种人生,一种精神,一种气质,而这些原本无法用眼睛捕捉的东西全让郑板桥交给了竹,交给了与竹不可分割的兰花,或者怪石!

在郑板桥的画里,竹大多清瘦疏朗,石大多突崛嶙峋,兰大多淡淡几笔略显其形,然而,当我们沉浸在诗画里,就能分明感觉到有一种倔强和刚硬直直地刺入我们的灵魂……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草木之族,唯竹最盛”。

中国人跟竹的关系,就像元代张之翰的那首诗一样:

人道竹似贤,我道贤似竹;竹非贤不清,贤非竹亦俗。惟有两相值,然后清意足。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王羲之的第五子,魏晋名士王子猷隐居种竹,对竹长歌道:“何可一日无此君。”

从此,“君”就成了竹的另一个别称。

文章图片11

竹有节,节节为空,持空心看世界,无求自是品高,“竹”亦有道,“竹”够有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