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为什么73 2023-05-22 发布于北京

图片

作者:杨戈琪

晏殊
【作者介绍】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人(今江西抚州)。七岁能属文,景德初,以神童召试,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摄,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擢秘书省正字。庆历中,拜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喜奖掖后进,范仲淹、韩琦、欧阳修、孔道辅等知名之士皆出其门。后降工部尚书,知颍州、陈州、许州。复为户部尚书,出知永兴军,徙河南府,以疾归京师,留侍经筵。逾年卒,赠司空,谥元献。
晏殊工诗文,文辞赡丽。词承南唐冯延巳,多写闲愁绮怨。今存《珠玉词》一卷。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释】
1“一曲”句:白居易《长安道》:“花枝缺处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
2“去年”句: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亭台。”“亭台”一作“池台”。
3“夕阳”句:崔涂《巫山旅别》:“无限别魂招不得,夕阳西下水东流。”刘商《送王闬归苏州》:“夕阳帆影几时回。”
4“无可”句:魏晋无名氏《子夜四时歌》:“朱夏花落去,谁复相寻觅。”

【点评】
这首词是晏殊的名作。主题不过伤春惜时,好处在于不是一味感伤。诗人在努力排遣伤春愁绪时,引发了对宇宙人生的思考,使这首词富有哲理性的启迪意味。
起首二句应作倒装看。天气楼台皆如昨日,一切仿佛是不变的,而花叶飘零,又分明提醒着年华的流逝,让诗人充满无奈与感伤。故诗人借酒消愁,对歌遣忧。“一曲新词酒一杯”,语本白居易《长安道》,原词为“艳歌一曲酒一杯”,此改为“新”字,与下文之“旧”构成对比,颇堪玩味。旧者,写生活日复一日,单调乏味,风景依旧而人事渐非,而自制新词,就有了一种积极的意味,希望给生活增添一点色彩,企图对酒当歌,稍慰年华逝去的苦痛。正因为有这种积极的挣扎,使得下文出现了一个转折:“似曾相识燕归来。”岁月流转,无往不复,一切美好事物必然消逝,而同时永远孕育着新的希望。这种思考使得此词所表达的情感不再是单纯的惆怅感伤,而变得更丰富复杂。末句“独徘徊”三字,画出一个思考者、追寻者的孤独的背影,而让读者似乎能从中体会到诗人此时内心的悲欣交集。
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注释】
1一向:一晌,片刻。
2有限身:指人生短暂。
3等闲:平常。因离别是人生常事,故曰等闲。
4“酒筵”句:酒筵歌席,所以消愁也,因愁思深重,正须狂饮痛醉,故曰莫辞频。
5消魂:心神迷乱。此指极度悲伤、痛苦。
6念远:思念远人。
7取:语助词。
【点评】
上片首句“一向年光”写岁月匆匆,“有限身”写人生短暂。“等闲”句,一是说别离乃人生常态,二是说因人生短暂,故哪怕是平常的离别,也让人黯然神伤。第三句写人生的悲愁,须对酒当歌以遣之。“频”字表面写酒筵歌席之频繁,实写忧思之深重难遣也。下片首句照应离别,次句照应年光,不仅显得章法紧凑,也将一种情绪,写得盘旋郁结,难抛难掷。末句照应酒筵歌席,仍是自怜自慰之辞。作者非以酒筵歌席为乐事也,眼前人亦非意中人,只是人生常别,山水迢遥,不如意者常十之八九,故借眼前乐事,稍慰寂寞而已。一方面“不如”二字,细细玩味,可读出作者的无奈;而另一方面,能如此权衡,如此宽解,也表现出作者理性的一面。叶嘉莹先生认为晏词的一大特征,是对人生的失意痛苦能作圆融的观照,斯言得之。
清平乐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注释】
1清平乐(yuè):四十六字,前片四句,四仄韵;后片四句,三平韵。又名《清平乐令》《忆萝月》《醉东风》。
2红笺:一种红色小幅诗笺。相传唐代女诗人薛涛制此笺,与元白诸人唱和,风行一时。北宋苏易简《文房四谱》云:“元和之初,薛涛……好制小诗,惜其幅大,不欲长,乃命匠人狭小为之……特名曰'薛涛’焉。”因造此纸取水于成都浣花溪,又名“浣花笺”;因其色深红,又名“红笺”;因形制短小,亦名“减样笺”。薛涛《牡丹》:“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3平生意:指平生爱慕相思之意。
4“鸿雁”二句:古人谓鱼雁可传递书信。《汉书·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荒泽中。”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此句谓雁在云鱼在水,无由致之,不能为我传递书信。
【点评】
此为相思怀人之作。上阕抒情,写相见无由,故修书以寄相思。红笺,是所谓的桃花笺,颜色鲜丽,花纹精巧,制作颇为考究。笺用红笺,见出郑重,把写情书一事写得颇具仪式感。而字曰小字,则其书写必细致绵密,亦暗示情感之绵长也。而无限思念之情,尽于书中倾诉,书成却无从传递,自然逼出“惆怅”二字。
过片写景。夕阳西下,独倚高楼,是欲登高远眺也;重帘开处,恰对遥山,是写目光阻隔也。承上“惆怅”二字,层层深入。结尾两句用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之意,给人以有余无尽之感。盖绿水如镜,昔日映照如花容颜,如今流水依旧,而人事已非,唯有相思之情,如水悠悠,日夜东流。陆游《沈园》“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或从此处化出。
山亭柳
赠歌者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消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注释】
1山亭柳:七十九字,此调有平韵、仄韵两体,平韵者始自晏殊,仄韵者始自杜安世。平韵者上片五韵,下片四韵;仄韵者上片四韵,下片五韵。
2西秦:今陕西甘肃一带,此地多出歌者。曹植《侍太子坐》:“齐人进奇乐,歌者出西秦。”
3赌博艺随身:此句言多能技艺,以此谋生。博,众多。
4“花柳”二句:花柳,指歌舞技艺,一说指歌伎。此二句谓自己歌舞常出新意,在同行中出类拔萃。
5“偶学”二句:念奴,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女。《开元天宝遗事》卷上:“念奴者,有姿色,善歌唱……每啭声歌喉,则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高遏行云,言声调激越高昂,使天上行云徘徊不去。《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6缠头:古代艺人以锦帛缠头作为装饰。客人也常以锦帛赠与艺人,后作为送给艺人的财物的通称。白居易《琵琶行》:“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7负:辜负。
8残杯冷炙:剩余的食物。指遭受冷遇。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9漫:枉,徒然。
10见采:采,采纳、接受。“见”表称代,我。此句是说若有知音人欣赏我看重我。
11《阳春》:乐曲名,指高雅的音乐。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点评】
此词为席上赠歌女之作。通篇以歌女的口吻自叙身世,抒发情感。
上片叙歌女年轻时的经历。“家住西秦”,见出有来历,有根底;“赌博艺随身”,写得颇为自负。“花柳”四句,夸耀自己的才能;“蜀锦”两句,回忆昔日的风光。总之年少之时,自己在这一行当是出类拔萃的。
下片转写现时的落魄。年老色衰后,往来咸京道上,到处遭受冷遇,思之令人悲伤。她虽沦为歌女,却希望世人不只关注她的容貌,而能欣赏她的才华。而举世滔滔,皆是皮相之徒。“衷肠事,托何人?”两句写出歌者见惯人情冷暖之后的失望。“若有”二句,却又写出一点希望,一点期待。古诗云:“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如有人能看重我的才能,我又何惜把最好的歌声都贡献给他?歌女的心事,与“君子死知己”的传统士大夫的心理何其相似。这种相似,使读者很自然地能由歌女的身世联想到晏殊本人的经历。晏殊曾遭贬谪,先后知颍州、陈州、许州,又曾出知永兴军,此词云西秦咸京,当是知永兴军时所作,时同叔年逾六十,去国已久,心情抑郁。作此词,不免有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磊之意。白乐天所谓“同是天涯沦落人”也。
清平乐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注释】
1金风:秋风。张协《杂诗》:“金风扇素节,丹霞启阴期。”李善注:“西方为秋而主金,故秋风曰金风也。”
2绿酒:酒新酿未滤时,酒面有沫,色微绿,故称“绿酒”,其细如蚁,故亦称“绿蚁”。陶渊明《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3紫薇:落叶小乔木,花红紫或白,四月开,九月凋,故又名“百日红”。
4朱槿:红色木槿,落叶小灌木,夏秋之交开花,朝开暮落,又名“扶桑”。
5阑干:栏杆。
6银屏:银饰屏风。
【点评】
这首词写秋思。悲秋是中国古代文人在诗词中经常流露的一种情绪。大约秋景的荒凉,很能引起文人对光阴的易逝,人生的无常,生命的短暂与虚幻的联想。此词写悲秋之情,妙在含蓄。作者并没有点明悲秋之因,只在景物描写中暗寓心事。乍凉天气,燕归时节,写季节之轮转;而秋风萧瑟,梧叶飘零,紫薇花残,夕阳西下,皆叹时光之流逝。“银屏微寒”,一“寒”字,语带双关,兼言情景,既写天气之凉,也暗示内心的凄凉孤独。
另外要注意的是,一般失意文人写到悲秋的主题,常会借此抒发人生易老壮志难酬的悲愤感,即如孟浩然《春晓》之类颇为含蓄的诗,骨子里也含着难以言说的隐痛,而晏殊以宰相之尊,间为小词,风调闲雅,气象华贵,虽少强烈的痛苦,却更显得雍容蕴藉。
木兰花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注释】
1浮生:指短暂虚幻的人生。《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2“长于”二句:谓人生比春梦能长多少?一旦逝去,就像秋云无从寻觅。白居易《花非花》:“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3闻琴:用卓文君司马相如事。《艺文类聚》卷四十三:“相如游临邛,富人卓王孙家有女文君,新寡,窃于壁见之。相如因以琴歌挑之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皇。有艳淑女在此房,何缘交接为鸳鸯。凤兮凤兮从我栖,得托字尾永为妃。交情通体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4解佩:用郑交甫事。刘向《列仙传·江妃二女》:“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于江汉之湄,逢郑交甫,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谓其仆曰:'我欲下请其佩。’……(二女)遂手解佩与交甫。交甫悦受,而怀之中当心。趋去数十步,视佩,空怀无佩。顾二女,忽然不见。”又曹植《洛神赋》:“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
5有数:言其少。此句说人生苦短,纵情欢乐的日子很少。
【点评】
此词叹人生若梦,好景不长。起句写春光流逝,引起下文对人生的思索。“细算”二字,不重细细盘算,正写难以释怀也。思来想去,人生如春梦秋云,令人感伤。
上片借燕去莺往景物变迁,写年光易逝;下片则借闻琴解佩二典,写好事难全。即相如文君,神仙伴侣,亦有白头之叹;纵仙子解佩,旷世奇缘,终成水月镜花。结尾劝人及时行乐,清醒的痛苦是难以承受的,不如烂醉花间,聊以忘忧。而显然,诗人纵酒是难以真正忘却忧愁的。“有数”二字,见出诗人哪怕在烂醉之时,对人生短暂依旧有着清醒的认识。因此,这首词所流露出来的人生态度虽然表面看来消极,而透过文字,读者却能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那一份炽热的情感和深深的隐忧。
木兰花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歌韵响琤琮,入破舞腰红乱旋。
玉钩阑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注释】
1玉真:仙人,仙女。张籍《灵都观李道士》:“泥灶煮灵液,扫坛朝玉真。”曹唐《刘阮再到天台不复见仙子》:“再到天台访玉真,青苔白石已成尘。”此处泛指美人。
2重(chóng)头;一首词前后阕字句平仄完全相同者称作“重头”,如《木兰花》。
3琤琮(chēng cōng);玉器撞击之声,此喻玉真嗓音清脆如玉。
4入破:唐宋大曲一个音乐段落的名称。唐、宋大曲在结构上分成三大段,名为散序、中序、破。入破,即为破的第一遍。
5红乱旋:大曲在中序时多为慢拍,入破后节奏转为急促,舞者的脚步亦随之加快,故云。红乱旋,指红裙旋转飞舞。
6点检:检查,细数。
【点评】
此为怀旧之作。上片追忆往昔。一二句应做倒装看。记得当年与美人初见,正是春光明媚之时。三四句写美人歌舞,写得欢快热烈,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下片回到现实。过片写景,落花满阶,夕阳西下,景物之萧瑟与上片场景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暗寓人生无常、世事如梦的感慨,姜白石所谓“少年情事老来悲”也。
有了前面的铺垫,结尾直抒胸臆就不显突兀。人生如戏,终有谢幕之时,当时与我一起享受过青春盛筵的伙伴们,如今所剩无几。两句写尽垂暮老人内心的凄凉与寂寞。张宗橚《词林纪事》云:“东坡诗'樽前点检几人非’,与此词结句同意。往事关心,人生如梦,每读一遍,不禁惘然。”
木兰花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注释】
1绿杨:柳树。因柳谐音留,古人常折柳以赠别。
2“年少”句:年少,少年。因少年轻离别,故曰容易抛人。
3五更钟、三月雨:皆怀人之时。
4一寸:指心。古人谓心为方寸之地,故称。李商隐《无题》:“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5千万缕:指相思愁绪。李煜《蝶恋花》:“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点评】
此阕写闺怨。首句言送别,长亭则送别之地,绿杨芳草寓别离之情。次句是怨恨之辞,《西厢》所谓“年少轻别离,情薄易弃掷”也。三四句借景言情,盖情郎一去,无日不思,而五更钟声,惊破残梦,三月冷雨,摧尽繁花,尤为相思难耐之时也。
下片纯是议论抒情。过片云自恨不能无情,以忘却无穷烦恼。以反语出之,正见情之所钟。“千万缕”,见心乱如麻也。末两句以天涯地角之“有穷”反衬相思的“无尽”,给读者的感受却不限于空间之无远弗届,亦兼及于时间之绵无绝期。
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注释】
1破阵子:唐教坊曲。又名《十拍子》。六十二字,上下片皆五句,三平韵。陈旸《乐书》云:“唐《破阵子乐》属龟兹部,秦王所制,舞用二千人,皆画衣甲,执旗旆。外藩镇春衣犒军设乐,亦舞此曲,兼马军引入场,尤壮观也。”宋词盖截取舞曲中之一段为之。
2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以祈丰收,有春秋两社。新社即春社,时间在春分前后。
3巧笑:形容少女明媚的笑容。《诗经·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4逢迎:相逢。
5疑怪:诧异、怀疑。这里表旁人的猜测,有“莫非”之意。或释为难怪,认为是女子自己的心理活动,未见其长。
6元:原。
7斗草:古代女子的游戏。宗懔《荆楚岁时记》:“竞采百药,谓百草以蠲除毒气,故世有斗草之戏。”其法有武斗、文斗。武斗则采叶韧者如车前草之类,相互交叉成十字状,用力拉扯,以不断者为胜。文斗则多采花草,各报草名,词须对仗,草尽词穷者负。如王建《宫词》:“水中芹叶土中花,拾得还将避众家。总待别人般数尽,袖中拈出郁金芽。”《红楼梦》六十二回香菱、芳官、荳官诸人斗草,《镜花缘》第七十六回紫芝、陈淑媛、窦耕烟诸人斗草,皆是文斗。
  
【点评】
古时春社必祀社神,迎神赛会,热闹非凡,所谓“社日停针线”,闺中女子,也可放下女工,呼朋引伴出门游玩。这首词描绘的就是一幅春社时宋代少女的行乐图,写得情趣盎然。             上片写景。写花落,写碧苔,写飞絮,却全无伤春情绪,只让读者觉得清丽娴雅。下片写一女子的快乐,都从另一女子眼中看出。采桑径里遇着东邻女伴,巧笑嫣然,于是猜测她为什么这么开心?莫不是昨晚作了个好梦?接着女伴揭开谜底,原来是今天斗草大获全胜,所以情不自禁,笑靥如花。写女子的天真活泼之态,颇能传神。
踏莎行
祖席离歌,长亭别宴,香尘已隔犹回面。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
画阁魂消,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注释】
1踏莎(suō)行: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五句、三仄韵。又名《喜朝天》《柳长春》《踏雪行》。
2祖席:指饯别的酒席。祖,古代出行时祭祀路神。
3香尘:落花满地,尘土带香,故曰香尘。
4居人:居人本指家居之人,此与行人相对,远行之客为行人,送行之人为居人。
5棹:划船的桨。短曰楫,长曰棹。
  
【点评】
此词咏别情。开头两句从饯别写起。“香尘”句合写,直叙其事,写别后行程渐远,而主客犹频频回首,依依难舍。四五句分写,借景传情,匹马独嘶,状居人之寂寞;棹依波转,见行人之留连。下片单写居人。“画阁”三句,写行人已远,而居人失魂落魄,别离之恨难遣,故登高以望之。而望尽天涯,只见夕阳西下,江水悠悠。“平波远”三字,与李白“唯见长江天际流”之境颇为相似。末二句写别后的思量,直抒胸臆,情感也愈趋于强烈。
踏莎行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注释】
1红稀:花儿稀少。
2绿遍:草多而茂。
3阴阴见(xiàn):指树阴浓密。
4翠叶藏莺,珠帘隔燕:意谓莺燕都深藏不见。暗喻伊人不见。
5游丝:此指香炉中升起的袅袅轻烟。
【点评】
《蓼园词选》谓此词多比兴之义:“首三句言花稀叶盛,喻君子少小人多也。高台指帝阍。'东风’二句,言小人如杨花轻薄,易动摇君心也。'翠叶’二句,喻事多阻隔。'炉香’句,喻己心郁纡也。斜阳照深深院,言不明之日,难照此渊也。”不免牵强。此词通篇写暮春初夏之景,只结尾点出愁字。上阕写郊外之景,红稀者,言繁花飘零;绿遍者,言春草茂盛;三句写诗人高台远望,而树阴浓密,阻断目光;四五句写杨花随风飘荡,漫天飞舞。前三句写得惆怅,后两句写心思纷乱,愁怀似有渐趋强烈之势。下阕写院内之景。翠叶两句,写景而似有比意,暗喻伊人不见,写出寂寞失意之感。炉香句,写得温柔敦厚。古诗词中常写到焚香,大约香味能宁神静志,使人心境平和,故焚香与饮酒、登高、出游、赋诗等一样,成为古人消愁解忧常用的方法。不过焚香似乎显得更温和些,饮酒登高出游常表现强烈的悲伤,而焚香更多的是一种内敛的愁怀。如“燎沉香,消溽暑”“瑞脑销金兽”之类。所以此词颇能见出作者对内心愁绪的理性的节制。但作者内心的愁苦虽不强烈,却颇为绵长,终是难以排遣的。酒醒之时,愁思又上心头。末句写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深深”二字,固不单写院落幽深也。
   
蝶恋花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注释】
1蝶恋花:唐教坊曲,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又名《鹊踏枝》《凤栖梧》《明月生南浦》。因此词有“展尽黄金缕”句,又名《黄金缕》。
2偎:依也。指栏杆近树。
3黄金缕:指柳条。
4钿筝:筝上饰以螺钿。
5玉柱:琴上固定弦的立柱,以玉为之,故名玉柱,可以旋转,用以调节琴弦的松紧。江淹《别赋》:“掩金觞而谁御,横玉柱而沾轼。”李善注:“琴有柱,以玉为之。”“移玉柱”,即指弹筝。
6海燕:古人认为燕子生于南方,渡海而至,故称。
7游丝:指虫吐之丝。从树梢坠下,在空中飘扬,谓之游丝。庾信《春赋》:“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卢照邻《长安古意》:“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8一霎:极短的时间。
9觉来:醒来。
【点评】
此为伤春怀人之作。写得十分含蓄。第一几乎通首写景,只上片“钿筝”,下片“好梦”稍做逗引。第二写景几乎笔笔转换,时空的跳跃性很大。诗人似乎有意不让人猜透他的心事,故不愿读者的目光在景物上过多停留。但反复吟咏,细细品味,还是能寻出一些蛛丝马迹。
上阕起首两句写阑干,写碧树,暗含登楼销忧之意,六曲阑干,似隐喻诗人心事的曲折。三四句写杨柳,是诗词中常用来表示赠别忆远怀人的意象,而把风中杨柳的姿态写得轻柔曼
妙,生机无限,这种借乐景以写忧的手法,冲淡了忧伤的意味。四五句可理解成倒装,因见双燕双飞,心生寂寞之感,故以筝遣愁。也可理解成筝声哀怨,燕不忍闻故穿帘而去。
下阕景物稍显凄凉之意。一、三句写游丝、落絮、微雨,皆是暮春景象,写得有凋零之感,而中间追忆红杏开时的热闹,虚实相间。红杏大概是雨水前后开放,到清明,由春之盛至春之凋残,在诗人看来,固只是短短一瞬耳。时光流逝之感,美好事物不易挽留的悲叹,尽在不言之中。诗词中写忧愁,常用多种方式来排遣,以见得其深重,末句“浓睡”二字,亦是遣愁一法耳,然颇能见出诗人的温柔敦厚,只是情根深种,相思难解,固无可如何。莺语惊残好梦,似暗用唐人金昌绪《春怨》诗意,而趣味自异。盖金写事前预防,见其天真,此写事后懊恼,见其沮丧也。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注释】
1“槛(jiàn)菊”句:槛,栏杆。愁烟,言菊花被暮烟笼罩,似含愁绪。兰泣露,言兰花沾露,似在哭泣。古人写兰时常用到露的意象,如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江淹《别赋》:“见红兰之受露。”李贺《苏小小歌》:“幽兰露,如啼眼。”温庭筠《更漏子》:“兰露重,柳风斜,满庭堆落花。”此句写兰菊凋零,似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2“明月”二句:谓明月不了解离人的痛苦,整夜透过窗户照入室内,仿佛故意要惹人伤心。盖离人睹月光皎洁,更增愁思,故云。离恨,一作“离别”。
3“昨夜”三句:西风凋碧树,谓秋风萧瑟,使绿叶凋零。树叶凋零则凭楼远眺,目尽天际,更无阻碍,故曰“望尽天涯路”。俞平伯先生《唐宋词选释》赞此三句“纯用白描,气象开展”。
4“欲寄”句:彩笺,彩色的纸笺。尺素,绢也,古人写信,多书于绢。二者都指书信。俞平伯先生认为有近代古代之别,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意谓欲寄彩笺,却不能如尺素之得附托鲤鱼。“无”一作“兼”,按俞先生的解释,则“无”较“兼”为胜。
【点评】
此为相思怀人之作。起句移情入景,在作者笔下,暮色中的菊花,满含愁苦,兰花被露水沾湿,仿佛在默默哭泣。景物的特点当然只是主人公情感的外化。以下写燕子双飞,写明月皎洁,皆是以乐景反衬哀情。“不谙离恨”者,言明月故意穿房入户,动我离愁,写得颇有恼恨之意。作无理之语,只因相思深重,难以排遣也。
下片开头“昨夜西风凋碧树”,既写女子为相思所苦,一夜无眠,又写出一点希望。盖树阴浓密,目光易被障隔,树叶凋零,则极目远望,一无阻拦也。故下文紧接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远望结果如何并未交待,然从末句欲寄尺素来看,则是不见伊人踪影,无奈只能寄书以慰相思,而山长水阔,不知伊人何处,用加倍进层之法,写出希望一次次的破灭。
此词得意处在下片。上片虽语言清丽,情致深婉,犹未逾花间樊篱。至下片“昨夜”三句,意境寥阔高远,是婉约词中极少见者。故王国维借此以寓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种境界,虽非作者本意,而正因原句境界开阔,风调悲壮,故能使人产生这种联想。

无论您有多忙,请花1秒钟时间把它放到你的圈子里!可能您的朋友也需要了解这些知识!谢谢!

图片

购买《究天人之际:“抱朴堂”的生命智慧》须知: 购买作者签名盖章的书,包邮但不打折,价人民币88元。 有意者请加作者微信:Smjsdzlhzxylihuidz,Bptdsmzh(或扫描下面第二个二维码),微信付款并留下详细的通讯地址。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