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医如履薄冰

 青柠檬20230520 2023-05-22 发布于浙江

 🎋 【1000天阅读挑战赛】

时间:7月19日

进度:85/1000

分享者:青柠檬

分享书籍:《经方医学:六经八纲读懂伤寒论》

作者:冯世纶 解读 胡希恕

分享章节: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起1条迄30条)

————————————

【重点摘抄】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胡希恕注:太阳病,迟早必发热。无论其或已发热,或还未发热,但必恶寒。此外,若复见有身体痛、呕逆,按其脉寸关尺三部俱紧,便可命名为伤寒证。

【感悟】

🌱这是太阳病,表阳证,迟早会出汗多。一开始发病的时候,可能发热也可能没有发热,但是,一定是怕冷的。一定,说明了怕冷是表阳证的特征。之前说了,出汗是一个排邪的过程,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没有出汗的就要用发汗的药,比如麻黄。无汗出但是怕冷,这就是麻黄汤证。有汗怕冷的,不能再用发汗的药了,这个症状就是桂枝汤证。为什么会呕逆呢?我们吃的食物正常来说应该往下走,“逆”说明是往上走,人的发汗是为了排邪,既然不能发汗,人体的气息没有办法疏通,人吃了东西不好消化,那股气会往上走,所以会呕逆。而桂枝汤证,这是有汗的,人的气息也有可能往上走,身体也可能会疼,所以也会有干呕,但是没有伤寒证更严重。综合前面的,这是有汗无汗的区别,有汗的脉缓,无汗的脉紧。“这个阴阳俱紧,就是上下脉都紧,界线分明。”这一类的太阳病,因为恶寒明显(很怕冷),所以叫做伤寒证。“伤者伤于外也”,皮表不开,汗不能出,所以,让病人出汗,只要一出汗,病就好了,这个病的部位很浅,所以叫做“伤寒”。

这个“123”序号是《伤寒论》里面原本的排序,很多老师在解读的过程都会说这是《伤寒论》里面的第几条。一共学了三条,来做个对比: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我们可以看到,第一条说的是太阳病的提纲,就是说两种太阳病都有的特征。而第二、第三是差别,太阳病有两种,一种是太阳中风,这是出汗的,另一种是太阳伤寒,这是没有汗的。无汗的比出汗的严重,也就是太阳伤寒比太阳中风要严重得多。

这三点看着简单,实际上是重点,没有理解这三点,那么接下来的也不好理解,而且用药也有可能用错。冯世纶解读也是这么认为的:“这前三条是读《伤寒论》的入门功夫,某些误读的关键亦主要在这三条,即如果以病因学说理解这三条,就不能正确理解《伤寒论》的主要内容。(抽取部分)”


 🎋 【1000天阅读挑战赛】

时间:7月20日

进度:86/1000

分享者:青柠檬

分享书籍:《经方医学:六经八纲读懂伤寒论》

作者:冯世纶 解读 胡希恕

分享章节: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起1条迄30条)

————————————

【重点摘抄】

🌱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胡希恕注:伤寒,包括普通的感冒,一开始都发生太阳病,如果脉象非常平静,就是脉不特别大、不特别快,就说明病势较轻,这样的病肯定不会传。《伤寒论》讲表里相传,表病会向里传,传入半表半里,传入里。大夫应该知道病轻病重,一开始发生太阳病,如果脉比较平静,就没什么事,服用发汗药如感冒冲剂、桑菊饮片,甚至喝点姜汤就会痊愈。如果颇欲吐,就是内传少阳,是柴胡证“心烦喜呕”的情况。颇,很也,心中非常烦乱而欲吐。若躁烦,是内传阳明,热在内人就会躁烦,躁者乱也,比烦更甚。脉数急者,数是快,急是更快,说明这个病比上面的病严重得多,就是传变了。大夫在疾病一开始时就应该知道这个病的轻与重、传与不传了。应该看到,如果内传,即使依法治疗,病也不会马上就好,因为内传的变化发展是非常迅速的。伤寒得之第一日,大都发生太阳病,脉若平静而不数急者,为较轻证,则不至于传里或半表半里。若其人颇有欲吐和躁烦不宁的样子,而脉又数急者,则病正在发展变化,肯定是必传之证。

胡希恕按:病常自表传入于里或半表半里,亦常自表传入于半表半里,而再传入于里,此即称之为病传。

【感悟】

🌱经方的变化是根据疾病的变化,不会每一天都用相同的药,疾病变化了,用药就会跟着变化,当然,很多时候治疗的原则是“效不更方”,一个方子有效,还没用够疗程,那就犯不着更方。如果一个方子用了三天没有半点效果,那就不要用了。说明不对症,用了也没用。疾病的变化很速度,用药也要进行更改。很多老百姓认为医生把方子透露出去就是把饭碗砸了,所以很多医生不透露方子。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一人一方,医生不给方子的原因是,吃了这个药有好转还是没有好转都应该有个反馈,不是自己瞎吃药,除非说很懂医学。给方子的医生多了去了,根本不影响什么。所以,问题的根本是什么?不是什么病就对应哪个方子,这是很浅薄的认知。中医不是辩病而是辩证,开的方子是根据症状。虽然不排除某些疾病就是某个方子某个药,甚至是百用百中。方子,前人已经总结好了,也不是哪个医生的专利,要说专利,大部分都是张仲景的,书本都记载得清清楚楚了。不给的原因是,不出事还好,出事了那就耽误大事了。与其求一个方子,倒不如趁年轻多学习知识,情急之下还能治病救人。很多人上来就问某某某资料,得到了不过是放进某云盘或是某收藏夹吃灰。学习,从来就没有速成的事情。

治病,这是一个严肃的事情,可惜很多人看病的时候根本就没有端正态度,就随口在群里面一说某某病名就渴望得到某些药物或是别的治疗。既然是治疗,发病时间、地点转变用药过程等等等有没有详细描述?半遮半掩的还想别人帮你看病?隐瞒病史,有时会很大程度上会害了自己。所以,技术高明的医生,哪怕病人不好意思说的病史也能有一个符合的判断,然后将病人救回来。如果救不回来的,医生并没有过失的,病人自己才是最大的损失,这是自食其果。既然不相信医生,那就不要找他看病。希望每个人都把自己的身体当一回事,看病的时候就好好看,做什么事情都有特定的环境场合,以示尊重,书房不合适玩游戏刷抖音。

很赞同胡希恕老先生的话,“大夫应该知道病轻病重”,对一个医生来说,判断病情的急危重是很重要的,这是基本功。病人病得轻还是重都没法判断,那就枉为医生。病情的轻重判断不了,那就耽误治疗。这里是恨铁不成钢的语气,历世历代的环境对医生要求都是很高的(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医生的工作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生命,这玩意能开玩笑吗,能马虎吗?不能!做人小心翼翼,行医如履薄冰。没见过生死的人是不会理解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