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对胃虚有寒饮的一个汤方

 青柠檬20230520 2023-05-22 发布于浙江

🎋 【1000天阅读挑战赛】

时间:2023年3月5日

进度:315/1000

分享者:青柠檬

分享书籍:《经方医学:六经八纲读懂伤寒论》

作者:冯世纶 解读 胡希恕

分享章节:第三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起128条迄178条)

————————————

【重点摘抄】

🌱一、243.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胡希恕注:属阳明,即属于胃的意思,不是转属阳明病。

胃虚有寒饮,则食谷欲呕,宜以吴茱萸汤主之。若服吴茱萸汤,呕反增剧者,是把属于上焦的欲呕,而误以本方治之也。

胡希恕按: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暗指呕而不欲食的小柴胡汤证。本条主要为示吴茱萸汤证和小柴胡汤证的鉴别法,但与阳明病毫无关系,不应出此,或叔和编次时,见有属阳明也句,误列于此亦未可知。

冯世纶解读:论中阳明病提纲已明确提出“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吴茱萸汤是治胃家虚寒,也即太阴病者,显与阳明病无关,“属阳明也”是后人加入或错简。

二、【吴茱萸汤方】

吴茱萸(洗)一升,人参三两,生姜(切)六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胡希恕方解:吴茱萸温中下气,佐以生姜尤能逐寒饮而止呕逆。另以人参、大枣补胃之虚,故治胃虚有寒饮,心下痞硬,烦躁吐逆,或头痛,或眩冒,或腹痛者。

【我的思考】

 🌱一、先直译(必要时意译):

243.病人吃东西下去想呕吐的,属阳明胃寒症,可以用吴茱萸汤主治。如果喝了吴茱萸汤呕吐反而严重的,那就不属于胃里面虚寒,而是属于上焦有热。

让我们结合胡老、冯老先生的角度去理解这个条文。

243.属阳明,就是属于胃的意思,不是转属阳明病。这个不是属阳明病,阳明病是前面讲的提纲“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冯老师也指出,对于阳明病,之前的提纲已经明确提出来,吴茱萸汤是治疗胃虚寒证,也就是太阴病,很显然跟阳明病没有关系。

本条文的情况是胃里面虚寒、有水饮,所以会导致吃东西就想呕吐,适宜用吴茱萸汤主治。如果服用吴茱萸汤之后呕吐反而严重的,是把属于上焦的想呕吐误以为可以用本汤方治疗。

喝了吴茱萸汤反而呕吐更严重的,属于上焦有热,也暗指这是呕而且不想吃东西的小柴胡汤证。上焦不通,这是因为热结于胁下这个地方。

本条文主要是说吴茱萸汤证和小柴胡汤证的鉴别法,说的是这两个汤方对于治疗呕吐的鉴别,跟之前我们所说的阳明病毫无关系。

一个是虚寒,一个是热有水饮,这两个汤方看着类似,实质上是不同的!小柴胡汤有小柴胡汤证,很典型的特点“心烦喜呕”;吴茱萸汤也有时候烦躁、呕吐,但是吴茱萸汤烦躁、呕吐是因为胃折腾的,闹得厉害,那是躁多烦少,吴茱萸汤证是虚寒的,胃虚有寒饮。

吴茱萸汤不仅仅是治疗吃东西想呕吐的,还有很多适应证,后面会讲到,比如说胃虚有寒饮,冲逆头脑,头疼头晕,在临床上的应用这个汤方的机会很多。

二、给出冯世纶先生的推荐处方:

吴茱萸15克,人参10克,生姜18克,大枣4枚。

煎煮方法:上四味,以凉水700毫升浸泡1小时,煎15~20分钟,取汤150毫升温服。续水再煎一次温服。

让我们结合胡老先生的角度去理解本汤方。

吴茱萸温中下气,配伍可以去逐寒饮而且止呕降逆的生姜,加入可以补虚的人参、大枣,所以这个汤方可以治疗胃虚有寒饮、心下痞硬、烦躁吐逆、头痛、眩冒、腹痛的患者。


吴茱萸是《伤寒论》新出现的一味药,我们有必要认识一下。对于吴茱萸,《神农本草经》曰“吴茱萸,味辛,温。主温中,下气止痛,欬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根,杀三虫。一名藙。生山谷。功效:散寒止痛;疏肝下气;温中燥湿。”

【百草堂】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这首千古绝唱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还反映了古代重阳插吴茱萸这一民间习俗。


关于吴茱萸,民间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春秋战国时代,吴茱萸原生长在吴国,称为吴萸。有一年,吴国将吴萸作为贡品进献给楚国,楚王见了大为不悦,不听吴臣解释,将其赶了出去。幸亏楚国有位精通医道的朱大夫追去留下了吴萸,并种在自家的院子里。一日,楚王受寒而旧病复发,胃疼难忍,诸药无效。此时,朱大夫将吴萸煎汤治好了楚王的病。当楚王得知此事后,立即派人前往吴国道歉,并号召楚国广为种植吴萸。为了让人们永远记住朱大夫的功劳,楚王把吴萸更名为吴茱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