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厥阴病的经典方以及蛔厥证的专方

 青柠檬20230520 2023-05-22 发布于浙江

🎋 【1000天阅读挑战赛】

时间:2023年5月02日

进度:373/1000

分享者:青柠檬

分享书籍:《经方医学:六经八纲读懂伤寒论》

作者:冯世纶 解读 胡希恕

分享章节:第六篇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起326条迄381条)

————————————

【重点摘抄】

🌱一、338.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胡希恕注:气血少故脉微而厥。至七八日更见一身肤冷者,则荣卫绝于外也。其人躁,无暂安时者,则生气欲尽之证也,此为脏气衰竭的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自吐蛔,今病者静,而后时烦者,此为脏有寒,蛔被寒迫上入其膈故烦,蛔得暖则安,故须臾则烦复止。里有寒故得食而呕,此时又烦者,以蛔闻食臭出,此其人所以当自吐蛔也。若此蛔厥者,乌梅丸主之。

胡希恕按:脏厥者,即脏气衰竭而致之厥,多死。蛔厥只是脏中有寒,脏气还未至衰竭,故可治。不过此所谓脏,当指胃脏,胃气不振,精气不生,不充于四末,则厥作矣。又治久利,当是方后语,《金匮玉函经》无此四字是也。

二、【乌梅丸方】

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炮,去皮)六两,蜀椒(出汗)四两,桂枝(去皮)六两,人参六两,黄檗六两。

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胡希恕方解:既用黄连、黄檗解烦除热,复用干姜、附子、细辛、蜀椒温中驱寒,另以桂枝降其气冲,人参、当归补其气血。妙在主用乌梅,渍之以苦酒,大酸大敛,既止渴,又固脱,故此治蛔厥上虚热、下沉寒,而心下痞硬,气上冲胸,心中烦热,渴欲饮水,或呕逆,或下利者。

冯世纶解读:应当明确,乌梅丸方证属厥阴病证。

【我的思考】

 🌱一、先直译(必要时意译):

338.患伤寒病,脉微弱而又有手脚厥冷,到了七八天之后周身皮肤发冷,这个患者躁烦不安,没有片刻安静,这是生理机能衰竭的脏厥证,并不同于寄生虫病的蛔厥证。蛔厥的患者,不仅有显著的吐蛔虫症状。同时患者安静,有时会烦躁的,这是脏寒,而胃里面又有蛔虫的关系,往上冲入膈,所以会烦,但是不是很严重,一会就停止了。吃点东西就会呕吐、心烦,蛔虫就随着呕吐出去了,患者应当自己吐出蛔虫。像这样蛔厥的患者,用乌梅丸主治。乌梅丸又可以治疗慢性腹泻。

让我们结合胡老先生的角度去理解这个条文。

“伤寒脉微而厥”,脉微就是虚,加上厥,那么这个虚更严重。气血少所以脉微而厥。到了七八天,不仅仅是四肢厥冷,更是出现周身皮肤发冷的患者,说明荣卫绝于外。患者躁烦,没有片刻安静的,说明生气即将没有了,这是脏气衰竭的脏厥证,而不是蛔厥证。

患蛔厥的,患者应当自己吐出蛔虫,不仅如此,还有其他表现。因为这个病的脏气没有脏厥证那么虚衰,病人非常安静,没有“躁无暂安时”的情况,只是有时发烦。

为什么有时发烦?因为身体里面的脏器有寒,寒往上攻,上冲入膈。之前讲的厥阴病的提纲跟本条文有些相似,《伤寒论》第326条“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因为下面的寒往上攻,“蛔上入其膈”,迫使蛔在胃里待不了,往上跑到膈这里了。所以,蛔虫这么闹腾,人就发烦。虽然发烦,但是时间很短暂,一会就停止,身体里面暖和了,没那么寒了,也就不烦了。

不像脏厥证,脏厥是真正的胃气衰竭了,而且脏厥不是烦,而是躁。

为什么会吐?“得食而呕”,这种情况,患者烦了一会,说明这是蛔厥的情况,就是因为蛔跑到膈上来了,蛔“闻食臭出”,一吃东西,蛔闻到这个味道了,就往上跑,一往上跑,患者就会觉得恶心呕吐。

里面有寒所以吃东西就会呕吐,这种情况又发烦的,蛔虫会随着吃东西就会吐出去,所以,这种患者应当自己吐出蛔虫。如果是这种蛔厥证的,用乌梅丸主治。

蛔厥跟脏厥不一样!脏厥,也就是脏气衰竭而导致的厥,多主死候;蛔厥,只是脏里面有寒,脏气还不至于衰竭。由此可知,蛔厥还有得治。不过,这里所谓的脏,应当指胃脏,也就是胃气不振,精气不生,不充于四肢末端,所以就会厥冷。胡老先生认为,“又治久利”是方后语,《金匮玉函经》里面没有这四个字。当然,蛔厥可以治疗长期腹泻有虚寒的情况,目前乌梅丸所治疗的疾病大多数是关于下利、久利的。

二、给出冯世纶先生的推荐处方:

乌梅15克,细辛6克,干姜10克,黄连6克,当归10克,炮附子15~30克,川椒10克,桂枝10克,人参10克,黄柏3克。

煎煮方法:上十味,以凉水800毫升浸泡1小时,煎取100毫升温服。续水再煎一次温服。

让我们结合胡老、冯老先生的角度去理解本汤方。

本汤方不仅用黄连、黄柏解烦除热,还加入了干姜、细辛、蜀椒温中驱寒,另外用桂枝降往上冲的气,人参、当归用来补气血。妙就妙在主用乌梅,用苦酒渍,大酸大敛,既可以止渴,又可以固脱。因此可以治疗蛔厥的上面虚热,下面的沉寒,而且心下痞满坚硬,气往上冲,心中烦热,口渴想要喝水的,或是治疗呕逆,或是腹泻情况的患者。

从方药组成来看,既有清热的,又有温阳的,以方测证来考虑,本方证存在寒热错杂的情况,同时,寒热症状相对明显。方里面出了清热温阳的药物之外,还有人参、当归补气血的。本汤方证属于厥阴病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