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皮肤瘙痒如何处理?可能是这种肝病惹的祸!

 天下康健 2023-05-22 发布于山东

瘙痒症是肝病常见并发症,在胆汁淤积性肝病中尤为显著。而其中以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最典型,临床上以瘙痒为首发症状的PBC并不少见。那么胆汁淤积引起的瘙痒如何缓解?一起来看看吧!

一、发病机制

瘙痒是一种仅有皮肤不快感觉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的症状,这种感觉无论在性质、持续性及定位均不同于触觉和痛觉。

瘙痒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大多数认为与血清自分泌运动因子(ATX)活性增加和溶血磷脂酸形成有关。此外,胆汁酸盐、内源性阿片肽、5-羟色胺(5-HT)、感觉神经元的过度兴奋、雌激素和孕激素、肝肠瘙痒原改变、遗传因素等也相关。

瘙痒与胆汁淤积的关系说明引起瘙痒的物质是在胆汁中正常排泄的某些物质。肝细胞衰竭时瘙痒消失表明引起瘙痒的物质是由肝细胞产生,而血清胆酸依然很高。

二、瘙痒的严重程度评估

瘙痒的严重度评分有下列3种:

1.视觉模拟评分(VAS):

瘙痒严重性按皮肤抓痕分为:抓痕、斑块、结节和/或疤痕,根据轻中重程度分别评分0~3(4)级,总分从0分无瘙痒到10分严重瘙痒。

2.瘙痒严重程度量表(ISS):

包括频率、睡眠、心情、性欲、性功能、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评估瘙痒强度、瘙痒涉及的体表面积7项,总评分范围可以从0分无瘙痒到21分即最严重的瘙痒。

3.半定量评估瘙痒:

根据瘙痒频率分为4个阶段:偶尔瘙痒、无临床症状的每天间断性瘙痒、出现临床症状的每天间断性瘙痒和持续性瘙痒。

三、如何缓解瘙痒?

1.常用治疗药物

皮肤瘙痒明显的可选择考来烯胺和考来替泊,阿片受体拮抗剂,如纳洛酮、纳美芬、纳曲酮,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昂丹司琼,利福平单用或者联用治疗。局部润肤剂和薄荷醇等也可以暂时缓解皮肤的瘙痒。

活性炭、瓜尔豆胶、消胆胺均是能够结合肠道内胆汁酸的药物,促进胆汁酸的清除并防止肠肝循环,但因维生素K的消耗可导致凝血功能异常,治疗中需注意补充维生素K。

另外也有小样本试验尝试活性炭血液灌流可暂时改善部分患者药物难治性胆汁淤积性瘙痒的严重程度,但是持续时间不长,相较于治疗的侵入性和不良反应其性价比不高。

虽然口服抗组胺药物在减少肝内胆汁淤积症瘙痒方面的作用尚未得到证实,但部分研究显示有一定效果,也可能与其镇静作用有关。

有研究发现4-苯丁酸盐能够通过诱导去结节性BSEP表达改善PFIC2患者胆汁分泌,肝功能和瘙痒。

利福平对于缓解瘙痒和消除黄疸也有一定的作用,建议剂量是150mg/d,但要注意有无肝功能损伤。

2.婴儿胆汁淤积

来烯胺是一种阴离子交换树脂,在肠道内与胆汁酸结合形成不溶性化合物阻止其重吸收,达到利胆退黄、缓解瘙痒的效果。常规治疗剂量为0.25~0.50 g/(kg·d),最大剂量为8g/d,推荐至少餐前1h或餐后4~6h服用。

由于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恶心、呕吐、便秘、腹泻、酸中毒,加重脂溶性维生素吸收等不良反应,给药时应注意时间间隔及脂溶性维生素的补充。

2021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氯马昔巴特口服溶液用于治疗1岁及以上的阿拉杰里综合征患儿的胆汁淤积性瘙痒,可显著降低患者胆汁酸水平,改善瘙痒,减少皮肤黄瘤,改善患儿的生长。

开始治疗的首周剂量为190μg/(kg·d),后续持续治疗剂量为380μg/(kg·d)。

利福平是肝肠解毒关键酶和输出泵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的强效诱导剂,由于其固有的肝毒性,需从小剂量开始,并严密监测肝功能。

治疗初始剂量为5mg/kg,每日1次或2次,根据临床反应,可分次增加剂量。

3.妊娠期胆汁淤积(ICP)

在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氯苯那敏、羟嗪、苯海拉明、西替利嗪和异丙嗪是治疗ICP孕妇瘙痒的一线药物。

此外,皮肤护理可以有效避免干燥症,改善瘙痒,甚至完全消除症状,具体措施包括:使用皮肤增湿剂或其他局部干预措施( 例如使用凉爽、湿润的保鲜膜) 以及局部制剂等。

还要注意应避免热水淋浴,使用温水洗澡,用润肤膏代替肥皂,并建议患者穿着宽松的棉质衣服,避免接触羊毛或合成材料衣服等。

图片
END

参考文献:

[1]陆伦根,蔡晓波,王建设,曲颖,尤红,马雄,韩英,南月敏,徐小元,段钟平,魏来,贾继东,庄辉.胆汁淤积性肝病管理指南(2021)[J].临床肝胆病杂志,2022,38(01):62-69.

[2]胡凯丽,肖丽.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相关瘙痒症的管理[J].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04):951-954.

[3]冉静,辛小娟.胆汁淤积性肝病瘙痒症的治疗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9,35(13):2020-2022+2044.

[4]贺晶,杨慧霞,段涛,刘兴会,漆洪波.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疗指南(2015)[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10):1575-1578.

[5]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治专家共识(2021版)[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21,14(6):401-412.DOI:10.3760/cma.j.issn.1674-2397.2021.06.001.

[6]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婴儿胆汁淤积症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J]. 中华儿科杂志, 2022, 60(10): 990-997. DOI: 10.3760/cma.j.cn112140-20220505-00412.

声明:本文出自医会宝编辑部,旨在为医疗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文并不能取代医生的专业诊疗意见,如有罹患,需前往专业医院检查诊断。


致:读者朋友
为了不让大家错过医会宝肝脏视界
晚上18:10推送的医学知识和前沿资讯
下面教大家如何第一时间接收到我们的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