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到底是谁发明的?这个问题真的很重要吗?

 太极的秘密 2023-05-23 发布于江苏



近年来,我们看到有人说杨露禅真正的师父其实叫做陈荫昌,而不是陈长兴。这种可笑之言就好似韩国人突然跑出来说太极拳是韩国人发明的一样,让人感觉突兀之余剩下的就是可笑。

大家想没想过,为什么在过去一直没有这种说法呢?因为杨露禅在世的时候告诉他的儿子和传人们,他这拳就是和陈长兴学的。过去的人非常重视尊师重道,所以这个传承才一辈辈口耳相传至今。

陈长兴传给杨露禅的这个拳不是陈氏家族的,而是他学自于蒋“疤头”(蒋发)的。蒋为清朝乾隆年间生人,这在陈氏十六世陈鑫的记载中有详实的记载。蒋“疤头”的师父叫王宗岳——著名的《太极拳论》的作者。而王宗岳活动于清朝乾隆年间也有《阴符枪谱》为证。

这个传承从杨露禅开始之后一直也是代代相传的。这也是为什么杨式太极拳及其衍生出来的各个分支与陈式太极拳很多方面都区别极大的原因之一,即传承并不是一支。

距今已有将近200年的武式太极拳的第二代传人李亦畲也在他所留下来的资料中说过“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数传而至陈家沟”。这是距离陈长兴、杨露禅在世的时间远较之我们近得多的多的人的又一有力证据。

王宗岳传下来的这个拳的源头是在陕西,这一支脉最早能够确认的人物叫做王宗。和王宗岳差了一个字,也成了混乱的太极拳史上的一个盲点所在。这种阴差阳错的例子自古以来还有很多。

所以,杨露禅传下来的支脉都是围绕着王宗岳的拳谱拳论为练法依据,而不是陈式太极的“陈氏太极拳图画讲义”。譬如在《太极拳论》里提到的“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


这说的是达到非常高层次的“听劲”功夫。这是周身神经感知力极为超常的体现。所以练太极拳要轻,要松,要静,要慢,这都是在培养神经的这种能力。因此,我经常说太极拳练的是能量,不是力量。

这种极好的“听劲”功夫是为了更好的攻防反应。只有具备这个能力才能做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的先知先觉的神奇功效。所以,练杨露禅这个支脉传下来的拳是不主动进攻的,是非常讲究松的,是真正讲究舍己从人的。

只有舍己从人才能“借力打力”。“借力打力”的道理就好似把一个力施加于弹簧上,当力到达尽头的时候,弹簧就会反弹回去。原理就是这么个原理。可是使用起来是很难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极好的听劲,化劲,掤劲,要能非常好的掌握反弹的时间点——早一点,晚一点都没那个效果。


王宗岳说的“引进落空合即出”说的也是这么一回事。“引进落空”就是弹簧不和来力顶,顺着来力。“合即出”就是“听”到对方的来力用完了,瞬间抓住这个点儿打出去。实际上作用的还是自己的力。只是这个力得到了加幅罢了。

这也好比你拉弓射箭顶多能拉开十厘米,而对方又帮助你多拉开了五厘米。那么就相当于你用食物里面的拉距射箭,那劲力能不大吗?“借力打力”就是这么一回事。根本没有必要整的多么神乎其神,可是这种高级技术也没有多少人能做到。

举以上这些说明是想告诉大家弄清楚太极拳的根源在哪里是很有必要的,按照这个根源的练法和原理才能练出相应的太极效果,否则就是其它的太极效果。


虽然杨露禅的传承是这样的,可是杨式太极拳传到今天大多已经变得徒有其形,而无其效了。究其缘由,原因不太好说!总之,从杨澄甫改革他家的太极拳开始,他给杨式太极拳定位的就是养生,就是养生的练法。他的哥哥杨少侯,伯父杨班侯所练的都不是他这个样子,也包括譬如上海的田兆麟,北京的张虎臣,泰国的董英杰这些杨式支脉。这些都是现在见不到的却是杨家过去的练法明证。

有的人看到这里会说我扯淡。那我就问你这么一句话,你难道会真的以为一个人教一帮学员和教徒弟,教儿子是一模一样的吗?如果你认为是,那你就奥特了!如果认为不是,那么现在社会上大众式的练法你认为其”保真性“又有多高呢?而你练的太极到底又有多真呢?

👇🏻点击公众号 查阅更多资料

“起势”这么练,坑了太多的太极拳友们!
太极拳既然不行,这个一代高手为什么还要学?
太极拳秘练心法歌诀(据说看懂的人都练成了)
腰胯要想松,两点要打通(太极拳友必备的好文)
站桩能做到这个“八虚站”,好处多多(深度好文)
为什么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个功怎么练?
教拳不教胯,教胯师父怕。这个胯到底指的是什么?(涨知识)
快告诉拳友们,千万别再用脚蹬地练太极拳了,太极拳不是那样练的
老师傅说,“桩架可授,心法不传”。心法到底指的是什么?(建议收藏)

本学习平台内容凡是标注原创的皆为薛文宇老师的心血之作。且已收录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太极的秘密——太极内功心法大成捷要》一书中。网上各大电商平台都可购买到。这些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以及大家学习研讨、参考之用。

太极人的公众号

太极|站桩|健康|养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