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绪思维:如何让情绪成为你的好朋友?

 潘海露 2023-05-23 发布于江苏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缺乏情绪处理的能力,无法给他人提供正向的情绪价值。

以至于,难以和身边的人,建立稳定和谐的关系。

可以说,当代人最稀缺的价值,就是情绪价值。情绪是我们获得勇气、毅力、幸福和成功的关键。

那么如何拥有高情绪价值?

本文从思维层面带着大家真正理解情绪,知根源、提认知、懂调整,能成为情绪的朋友。

01

情绪的本质

情绪是指一种主观感受,这种主观感受既不是生理反应(身体感觉),也不是想法,而是一种内心的感觉。

叔本华说,人是一团燃烧的欲望,欲望得不到满足,人就痛苦,一旦得到了满足,就无聊,人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而情绪,便是人欲望获得满足与否的反映,会表现出来喜怒哀惧和七情六欲。

文章图片1

每一种情绪,其实都是在保护自己,哪怕是负面的,依然在人类进化发挥了重大作用。

文章图片2

从科学上讲,情绪是一种主观感受和经验,是对刺激物的感知先引起身体唤醒,然后情绪便产生了。

文章图片3

我们可以简化理解情绪是对外界刺激的条件反射。

那现代人的主要情绪是什么?

空洞、焦虑、孤独、无目的性,这几种情绪是几乎所有现代人的通病。

现代社会,每一个人都是螺丝钉,需与他人紧密配合,依托于社会生存。

加上社会的语言越来越趋同,人越来越“标准化”,加上人离自然越来越远,我们个体丧失了自我感、悲剧感、趣味感,剩下了麻木。

所以现代人要注意多感受情绪,对自己的内在情绪进行觉察,找到自我,而非机械麻木地得过且过。

02

情绪的根源

情绪,不单只有人有,所有哺乳动物都具备。科学来说,情绪源自远古的集体意识。

比如恐惧。面对凶猛野兽,人类会有恐惧情绪,调整到了逃跑或者对抗状态,从而提高生存几率。

比如低落。远古时冬天人类就把情绪调整为低落,这样就可以实现生理上的冬眠,减少消耗顺利过冬。

比如抑郁。给了人类一种难能可贵的机会,暂时脱离光怪陆离的生活,远离人群,开始反思,避免持续犯错误。

这些情绪,让人类在原始时期顺利活下来,长期的进化使那些对人类有利的情绪反应保留下来

对此,美国神经生理学家麦克林提出了“人脑三层脑理论”,他认为,大脑包含了原始脑、感性脑、理性脑等三个部分

文章图片4

当外界刺激发生时,反映最快的是本能脑,最慢的是理性脑。显然,工作中处于优势方的是理性的人,而不是感性的人。

如果想让理性脑决策,有一个小技巧:遇事不决等6秒

03

你的情绪由什么决定

当一件事发生时,人们会自动化地对这件事做出判断、评价、归因或预测,以便做出进一步的应对。

当人们认为当前的事件对己有利时,会体验到正性情绪

当人们认为当前的事件对己不利时,会体验到负性情绪

当人们认为当前的事件与己无关时,就不会体验到明显的情绪。

面对同样的事件,想法不同,感受到的情绪体验就会不同,做出的行为也会不一样。

那么,为什么面对同样的事件,人们的自动思维会不同呢?

这是因为:

A、每个人的遗传物质不同,这决定了每个人的生理基础不同。

比如有人天生神经大条,对什么都满不在乎;有人天生细致,对很多细节都非常敏感。

B、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这决定了每个人的内心世界不同。

由于以上两个因素——遗传物质、成长经历——对每个人而言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每个人对于自我、他人和世界的理解也是独一无二的。

文章图片5

一个人对自我、他人和世界的基本观点叫做「核心信念」。

因为核心信念不一样,所以面对同样的事件时,情绪体验就会不一样,行为应对就会不一样,进而又会从外界收获不一样的反馈

情绪不是由一个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那是由过去的一切(小到原生家庭,大到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状况)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我们不必因为自己的情绪而羞愧、自责,坦然接纳就好。

幸运的是,人的可塑性非常强

我们无法决定情绪是否出现,但我们可以决定情绪出现之后如何应对。

如果你经常使用更恰当的方式应对情绪,你的核心信念将会得到调整。

在现代,悲观者往往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在远古则恰恰相反,我们都是悲观者的后代。

04

如何管理情绪

最好的情绪,是平静稳定的。高频的过喜过悲,对身体都是一种消耗。正负面情绪保持在3:1就是好的平衡。

文章图片6

这也是古人提倡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这里介绍一些落地方法。

1.臣服与接纳

真正的强大是臣服接纳。

惨淡的人生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勇气面对。这个面对并不是说要像个斗士一样去搏斗。

文章图片7

恰恰相反,你需要做的是“把任何涌上来的情绪放掉”。是接纳,不是对抗。在接纳之后才能带来积极的改变,而不是在对抗中消耗能量。

顺其自然,接受一切,不挣扎不反抗,然后身体力行专注于眼前能做的,不要内耗。

从觉得自己是生活的受害者到肯定自己是生活的创造者,让自己充盈和快乐是首要大事。

正视自己的需求,真诚的面对自己,不用过度地苛求自己,儒家文化太过于苛责自己,解放自己,好好生活,倾听自己的感受,与情绪和解。

2.自由选择,积极行动

对于人生,萨特的观点是人就是自由本身,人必须做出选择,去行动,并且绝对地承担行动的后果。

他强调,存在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一种对人生充满希望的乐观主义哲学,也是行动的哲学。

文章图片8

所以与其不断陷入情绪的纠结内耗,不如马上行动,行动是治疗焦虑的最佳良方。

保持一些好的生活习惯也对情绪有积极作用:

① 运动(跑步、散步、登山、瑜伽、太极)

② 音乐

③ 香薰

④ 冥想/呼吸

⑤ 按摩/放纵

⑥ 和宠物在一起

⑦ 聊天/写日记

⑧ 合理饮食睡眠

⑨ 助人

很多情绪问题都源于身体不好,身体好的人,情绪往往不差。我们也可以观察到,生病中的我们,情绪往往都是非常糟糕的。

3.避免过度理性化

过度理性化指在处理某些情况或问题时,一个人或群体过分地强调逻辑、常识和客观因素,而忽视了情感、直觉和主观因素。

这种偏向理性的倾向可能会导致决策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现实环境。

有了GPT这类工具后,我们会越来越理性,这并不意味是好事。

情绪价值是第一生产力。

大脑本身就是情感脑发展早于理性脑。很多理性的人,是主动克制了情绪,而非自然流动。

克制情绪会自我压抑。情绪需要被看见、被接纳和被理解,内心深处的创伤才会逐渐释怀掉。

比起专注力和效率结果,有时生命力更重要。

理性思维是工具,可以用来解决某一具体的问题。但生活和人生不是,生活本质要快乐和精神富足。

情绪价值更重要,感性思维更能获取到过程的快乐。人格的饱满,感性比理性还重要~

05

结语

本文是作为理性思维的补充篇,希望大家能认知到情绪的重要性。理性能解决效率问题,情绪能解决效果问题。

事情难推动时,不妨从人的情绪去思考,在情绪上多下些功夫,你会发现磨刀不误砍柴工。

作者 | 小河马herman 致力于解构思维、提升认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