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样是怕冷,治法却不同——同病异治,人怕冷的病因及治疗

 经方人生 2023-05-23 发布于四川

身体怕冷,是很多人都有的感受。可是,这种最普遍的病症,病因却往往因人而异,治法也是各有不同。表面上看起来病症相似,但病因的判断,细节上并非那么容易。骆氏中医针对这个病症,总结了下面的内容,仔细分析、比照,就可以准确地对症医治。

一、病证:阳虚

1. 病症及表现

(1)一年四季都四肢冰凉;

(2)身体总是感觉疲倦欲睡;

(3)脸色苍白或者黧黑;

(4)小便清长;

(5)大便容易溏薄;

(6)性欲和性功能减退;

(7)舌质淡白;

(8)脉迟弱。

2.病因病机

阳虚,就是人体的生命之“阳火”不足。究其原因,体质问题,也有过食寒凉食物或药物导致的阳气受伤,还有过度消耗阳气等。

3. 辨病施治原则

阳虚者关键是扶阳,气血不通关键是疏通或温通。

对于上热下寒、里寒外热之人,一补阳就上火,需要先调好脾胃,通畅气机,然后再温阳。

4.治疗方法

中成药附子理中丸、四逆汤、金匮肾气丸等等都可温阳,也可以服用些三元角方膏,常吃狗肉、羊肉。药灸大椎穴、命门穴、神阙穴、气海穴、关元穴、足三里穴、肾腧穴等。

图片

二、病证:血虚

1. 病症及表现

(1)夏天手脚温暖,冬天手脚冰凉;

(2)失眠;

(3)脸色苍白,或者发黄无光;

(4)蹲起时会瞬间头晕眼花,眼前发黑。

2.病因病机

血液是带着温度循行身体的,有温煦身体的作用,如果血液不足,则四肢容易冰冷。

3. 辨病施治原则

血虚往往是和其他因素混杂的,比如肝气不舒,比如痰湿。治血虚首先就要疏肝理气。

4.治疗方法

选用逍遥丸疏肝理气,然后再补气养血、化痰湿,服用二陈汤、参苓白术散或归脾丸,反复多次化痰湿后再补血,补血可选阿胶补血口服液。

服用三元角方膏调脾胃,补血方面食用红枣粥、鸡肉、龙眼肉、当归、四物汤等。药灸关元穴、足三里穴、血海穴。

图片

三、病证:肝气不舒

1. 病症及表现

(1)胸闷心悸;

(2)肋骨有胀痛的地方;

(3)失眠多梦;

(4)心烦易怒;

(5)喛腐吞酸;

(6)胃胀胃痛;

(7)情绪紧张时容易腹泻;

(8)口苦口干;

(9)眼干;

(10)眩晕;

(11)舌头形状过尖或过胖;

(12)爱叹息不断。

2.病因病机

肝气不舒,会导致气机不畅,将阳气滞留中宫,而四肢则会逆冷,中医也叫四逆。

3. 辨病施治原则

肝气不舒的调理,关键是疏肝理气,通过补脾气辅助正气,达到补肝气。

4.治疗方法

选用柴胡疏肝散、龙胆泻肝丸、四逆散、逍遥丸、木香顺气丸;可选食三元角方膏、姜糖茶、动物肝脏、枸杞子等;药灸太冲穴、风市穴、足三里穴、膻中穴。

图片

四、病证:瘀血

1. 病症及表现

(1)冬天的时候,会感觉比别人怕冷得多;

(2)受寒以后,会出现四肢颜色变得铁青的情况,甚至青筋显示很黑的颜色;

(3)嘴唇容易冻得发紫。

2.病因病机

瘀血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出现阻滞在具体的某处,会出现发热或局部肿块,甚至导致发烧。但是,如果瘀血是全身性的,则全身气血运行缓慢,也会导致气血无法温煦四肢,所以也会导致怕冷。

3. 辨病施治原则

需要活血祛瘀,疏通或温通是关键,让气血通畅起来,则身体就会慢慢恢复。

4.治疗方法

选用血府逐瘀丸、参苓白术散;月经不调服用益母草颗粒;静脉性阻滞可服用脉络舒通丸;胸闷疼痛可服用复方丹参滴丸;闭经可服用桂枝茯苓丸;食用健脾、活血化瘀的三元角方膏、三七粉、羊肉、兔肉;药灸合谷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气海穴、关元穴、神阙穴。

图片

五、病证:外邪侵入

1. 病症及表现

1)外感风寒表现为怕冷、发低热、无汗、头痛、痰稀、四肢酸痛、舌苔薄而润、脉浮;

2)外感风热表现为高热、痰黄、口干、出汗多、舌苔白而干燥、脉浮数(较快);

3)外感暑湿多发生在夏天,由湿邪侵袭引起,患者发高热、头晕脑涨、心中燥热,容易感到疲倦,无汗、口干,伴有呕吐、恶心,尿量少而黄,舌苔黄腻等;

4)由外感风邪引起的伤风,同样也可以分为上述三种类型。主要表现为发热轻、怕风、鼻塞流涕、咽疼咳嗽,脉相浮缓。

2.病因病机

阳虚的怕冷,中医叫畏寒,病程长,但容易因增温而缓解。而外感导致的怕冷,中医叫恶寒,病程短,但比较难缓解。

这种恶寒,无论是寒邪侵袭,还是热邪侵袭都会出现,这是人体奋起抵抗的一个标志,是外邪侵犯体表的标志,所以,古人说:“但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

3. 辨病施治原则

分清寒热,认真清除外邪,当外邪清除了,怕冷的症状就会消失。在怕冷这个症状里面,除了阳虚,其实假象很多,治疗的原则是驱邪扶阳。

4.治疗方法

服用附子理中丸、四逆汤、散风散或清热解毒丸。

如无法分辨是哪种原因引起“四肢怕冷”,可大致按照如下顺序驱邪扶阳:疏肝、养血、温阳、化瘀。

(1)逍遥丸→(2)柴胡舒肝丸→(3)养心生脉颗粒→(4)血府逐瘀丸→(5)金匮肾气丸→(6)右归丸→(7)附子理中丸。

理疗:大椎穴、阳池穴、肩井穴、劳宫穴、足三里穴、涌泉穴。

宜食三元角方膏、姜融乐冲剂。

后续文章,值得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