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纸上的争议:孙过庭书法被贬为千纸一类,真相何在?

 cxwjl 2023-05-23 发布于广西

孙过庭(646-691),字虔礼,号过庭,出生在杭州富阳(今属浙江)或陈留(今河南开封),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他在古代书法理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人仍有很大的影响。

孙过庭精通楷书、行书,尤长于草书。他学习书法的时间长达二十年之久,终于通过自学成才。然而,在四十岁时,他因遭到谗言而失去了小官职位,辞官回家后专心研究书法,但由于贫病交困,未能完成他的著作,最终在洛阳植业里客舍中逝世。

孙过庭被认为是唐代草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草书笔势坚劲,直逼王羲之和王献之二王。宋代书法家米芾评价说,孙过庭的草书在模仿王羲之和王献之的法度上无人能出其右,但也有人批评他的作品千篇一律、字字相似。

在书法理论方面,孙过庭的成就也非常巨大。他的书论精华集中在《书谱》一书中,这本书被后人视为书法研究的重要范本。《书谱》中涵盖了书法发展、学习书法的阶段、重视功力、广泛吸收他人的成就、创作条件、学习书法的正确途径、书写技巧以及如何达到书法高峰等课题,具有现实意义。

孙过庭在《书谱》中回顾了汉晋四位大书法家(张芝、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的成就及不同的书风,指出他们所创造的书法风格是古朴而富于现代美感。他强调学习书法必须以他们为榜样。

此外,孙过庭还着重强调了书法创作中的运笔技巧。他认为书家必须精通字中的点画,通过点画来表现字体的形态和表达书法家的个性。孙过庭还提到了各种不同的书体特点和长处,如篆、隶、草、章等。他指出,学习书法者应当综合各种书体的优点,使自己融汇诸体的长处,触类旁通。他详细分析了篆书的婉转流畅、隶书的精细严谨、草书的流畅灵动以及章草的简洁便利等特点,指出学习者应当从这些书体中吸取新的营养,使自己的书法能够更加丰富和有生命力。

孙过庭在《书谱》中还强调了书法创作中的运笔问题,认为掌握好执笔、运笔、转笔和用笔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他对当时流行的一些过于注重装饰性的'美术字'进行了批评,指出这种书法没有真正下功夫在运笔上。

最后,孙过庭总结了书法艺术的创作规律。他认为学习书法有三个阶段,分别是初学阶段追求平正,然后追求险绝,最后再回归平正。他说:“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这意味着学习书法者在不同阶段应当不断追求进步,经过过渡和超越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书谱》是孙过庭根据自己的书法实践经验总结出的一部重要著作。其中的理论言之有物,精辟透彻,对于后来的书法研究者有着深远的影响。与那些缺乏实践或书法水平不高的理论家相比,《书谱》更加接地气,具有实用性和现实意义,因此被视为一部书学经典。孙过庭在书法实践和理论上的成就使他在唐代就备受推崇,被认为是当时的书法大家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